斷織之誡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孟子的母親用割斷織布機上的紗,使機上的紗不能成布的損失來告誡中途放棄學業的兒子。后用這個故事告誡中途輟學的人。
出處漢 劉向《列女傳 母儀傳》:“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學,若吾斷斯織也。'”
基礎信息
拼音duàn zhī zhī jiè
注音ㄉㄨㄢˋ ㄓ ㄓ ㄐ一ㄝˋ
繁體斷織之誡
感情斷織之誡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用于勸誡人。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混世魔王(意思解釋)
- 上氣不接下氣(意思解釋)
- 沒顛沒倒(意思解釋)
- 堅強不屈(意思解釋)
- 又紅又專(意思解釋)
- 用心良苦(意思解釋)
- 躡手躡腳(意思解釋)
- 敗俗傷風(意思解釋)
- 酒能亂性(意思解釋)
- 百步穿楊(意思解釋)
- 進讒害賢(意思解釋)
-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意思解釋)
- 斗南一人(意思解釋)
- 膽大心小(意思解釋)
-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意思解釋)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釋)
- 雞口牛后(意思解釋)
- 束身受命(意思解釋)
- 致知格物(意思解釋)
- 絕路逢生(意思解釋)
- 拔毛連茹(意思解釋)
- 為所欲為(意思解釋)
- 政通人和(意思解釋)
- 獨占鰲頭(意思解釋)
- 連抵其隙(意思解釋)
- 馬龍車水(意思解釋)
- 按捺不住(意思解釋)
- 將相之器(意思解釋)
※ 斷織之誡的意思解釋、斷織之誡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喜笑顏開 | 顏:臉色;開:舒展;開朗。形容心里高興;滿面笑容。 |
眾多非一 | 指類別甚多,不止一種。 |
犬馬戀主 | 喻臣下眷懷君上。 |
多謀善慮 | 謀:謀劃,策劃;慮:思考。富于智謀,又善于思考。 |
顧后瞻前 | 同“瞻前顧后”。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現新的好形勢。 |
惜指失掌 |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個指頭而失掉一個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庖丁解牛 | 庖丁:廚師。廚師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觀規律的人;技術純熟神妙;做事得心應手。 |
暴取豪奪 | 豪:強橫。用暴力劫奪。 |
正人君子 | 舊時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現多用來諷刺假裝正經的人。 |
斷香零玉 | 比喻女子的尸骸。 |
斗水活鱗 | 語本《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鱗”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比眾不同 | 與大家相比,大不一樣。 |
叫苦連天 | 一聲接一聲地訴苦。 |
熱氣騰騰 | 熱氣:溫度高的氣體;騰騰:氣體不斷上升的樣子。原意為熱氣盛大。比喻情緒高漲;氣氛熱烈。 |
取之不盡 | 拿不盡。形容極其豐富。 |
輕重緩急 | 緩:慢;不急。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 |
會少離多 | 相會少,別離多。感慨人生聚散無常或別離之苦。 |
背鄉離井 | 指遠離家鄉,流落他方。 |
意料之外 | 沒有想到的。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動而忘了應有的態度;作出不適宜的舉動。乎:古漢語虛詞;無詞匯意義;所以:指原來應有的態度或行為。 |
主人翁 | 當家作主的人。 |
慢條斯理 | 形容說話做事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
聲馳千里 | 馳:傳揚。名聲遠播。形容聲望很高。 |
金蟬脫殼 | 金蟬:金黃色的知了;殼:堅硬的外皮。蟬變為成蟲時脫去原來的外殼。比喻用計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 |
隨俗雅化 | 隨著時俗風尚恰到好處地改變裝飾。 |
說來話長 | 表示事情很復雜,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清楚(多指不大愉快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