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維翰(898年—947年1月12日),字國僑,河南洛陽人,五代十國時期后晉宰相。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桑維翰身材矮小,相貌丑陋,立志除非“磨穿鐵硯”則必登進士第,最終在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如愿及第。長興二年(931年),投奔河陽節度使石敬瑭,成為其幕下的掌書記,隨其調任。清泰三年(936年),慫恿時任河東節度使的石敬瑭抗拒后唐末帝李從珂下達的移鎮之命、起兵反叛,并提議以稱臣稱子、割讓幽云十六州為代價,聯絡契丹為外援。石敬瑭采納其議,取得成功,在契丹的扶植下建立后晉,滅亡后唐,任命桑維翰為翰林學士、禮部侍郎、權知樞密使事,隨即應契丹主耶律德光的要求而拜桑維翰為宰相,授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兼樞密使。天福三年(939年),桑維翰因得罪武將楊光遠而被外放,歷任彰德、泰寧、晉昌三地節度使。天福八年(944年),被后晉出帝石重貴召還中央,任侍中。翌年升中書令兼樞密使,受封魏國公。后遭石重貴寵臣李彥韜、馮玉等排擠,于開運二年(945年)十二月被貶為開封尹。一年后,契丹滅后晉,他在亂中為降將張彥澤所殺,時年四十九歲。后漢時,追贈尚書令。
桑維翰是石敬瑭建立后晉過程中的關鍵人物,故歐陽修稱“滅唐而興晉,維翰之力也”。他兩次執政,協調各方關系,穩定內外局面,體現了出眾的政治才能。但另一方面,他因為主張對契丹卑躬屈膝尤其是割讓幽云,導致中原漢族在四百多年間被北方胡族壓制,故被王夫之評為“萬世之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