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馬七紙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比喻文章寫得快。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掇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基礎信息
拼音yǐ mǎ qī zhǐ
注音一ˇ ㄇㄚˇ ㄑ一 ㄓˇ
繁體倚馬七紙
感情倚馬七紙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文章寫得快。
近義詞倚馬千言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草木知威(意思解釋)
- 禍亂滔天(意思解釋)
- 后繼有人(意思解釋)
- 邇安遠至(意思解釋)
- 一視同仁(意思解釋)
- 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意思解釋)
- 陌路相逢(意思解釋)
- 長命富貴(意思解釋)
- 打腫臉充胖子(意思解釋)
- 安于現(xiàn)狀(意思解釋)
- 躡手躡腳(意思解釋)
- 極重不反(意思解釋)
- 喔咿儒睨(意思解釋)
- 前腳后腳(意思解釋)
- 倦鳥知還(意思解釋)
- 發(fā)號施令(意思解釋)
- 共商國是(意思解釋)
- 眾建賢才(意思解釋)
- 珍樓寶屋(意思解釋)
- 舞刀躍馬(意思解釋)
- 將奪固與(意思解釋)
- 立地書櫥(意思解釋)
- 古里古怪(意思解釋)
- 屢試不爽(意思解釋)
- 取之不盡(意思解釋)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釋)
- 今古奇觀(意思解釋)
- 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意思解釋)
※ 倚馬七紙的意思解釋、倚馬七紙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品頭論足 | 見“品頭題足”。 |
揚湯止沸 | 把鍋里開著的水舀起來再倒回去,使它涼下來不沸騰。比喻辦法不徹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泥牛入海 | 泥塑的牛進入大海中就會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無音信。 |
回光反照 | 指日落時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時發(fā)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興奮。也比喻事物滅亡前夕的短暫興旺。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現(xiàn)新的好形勢。 |
算無遺策 | 算:計劃;遺策:失算。形容策劃精密準確,從來沒有失算。 |
年少無知 | 年紀小,不懂事。 |
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 |
目不忍見 | 形容景象極其悲慘。同“目不忍視”。 |
不到黃河心不死 | 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時至運來 | 時機來了,運氣也有了轉機。指由逆境轉為順境。 |
進銳退速 | 銳:迅速。急于求進者往往后退也快。 |
以毒攻毒 | 攻:治。用毒藥治病毒。喻指用對方使用的厲害手段制服對方。 |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 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情誼深重。 |
融會貫通 |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透徹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貫穿在一起;從而取得對事理全面透徹的理解。 |
比眾不同 | 與大家相比,大不一樣。 |
不在話下 | 原多用于舊小說中;表示故事暫告一段落;轉入別的情節(jié)。現(xiàn)多指事物輕微;不值得說或事情當然是這樣;用不著說。 |
迷離惝恍 | 形容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
當頭棒喝 | 當頭:迎頭;喝:大聲喊叫。原是佛教用語。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或大喝一聲;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現(xiàn)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色厲內荏 | 色:神色;歷:歷害;內:內心。荏:軟弱;怯懦。形容外表嚴厲強硬;內心怯懦軟弱。 |
不問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比喻本來想損害別人,結果卻害了自己。 |
變化無方 | 方:方向,引申為準則。善于變化沒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形容行動不因循守舊,變化多端。 |
置之度外 | 放在考慮之外(置:放;度:打算;計較)。形容不放在心上。 |
一偏之論 | 偏于一面的議論。 |
地平天成 | 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
息跡靜處 | 息:止息;跡:行跡,腳印;處:處所。要想不見行跡,只有自己靜止不動。引申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
讀書三到 | 形容讀書十分認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