揎拳捋袖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揎:卷起袖子;捋:拉起。伸出拳頭,拉起袖子。形容怒氣沖沖準備動武的樣子。
出處元·楊景賢《劉行首》第二折:“欺良壓善沒分曉,揎拳捋袖行兇暴。”
例子張賢亮《習慣死亡》第三部:“我既不敢像老祖宗那樣一發怒就揎拳捋袖也失去了那位叔祖爺的瀟灑?!?/p>
基礎信息
拼音xuān quán luō xiù
注音ㄒㄨㄢ ㄑㄨㄢˊ ㄌㄨㄛ ㄒ一ㄡˋ
感情揎拳捋袖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狀語、定語;指發怒的樣子。
近義詞揎拳擄袖
英語intend to come to blows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混世魔王(意思解釋)
- 火樹銀花(意思解釋)
- 損人不利己(意思解釋)
- 香銷玉沉(意思解釋)
- 勞民傷財(意思解釋)
- 漏洞百出(意思解釋)
- 仰屋著書(意思解釋)
- 目不轉睛(意思解釋)
- 取而代之(意思解釋)
- 百無一是(意思解釋)
- 望而生畏(意思解釋)
- 信以為真(意思解釋)
- 水中撈月(意思解釋)
- 專心一志(意思解釋)
- 骨肉之親(意思解釋)
- 罪上加罪(意思解釋)
- 三十三天(意思解釋)
- 倒裳索領(意思解釋)
- 風聲鶴唳(意思解釋)
- 白草黃云(意思解釋)
- 立竿見影(意思解釋)
- 超然絕俗(意思解釋)
- 壯心不已(意思解釋)
- 字斟句酌(意思解釋)
- 驕傲自滿(意思解釋)
- 有志竟成(意思解釋)
- 困獸猶斗(意思解釋)
- 望塵靡及(意思解釋)
※ 揎拳捋袖的意思解釋、揎拳捋袖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博通經籍 | 博:廣博:籍:書籍。廣博而又精通經典文獻。形容人學識淵博。 |
逆道亂常 | 指違背道德綱常。 |
有膽有識 | 既有膽量又有見識。 |
力小任重 | 能力小,負擔重。猶言力不勝任。 |
僧多粥少 |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夠分配。 |
緣慳分淺 | 慳:欠缺。緣分欠缺。指與對方無緣相見 |
犀牛望月 | 比喻見到的不全面。 |
如臂使指 | 好像手臂指揮手指一樣。比喻指揮、調動得心應手。 |
外圓內方 | 形容外表隨和;內里剛直。圓:圓通;方:方正。 |
不僧不俗 |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倫不類。 |
斗唇合舌 | 猶言耍嘴皮子,賣弄口才。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牛后:牛的肛門。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
三人行,必有我師 |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
頓挫抑揚 | 形容詩文作品或音樂聲響等高低起伏、停頓轉折,和諧而有節奏。 |
言而無信 | 信:信用。說話不算數;沒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
以身試法 | 身:親身;指生命;試:嘗試;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嘗試法律。 |
咄咄逼人 | ①氣勢洶洶;盛氣凌人;言語或神態中有一種威脅逼人的氣勢。咄咄:表示驚奇的聲音。②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別人;令人驚詫。 |
花拳繡腿 |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實際上并無用處的工作。 |
心急如焚 | 心里急得像著了火一樣。形容心情極其焦急。焚:燒。 |
讜言直聲 | 讜言:公正的言論;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氣壯的言論。 |
不置可否 |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 |
歌舞升平 | 邊歌邊舞;慶祝太平;有粉飾太平的意思。含貶義。升平:太平。 |
平心而論 | 論:說。指采取冷靜客觀的態度作公允的評論;不摻雜任何感情因素。 |
文治武功 | 政績和戰功。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專一,反復無常。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千家萬戶 | 眾多人家。 |
從天而降 | 天上掉下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