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拳的成語
有關拳的成語
有關拳的成語共收錄58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花拳繡腿 |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實際上并無用處的工作。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69回:“只見張國乾縛得花拳繡腿,戚光祖、戚繼祖兩個教師在后面跟著,走上臺來,兩邊坐定。” |
拳頭產品 | 比喻企業特有的、別人難以勝過的看家產品 | 吳茂盛《駐京辦》第十章:“茶籽油爽滑清香、味醇濃厚,營養豐富,乃油中極品,是我們香州著名的拳頭產品。” |
磨拳擦掌 | ①形容精神振奮、躍躍欲試的樣子。②激動、氣憤的樣子。 |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但題起廝殺呵磨拳擦掌,排戈甲,列旗槍,各分戰場。”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俺可也磨拳擦掌,行行里按不住莽撞心頭氣。” |
拳打腳踢 | 用拳打,用腳踢。形容痛打。 |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我便拳撞腳踢,也不怕他不死。” |
赤手空拳 | 赤手:空手。指手中沒有任何武器。指沒有任何可以憑借的東西或形容兩手空空;一無所有。也作“空拳赤手”。 | 元 秦簡夫《剪發待賓》第一折:“咱如今少米無柴,赤手空拳。” |
腳踢拳打 | 用拳打,用腳踢。形容打得很兇。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33回:“遇性暴賊人,還要腳踢拳打。” |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 比喻為人清白,作風正派,過得硬。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鱉老婆。” |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 比喻為人清白,作風正派,過得硬。 | |
拳不離手 | 拳:拳術。練武的人應該經常練。比喻勤學苦練,長期堅持 | 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七回:“果真拳不離手,待我歇息片時再舞。” |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 練武的人應該經常練,唱歌的人應該經常唱。比喻只有勤學苦練,才能使功夫純熟。 | 林雨《刀尖》:“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當戰士的離不開刺刀手榴彈。” |
袒臂揮拳 | 挽袖露臂,揮動拳頭。形容準備動武的樣子。 | 元 關漢卿《拜月亭》第四折:“我特故里說的別,包彈遍,不嫌些蹬弩開弓,怎說他袒臂揮拳。” |
猜拳行令 | 劃拳行酒令。形容宴飲歡暢。猜拳:飲酒時兩人同時伸出手指并說一數,如數與兩人伸出手指的總數相符為勝,輸者罰酒。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七:“汪秀才解帶脫衣,盡情歡宴,猜拳行令,不存一毫形跡。” |
嗔拳不打笑面 | 比喻不可以欺凌態度和悅的人。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6回:“自古嗔拳不打笑面,他又不曾傷犯著你,你有錢看平日相交與他些,沒錢罷了,如何只顧打他?” |
拳拳服膺 | 拳拳:緊握不舍,引伸為懇切;服膺:銘記心中。形容懇切地牢記不忘。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
飽以老拳 | 飽:充分;以:用。痛打,盡情地揍。 | 《晉書 石勒載記下》:“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 |
捋袖揎拳 | 捋:拉起。揎:卷起袖子。拉起袖子,伸出拳頭。形容怒氣沖沖準備動武的樣子。 | 元 金仁杰《追韓信》第四折:“前后軍兵緊相并,左右槍刀廄圍定。捋袖揎拳挺盔頂,破步撩衣扯劍迎。” |
雙拳不敵四手 | 一個人打不過眾人。指寡不敵眾。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9卷:“常言道,雙拳不敵四手。” |
白手空拳 | 形容手中一無所有。 | 清 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八回:“我從十幾歲上,拿了一雙白手空拳,和吳繼之兩個混;我們兩個向沒分家,掙到了一百多萬。” |
拽拳丟跌 | 拽:用力拉,拖。指打拳摔跤。 | 元·無名氏《打韓通》第二折:“俺是韓通的徒弟,今日拽拳丟跌已罷,師父吃酒去了,我兩個無甚事。” |
三拳不敵四手 | 比喻人少的敵不過人多的。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29回:“人家人多勢眾,有洋槍洋炮,就憑你們這幾個民兵還能頂住?三拳敵不過四手呀!” |
拳拳之枕 | 懇切的情意。 | |
拳中掿沙 | 用手握沙,捏合不到一起。比喻不團結。 | 元 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好家私便似水底捺瓜,親子父便似拳中掿沙。” |
揎拳裸臂 | 伸出拳頭,露出手臂。一種粗野蠻橫的姿態。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先把棺木放在一門廂房里,然后揎拳裸臂,跨入房中,教玉英姊妹走開。” |
攞袖揎拳 | 挽起袖子,露出拳頭,準備動武。 | 元 無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一個個氣昂昂性兒不善,他每都叫吼吼攞袖揎拳。” |
拳拳在念 | 拳拳:懇切。在念:在思念之中。形容老是牽掛著。 | 元 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老夫自登仕路以來,與兄弟張鎬,數載不能相會,未知進取功名也流落四方,老夫常切切之心,拳拳在念。” |
只手單拳 | 只:單。比喻一個人力量弱小。 | 明·沈璟《義俠記·委囑》:“我不在家呵,你是只手單拳,若被人欺壓遭人騙,我回來后將他消遣。” |
只手空拳 | 只:單。指單有一雙手而沒有武器。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回:“此時只手空拳,如何抵擋。” |
握拳透掌 | 見“握拳透爪”。 | 《晉書·卞壺傳》:“其后盜發壺墓,尸僵,鬢發蒼白,面如生,兩手悉拳,爪甲穿達手背。” |
拳拳盛意 | 拳拳:懇切、忠誠的樣子。發自內心的真誠而深厚的情誼。 | 魯迅《書信 致蔣抑卮》:“拳拳盛意,感莫可言。” |
摩拳擦掌 | 形容行動之前心情激動;情緒高昂;急不可待。 |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不是我十分強,硬主張,但題起廝殺呵,摩拳擦掌。” |
攛拳攏袖 | 捏緊拳頭,卷起袖口。形容準備動武的樣子。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35回:“出到大門外,汪為露還攛拳攏袖要打那侯小槐。” |
裸袖揎拳 | 挽起衣袖,露出拳頭,形容浪蕩。 | 元 張鳴善《水仙子 譏時》:“鋪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萬鐘。” |
擦拳抹掌 | 見“摩拳擦掌”。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5回:“場外那一起報喜的,一個個擦拳抹掌的,都在那里盼里頭的信。” |
拳拳之忠 | 拳拳:形容誠懇。形容非常懇切。 |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 |
擦拳磨掌 | 形容準備動武,準備動手干或焦灼不安的樣子。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一個個擦拳磨掌,吊膽提心的。” |
擦掌磨拳 | 形容準備動武,準備動手干或焦灼不安的樣子。 | 《西游記》第二二回:“那大圣護了唐僧……見八戒與那怪交戰,就恨得咬牙切齒,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 |
握拳透爪 | 爪:指甲。緊握拳頭,指甲穿過掌心。形容憤慨到極點。 | 《晉書 卞壺傳》:“卞壺拒蘇峻,父子戰死。其后盜發壺墓,尸僵,鬢發蒼白,面如生,兩手悉拳,爪甲穿達手背。” |
捋臂揎拳 | 捋:卷起;揎:拳打。卷起袖子,伸出拳頭,準備動手。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7回:“為人性剛,喜則眉花眼笑,怒則捋臂揎拳,膽大心雄,頭高氣硬。” |
三拳兩腳 | 形容不多幾下拳打腳踢。 | 《金瓶梅詞話》第一回:“三拳兩腳,和大蟲敵斗,把大蟲登時打死了。” |
掀拳裸袖 | 高舉拳頭,卷起衣袖。表示心情激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七:“行酒之間,說著許多豪杰勾當,掀拳裸袖,只恨相見之晚。” |
無拳無勇 | 沒有力量和勇氣。 | 《詩經 小雅 巧言》:“無拳無勇,職為亂階。” |
揎拳攞袖 | 猶言揎拳捋袖。 | 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二折:“他見我早揎拳攞袖,怒目撐眉。” |
毒手尊拳 | 毒手:兇狠的毆打。泛指無情的打擊。 | 《舊五代史 唐書 李襲吉傳》:“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鐵馬,蹂躪于明時。” |
袖中揮拳 | 揮:舞動。形容迫不及待地跟人爭斗。 | 清·王夫之《示子侄》:“其始無端,其終無謂。袖中揮拳,針尖競利。” |
揎拳捋袖 | 揎:卷起袖子;捋:拉起。伸出拳頭,拉起袖子。形容怒氣沖沖準備動武的樣子。 | 元·楊景賢《劉行首》第二折:“欺良壓善沒分曉,揎拳捋袖行兇暴。” |
捰袖揎拳 | 見“揎拳捰袖”。 | |
三拳二腳 | 形容不多幾下拳打腳踢。 | |
行令猜拳 | 行令:行酒令;猜拳:猜枚游戲。喝酒時劃拳行酒令。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回:“行令猜拳頻遞盞,折牌道字慢傳鐘。” |
擄袖揎拳 | 擄:挽;揎:拳打。把袖子往上一推,露出胳膊,握著拳頭。形容準備動手。 | 元·無名氏《漁樵閑話》第三折:“一個個酒囊飯袋成何用,擄袖揎拳號俊杰。” |
赤手光拳 | 赤手:空手。兩手空空,一無所有。比喻無任何憑借或一無所有。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五回:“你赤手光拳,做成偌大家計,雖然無子,尚還可圖。” |
揎拳裸手 | 猶言揎拳裸臂。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江老夫妻,女兒三口,殺豬也似的叫喊,擂天倒地價哭。捕人每揎拳裸手,耀武揚威。” |
揎拳舞袖 | 伸出拳頭,揮動衣袖。一種粗野蠻橫的姿態。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又有一班猛勇驍悍之輩,揎拳舞袖,說強夸勝,自稱好漢,相見了便覺分外興高,說話處脾胃多燥,行事時舉步生風。” |
揎拳捰袖 | 伸出拳頭,捋起袖子。一種粗野蠻橫或準備動武的姿態。 | |
揎拳擄袖 | 把袖子往上一推;露出胳膊;握著拳頭。形容準備動手。 | 元 楊景賢《馬丹陽》:“你個樂探哥哥何須鬧,欺良壓善沒分曉,揎拳捋袖行兇暴,你你你不辨低高。” |
揎拳裸袖 | 猶言揎拳捋袖。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九回:“[夏侯玄]揎拳裸袖,徑擊司馬師,卻被武士擒住。” |
飽饗老拳 | 指挨一頓痛打。參見“飽以老拳”。 | 《歧路燈》第六七回:“[杜氏]怒將起來,幾乎要打,這張類村只得學劉寄如飽饗老拳的本領。” |
揮拳擄袖 | 形容動怒,準備打人或人的勁頭足。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揮拳擄袖的才要說他那個主意,忽然又道:‘你等等兒。’” |
揎拳攏袖 | 捏緊拳頭,卷起袖口。形容準備動武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