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犖強識的成語故事

拼音zhuó luò qiáng zhì
基本解釋卓犖:超絕,特出;識:通“志”,記住。指聰明穎慧,記憶力很強。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許慈傳》:“雖學不沾洽,然卓犖強識。”
暫未找到成語卓犖強識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卓犖強識)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力小任重 | 《周易·系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
將計就計 |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 |
大包大攬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四章:“他手里搖擺著酒瓶子,大包大攬地說:‘這個小姑娘,跟我投緣分。’” |
算盡錙銖 | 清·昭梿《嘯亭雜錄·吳利府》:“嘗牟利于主算者,主算者算盡錙銖,其父猶以為未足。” |
一哄而起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地方上百姓動了公憤,一哄而起。” |
不到黃河心不死 | 清 蔣士銓《空谷香 虎窮》:“我一路何等勸你,你這樣人,不到黃河心不死,還說什么親戚!” |
民不畏死 |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
夷為平地 | 孫犁《我的綠色書》:“為了方便,把假山、小河,夷為平地,抹上洋灰,使它寸草不生,成了停車場。” |
命與仇謀 | 唐·韓愈《進學解》:“命與仇謀,取敗幾時。” |
目不斜視 | 清 李汝珍《鏡花緣》:“都是目不斜視,俯首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