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利是視的成語故事
拼音wéi lì shì shì
基本解釋亦作“唯利是求”。亦作“唯利是圖”。以利為著眼點。謂一心只顧謀取利益。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十三年》:“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
唯利是視的典故
春秋時期,秦桓公邀晉厲公一起攻打白狄小國,暗中派人勸白狄歸順秦國,而去對付晉國。晉厲公知道后派呂相去和秦國絕交,說秦桓公是唯利是視、背信棄義,晉國對此痛心疾首。如果秦國能遵守先前的盟約的話,可以避免戰爭。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唯利是視)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齒牙為禍 | 《史記 晉世家》:“初,獻公將伐驪戎,人曰:'齒牙為禍。'及破驪戎,獲驪姬,愛之,竟以亂晉。 |
翹尾巴 | 毛澤東《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一萬年也不要驕傲,永遠不要翹尾巴。” |
反復無常 | 宋 陳亮《與范東叔龍圖書》:“時事反復無常,天運所至,亦看人事對付如何。” |
干干脆脆 | 曹禺《雷雨》序:“魯大海自然要個硬性的人來演,口齒舉動不要拖泥帶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 |
日日夜夜 | 洪深《青龍潭》第二幕:“這里,劉秀三日日夜夜的車水,車的暈倒在水車上。” |
斷斷續續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4回:“只見水面上或一朵,或兩瓣,斷斷續續,皆有桃花。” |
銷聲匿跡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
安安靜靜 | 清 吳璿《飛龍全傳》第45回:“只見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靜靜,那頂門內透出一條赤色真龍。” |
謙受益,滿招損 | 明·沈采《千金記·延訪》:“謙受益,滿招損。” |
算盡錙銖 | 清·昭梿《嘯亭雜錄·吳利府》:“嘗牟利于主算者,主算者算盡錙銖,其父猶以為未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