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成語故事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24738.png)
拼音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
基本解釋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出處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典故
公元前206年秦朝被推翻后,項羽依仗強大的兵力,迫使先入秦都咸陽的劉邦退出,自己率兵進入,并稱西楚霸王。接著,項羽封劉邦為漢王,讓他統(tǒng)治偏遠的漢中(今陜西南部)和巴蜀(今四川)地區(qū)。同時,為防止劉邦再入關(guān)中,項羽將富饒的關(guān)中讓秦軍的降將把守。劉邦自知兵力不如項羽,只得忍氣吞聲。在去封地的路上,他采用張良的計策,將長達好幾百里的棧道全部燒掉,以示再無回關(guān)中之心,從而使項羽對其疏于戒備。同年八月,有人起兵反項。劉邦認為這是個出兵關(guān)中的好時機。大將韓信提出了明修棧道_暗渡陳倉的計策建議派人去修棧道以迷惑敵方,劉邦采納了他的建議,并開始修復(fù)棧道。守衛(wèi)關(guān)中的秦降將章邯譏笑劉邦不知要修到何年何月。實際上,韓信暗地里正為攻打陳倉積極地作準備。不久,韓信迅速出兵,攻下了陳倉。章邯得知后非常恐慌,但為時已晚。借道于陳倉,劉邦軍隊很快攻打并占領(lǐng)了關(guān)中,為以后建立漢朝奠定了基礎(chǔ)。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朝權(quán)在手,便把令來行 | 明·顧大典《青衫記·承璀受閫》:“一朝權(quán)在手,便把令來行 ,大小三軍,聽吾命令。” |
力小任重 | 《周易·系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
如履薄冰 | 《詩經(jīng) 小雅 小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存而不議 | 唐·獨孤及《仙掌銘并序》:“后代揭厲于玄蹤者,聆其風而駭之,或謂詼詭不經(jīng),存而不議。” |
流離轉(zhuǎn)徙 | 清 戴名世《周烈婦傳》:“與其婦翁皆賤業(yè),兩人流離轉(zhuǎn)徙者久之。” |
不卑不亢 |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須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撈幾個錢。” |
刀光劍影 | 南朝 梁 吳筠《戰(zhàn)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又《邊城將》:“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 |
自命不凡 | 清 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婁縣沈童者,年甫冠,習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長虹之概。” |
漫不經(jīng)心 | 明 朱國楨《涌幢小品 存問》:“近見使者至城外,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經(jīng)心。” |
作壁上觀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