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臺痛哭的成語故事
拼音xī tái tòng kū
基本解釋宋末文天祥抗元失敗被害。八年后,謝翱與友人登西臺痛哭致祭,并作《登西臺慟哭記》以記其事。后用以稱亡國之痛。
出處柳棄疾《懷人詩》之四:“西臺痛哭謝晞發(fā),眢井沉?xí)崈|翁。”
西臺痛哭的典故
宋朝末年,愛國將領(lǐng)文天祥抗元失敗后被害在西臺。八年后,謝翱與友人登上西臺緬懷與祭奠文天祥,痛哭流涕,并作挽詞《登西臺慟哭記》記述其事,抒發(fā)亡國之痛及對文天祥的崇拜之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西臺痛哭)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二話沒說 | 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正說中間,門外雷石柱慌慌張張進來,一把拉住老武,二話沒說,往外就走。” |
自暴自棄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
輪扁斫輪 | 《莊子·天道》:“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 |
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3回:“這是送上門的。你老人家休錯這主意,過這村,就沒這店了。” |
多謀善慮 | 清·李漁《凰求鳳·畫策》:“你是個多謀善慮之人,何不替我籌度一番,行了這個方便也好。” |
壓歲錢 | 清·曹雪芹《紅樓夢》:“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擺上合歡宴來。” |
不分青紅皂白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 |
明爭暗斗 | 馮玉祥《我的生活》:“于是兩方明爭暗斗,各不相讓,一天利害一天,鬧成所謂‘府院之爭’。” |
壞法亂紀(jì)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故天子適諸侯,必舍其祖廟,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天子壞法亂紀(jì)。” |
流離轉(zhuǎn)徙 | 清 戴名世《周烈婦傳》:“與其婦翁皆賤業(yè),兩人流離轉(zhuǎn)徙者久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