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匼取容的成語故事
![阿匼取容](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10923.png)
拼音ē ǎn qǔ róng
基本解釋阿匼:一味迎合的樣子。一味巴結別人以求得他們的喜歡。
出處《新唐書 楊再思傳》:“居宰相十余年,阿匼取容,無所薦達。”
暫未找到成語阿匼取容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阿匼取容)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惡衣惡食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雪兆豐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古人云:‘雪兆豐年’。” |
草菅人命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1卷:“所以說為官做吏的人,千萬不要草菅人命,視同兒戲!” |
掉以輕心 | 唐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 |
志在千里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同心合力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形影相吊 | 三國 魏 曹植《上責躬詩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
進讒害賢 | |
歌舞升平 | 元 陸文圭《<詞源>跋》:“淳祐、景定間,王邸侯館,歌舞升平,居生處樂,不知老之將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