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義斷恩的成語故事
![以義斷恩](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35925.png)
拼音yǐ yì duàn ēn
基本解釋用大義割斷私恩。謂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出處《晉書·劉毅傳》:“凡所以立品設(shè)狀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虛飾名譽(yù),相為好丑。雖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門外之事,以義斷恩。”
暫未找到成語以義斷恩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以義斷恩)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有去無回 | 柯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
兵無常勢 | 先秦 孫武《孫子 虛實(shí)》:“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shí)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td> |
流離顛沛 | 宋 洪邁《容齋續(xù)筆 杜老不忘君》:“前輩謂杜少陵當(dāng)流離顛沛之際,一飯未嘗忘君。” |
官僚主義 | 毛澤東《必須注意經(jīng)濟(jì)工作》:“第二,動(dòng)員群眾的方式,不應(yīng)該是官僚主義的?!?/td> |
見危致命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 |
異途同歸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本經(jīng)訓(xùn)》:“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td> |
異寶奇珍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東坡四》:“嗟呼,世不乏奇珍異寶,乏識者耳。” |
舉止嫻雅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一回:“更是性格敏慧,舉止嫻雅,淺笑微顰,豐華入目;承顏順意,婉孌快心。” |
白云蒼狗 | 唐 杜甫《可嘆》詩:“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td> |
千真萬確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9回:“匡超人大驚道:‘那有此事!我昨日午間才會(huì)著他,怎么就拿了?’景蘭江道:‘千真萬確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