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窺園的成語故事

拼音sān nián bù kuī yuán
基本解釋窺:偷看。眼睛看不見園中的景色。形容學習、研究專心致志。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董仲書傳》:“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
三年不窺園的典故
西漢時期,廣漢學者董仲舒年少時讀書非常刻苦,經常是夜以繼日地讀書,他的書房緊靠著姹紫嫣紅的花園,他三年沒有進過花園,甚至連一眼都沒瞧過。后來他被征為博士,公開聚眾講學,弟子遍布四方。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三年不窺園)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含辛茹苦 | 宋 蘇軾《中和勝相院記》:“無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萬億生而后成。” |
離世遁上 | 《韓非子·八說》:“為故人行私,謂之‘不棄’;以公財分施,謂之‘仁人’;輕祿重身,謂之‘君子’;枉法曲親,謂之‘有行’;棄官寵交,謂之‘有俠’;離世遁上,謂之‘高傲’;交爭逆令,謂之‘剛材’。” |
敬業樂群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 |
自怨自艾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太甲悔過,自怨自艾,于桐處仁遷義。” |
犀牛望月 | 《關尹子 五鑒》:“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
明知故問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見他這番光景,明知故問道:‘先生為著何事傷心呢?” |
斗唇合舌 |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斗唇合舌。” |
壞法亂紀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故天子適諸侯,必舍其祖廟,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天子壞法亂紀。” |
舉賢任能 | 《禮記 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
肝膽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