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以民為本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種反映,認為萬民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治國應以安民、得民作為根本。
出處《尚書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例子邦以民為本,魚饑費香餌。(唐 杜甫《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
基礎信息
拼音bāng yǐ mín wéi běn
注音ㄅㄤ 一ˇ ㄇ一ㄣˊ ㄨㄟˊ ㄅㄣˇ
繁體邦以民為本
感情邦以民為本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勸誡。
近義詞民惟邦本
英語The people are the basis of the state.(The people are the foundation of a country.)
字義分解
展開閱讀全文 ∨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吉星高照(意思解釋)
- 甕中之鱉(意思解釋)
- 習非成是(意思解釋)
- 列風淫雨(意思解釋)
- 慷慨悲歌(意思解釋)
- 歸馬放牛(意思解釋)
- 困而不學(意思解釋)
- 鐵樹開花(意思解釋)
- 文治武功(意思解釋)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釋)
- 滿園春色(意思解釋)
- 立竿見影(意思解釋)
- 穩如泰山(意思解釋)
- 南征北戰,東蕩西殺(意思解釋)
- 天作之合(意思解釋)
- 萬變不離其宗(意思解釋)
- 困獸猶斗(意思解釋)
- 淺見薄識(意思解釋)
- 悲不自勝(意思解釋)
- 打開天窗說亮話(意思解釋)
- 超凡入圣(意思解釋)
- 黯然神傷(意思解釋)
- 奇技淫巧(意思解釋)
- 淚眼愁眉(意思解釋)
- 爾虞我詐(意思解釋)
- 開柙出虎(意思解釋)
- 微不足道(意思解釋)
- 照貓畫虎(意思解釋)
※ 邦以民為本的意思解釋、邦以民為本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革風易俗 | 改變風氣和習俗。 |
著手回春 | 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也比喻醫術高明。 |
溝滿壕平 | 形容飽滿。 |
心灰意冷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
荒淫無恥 | 荒淫:貪酒好色。生活糜爛;不知羞恥。 |
香草美人 | 舊時詩文中用以象征忠君愛國的思想。 |
明爭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進行爭斗;形容內部鉤心斗爭;互相爭斗的情況。 |
壞法亂紀 | 破壞法制和紀律。 |
拔苗助長 |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
鉆木取火 | 硬木棒對著木頭摩擦或鉆進去,靠摩擦取火。 |
無關緊要 | 緊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會影響大局。 |
滿園春色 | 整個園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 |
風聲鶴唳 | 唳:鶴鳴聲。風吹的響聲和仙鶴的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
安閑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
依樣畫葫蘆 |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也作“依樣葫蘆”;“比著葫蘆畫瓢”、“照葫蘆畫瓢”。 |
剛愎自用 | 剛:強硬。愎:固執;任性。剛愎:倔強固執;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自用:自以為是。固執任性;自以為是。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勵;里:最里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
無聲無息 | 息:音信;消息。沒有聲音;沒有氣息。形容沒有聲響;不為人覺察。 |
蕩然無余 | 蕩:洗滌;蕩然:干凈的樣子。全都毀壞,消失盡凈。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 |
遙遙無期 | 遙遙:很遠。指日期遙遠得很。說不定要到何年何月。 |
冠履倒易 | 比喻上下位置顛倒,尊卑不分。 |
一彈指頃 | 手指一彈的時間。比喻時間極短暫。 |
去住兩難 | 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為難。 |
為萬安計 | 為絕對安全著想。 |
留戀不舍 | 依戀著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別的情貌。 |
腦瓜不靈 | 指人不聰明,思想轉不過彎來。 |
一如既往 | 指態度沒有變化;完全像從前一樣。一:完全;如:像;既往:從前。 |
豈有此理 | 豈:哪里。哪里有這樣的道理。指極為荒謬;決無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