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而忘家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謂為國事而忘其家。
出處《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國而忘家。’我們科場是朝廷大典,你我為朝廷辦事,就是不顧私親,也還覺得于心無愧。”
例子馬識途《我們打了一個大勝仗》:“他們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充分發揮了人定勝天的無比威力,打了一個大勝仗。”
基礎信息
拼音guó ér wàng jiā
注音ㄍㄨㄛˊ ㄦˊ ㄨㄤˋ ㄐ一ㄚ
繁體國而忘家
感情國而忘家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愛國。
近義詞國爾忘家、國耳忘家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不過爾爾(意思解釋)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釋)
- 名山大川(意思解釋)
- 石枯松老(意思解釋)
- 甕中之鱉(意思解釋)
- 窮途潦倒(意思解釋)
- 患難與共(意思解釋)
- 說一不二(意思解釋)
- 河魚腹疾(意思解釋)
- 天之驕子(意思解釋)
- 白日見鬼(意思解釋)
- 三人行,必有我師(意思解釋)
- 舉賢任能(意思解釋)
- 鐵面無私(意思解釋)
- 揚威耀武(意思解釋)
- 指手劃腳(意思解釋)
- 眾建賢才(意思解釋)
- 文治武功(意思解釋)
- 勝友如云(意思解釋)
- 理直氣壯(意思解釋)
- 一條龍(意思解釋)
- 東施效顰(意思解釋)
- 兵戎相見(意思解釋)
- 散帶衡門(意思解釋)
- 身敗名裂(意思解釋)
- 笑貌聲音(意思解釋)
- 雞口牛后(意思解釋)
- 迷迷糊糊(意思解釋)
※ 國而忘家的意思解釋、國而忘家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遲疑不決 | 猶豫疑惑,不能決定。 |
輕而易舉 | 輕:輕松;舉:向上托。很輕松很容易地舉起來。形容做事情毫不費力。 |
龍飛鳳舞 | 像龍在飛騰;像鳳在歡舞。原形容山勢蜿蜒曲折;奔放雄偉。舊時迷信;認為是帝王氣象。現形容書法筆勢飄逸多姿。多指草書。 |
上氣不接下氣 | 形容因為勞累或焦急而氣喘得很厲害。 |
難言之隱 | 言:說;隱:隱衷;隱情;藏在內心深處的事。難以說出口的隱衷。 |
齊頭并進 | 幾支隊伍并行前進。也指幾個事情同時展開。 |
刻骨銘心 | 刻:刻劃;銘:在金屬上刻寫。刻在骨頭上;銘刻在心靈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
明爭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進行爭斗;形容內部鉤心斗爭;互相爭斗的情況。 |
簡明扼要 | 扼要:抓住要點。簡單明了;抓住要點。 |
供不應求 | 供應不能滿足實際需要。供:供應。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 | 鬩:爭吵;墻:門屏;御:抵御。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一致對外。 |
互通有無 | 相互間拿自己多余的東西去調換自己所缺少的東西。 |
吳下阿蒙 | 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
異寶奇珍 | 珍異難得的寶物。 |
事與愿違 | 事實與愿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
縱橫天下 | 在天下任意往來,沒有阻擋。 |
知往鑒今 | 鑒:借鑒。了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鑒。 |
春寒料峭 |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帶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輕寒”、“料峭春寒”。 |
取之不盡 | 拿不盡。形容極其豐富。 |
故態復萌 | 老樣子又重新恢復。指原來的舊習氣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
偶語棄市 | 偶語:相對私語;棄市:在鬧市執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對私語也會遭到殺身之禍。 |
圖窮匕見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來的目的。窮:盡;匕:匕首;短劍。 |
滿面春風 | 春風:春天溫暖的風。本指春風拂面;溫暖宜人。現指心情喜悅;滿臉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藹熱情的面容。 |
不問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冒失鬼 | 言語、舉動魯莽、輕率的人。 |
坑坑洼洼 | 形容物體表面凹凸不平,高高低低。 |
反戈一擊 | 反:反轉;調轉;戈:古代的一種兵器;尖頭橫刃;長柄;像矛。調轉矛頭;向自己原來的營壘進攻。比喻掉轉方向;對自己陣營的壞人壞事進行斗爭。 |
他山之石 | 別的山上的石頭。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錯誤的外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