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艷芳(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出生于中國香港,祖籍廣西合浦,中國香港女歌手、演員、慈善家,香港演藝人協會創辦人及首位女會長,被譽為“香港的女兒”。1982年獲“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冠軍;推出個人首張專輯《心債》。1983年推出的專輯《赤色梅艷芳》銷量五白金,憑借歌曲《赤的疑惑》開始走紅。
個人資料簡介
梅艷芳(英文名:AnitaMui,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出生于中國香港,原籍廣西合浦縣,著名歌手、演員,被譽為“香港的女兒”。1982年,梅艷芳憑借一首《風的季節》奪得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冠軍,就此出道。
個人生活
趙文卓梅艷芳:趙文卓當年是梅艷芳的私人教練,在日復一日的接觸中,萌發了戀情。1995年5月5日,趙文卓和梅艷芳同游馬來西亞被媒體曝光,姐弟戀浮出水面。后來,趙文卓和梅艷芳因為外界眼光、以及一個很大的誤會最后分手了。
張國榮梅艷芳:他們是紅顏知己的關系。他們在事業上是合作伙伴,因為共同出演了電影《胭脂扣》,從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之后還多次合作,一起參與了多個影視作品的制作。在生活中,他們的友情深厚,被外界誤以為是戀人的關系,但實際上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伴侶,并且保持著超越普通朋友的深厚情誼。
梅艷芳事件:這起事件的導火線源自于梅艷芳在1992年與朋友們在香港的一家卡拉OK酒吧相聚。同一時間,14K堂口堂主黃朗維也在場,攜手一群小弟與黃百鳴共酌。兩方在場的氛圍截然不同,戲劇性的碰撞不可避免。黃朗維提出一百萬元,請梅艷芳為他的團隊獻唱。然而,梅艷芳拒絕了他的邀請。憤怒的黃朗維一巴掌打在了梅艷芳的臉上,還毆打了梅艷芳的朋友。梅艷芳立即尋求幫助,向華強的夫人陳嵐出面解圍,黃朗維才罷手。
梅艷芳母親:覃美金,1923年出生,梅艷芳的母親。就女兒近億港元的遺產纏訟多年,覃美金一路上訴至香港終審法院。
梅艷芳姐姐:梅愛芳 1959年5月12日-2000年4月16日,(Ann Mui),出生于中國香港,祖籍廣西合浦。
梅艷芳死因:梅艷芳去世是因為癌癥擴散引起肺部呼吸衰竭而死亡的。
梅艷芳遺產:梅艷芳遺產案是指梅艷芳的母親與梅艷芳遺囑里面的其他遺產繼承人之間關于遺產分割的民事糾紛案。
梅艷芳最愛的人是誰:梅艷芳一生中最愛的人據說是日本人近藤真彥。他們在1985年相識,當時梅艷芳正值事業的起步階段,而近藤真彥已經是日本的流行音樂偶像。兩人的愛情故事充滿了跨國戀的浪漫色彩,但也伴隨著種種困難和挑戰。
早年經歷
1963年10月10日,梅艷芳出生于中國香港,上面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她是家中幺女。在她出生之前父親意外早逝,母親經營一家中醫館維持生計,梅艷芳也早早的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因為在唱歌方面有天賦,三歲的她就和姐姐一起登臺在荔園表演,母親也放棄中醫館先后創辦錦霞歌舞團和“歌壇”歌廳。然而天降橫禍,一場大火一場燒毀了“歌壇”的場地,13歲的梅艷芳開始輾轉于歌廳、夜總會唱歌。彼時登臺演唱的人不被尊重,人們稱之為“歌女”,因此學生時期的梅艷芳總是孤單一人,同學并不愿與她來往。1982年,香港無線電視臺舉辦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梅艷芳憑借一首《風的季節》奪得冠軍。她低沉磁性的嗓音和沉穩大氣的臺風讓人印象深刻,當時的評委黃霑給她打了滿分50分,而評判主席顧嘉輝說,藝術無滿分,只能給了49分。自此,19歲的梅艷芳開始在娛樂圈嶄露頭角。
演藝經歷
音樂時代
1982年,她以一曲《風的季節》奪得第一屆香港新秀歌唱大賽(現名全球華人新秀歌唱大賽)冠軍,簽約華星唱片公司,推出了第一張專輯《心債》,正式踏入歌壇。1983年,梅艷芳推出第二張唱片《赤色梅艷芳》,拿下五白金銷量。1983年,在東京音樂節上獲得亞洲特別獎。1985年推出唱片《梅艷芳》,主打歌《似水流年》由世界音樂家喜多郎作曲,服裝設計師劉培基把梅艷芳包裝成“男兒漢”,西裝加上墨鏡和寬墊肩給人以豪邁的感覺,打破了傳統女性的溫婉形象。1985年12月31日至1986年1月14日,梅艷芳在香港紅館舉行了首次個人演唱會《百變梅艷芳盡顯光華演唱會》,連開十五場,打破了香港歌手首次個唱的場數記錄。同期推出的唱片《壞女孩》,首周即賣得40萬張(8白金),累計達72萬張,刷新了香港地區個人唱片的銷量記錄,在次年獲頒“IFPI全年最佳銷量獎”。1986年推出《妖女》,《壞女孩》和《妖女》是梅艷芳早期前衛叛逆的形象,隨后的《似火探戈》、《烈焰紅唇》、《淑女》、《夢姬》等前衛的女性形象,正是《壞女孩》和《妖女》的變奏和延續。1987-1988跨年,梅艷芳在香港紅館創下連開28場演唱會的紀錄,贏得“梅廿八”的稱號。同年,梅艷芳以唯一亞洲女歌手身份受邀至韓國漢城奧運會參加“奧運前奏大匯演”,與美國女歌手珍妮杰克遜同臺演出。1985-1989年連續五年奪得香港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此外,她在1988年同時奪得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及音樂最受歡迎女歌星獎。1990年梅艷芳在香港連開三十場個人演唱會,隨之而來了“梅三十”稱號。梅艷芳于1990年生日會公開宣布退出競奪音樂獎項(其后所獲均為音樂致敬榮譽)。1991年初梅艷芳在推出自己的首張國語專輯《親密愛人》后決定暫別舞臺,并舉行了“告別舞臺演唱會”,共開30場,揮淚告別歌迷,場面感人。1994年,梅艷芳推出唱片《是這樣的》,至此,梅艷芳過往專輯銷量累計突破一千萬張。此后,她又一連推出了《鏡花水月》、《女人花》、《床前明月光》等專輯,形象依然突破多變,歌曲風格多樣。其中《女人花》和《一生愛你千百回》等歌曲成為梅艷芳國語歌的代表。“中國風”歌曲《床前明月光》則是她在新領域的一次嘗試,配合她的演繹,充盈著濃厚的文藝氣息。1995年,梅艷芳首次開啟內地巡回演唱會,梅艷芳耐不住歌迷的熱情,尾場臨時加唱禁歌《壞女孩》,雖遇歌詞敏感處以“啦啦啦”帶過,仍被認定違規,其余場次被迫取消,梅艷芳自此遭遇內地“七年封殺”,失去了在內地舉行個人演唱會的資格。1998年梅艷芳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1999年初,梅艷芳受邀至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表演。進入新世紀后,梅艷芳不再活躍一線,卻更加積極致力于內地香港演藝事業的交流合作以及提攜后輩。2002年為紀念加盟樂壇20周年,梅艷芳傾力制作音樂大碟《with》,當中收錄她與11位好友合唱的歌曲。當年的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六位女歌手(鄭秀文、楊千嬅、容祖兒、何韻詩、梁詠琪、陳慧琳)合唱《似水流年》致敬。同年舉行紀念入行的世界巡回演唱會(極夢幻演唱會),由于當年內地解禁,梅艷芳提出在京滬兩地開唱的請求,最終只獲準上海一場,亦成為梅艷芳人生中唯一一場粵語地區以外的內地演唱會。2003年11月,身患癌癥的梅艷芳帶病踏上紅館舞臺,舉行了人生最后的演唱會“梅艷芳經典金曲演唱會”。2003年底,梅艷芳獲得兩項中國歌壇的致敬榮譽(中國金唱片獎“評委會藝術成就獎”和中國原創歌曲獎“杰出貢獻獎”),成為第一位獲得中國國家級音樂藝術成就獎的香港歌手。2004年初,MTV亞洲大獎和音樂風云榜追頒梅艷芳致敬榮譽,贊揚了梅艷芳奉獻音樂的一生。2005年11月8日,香港郵政推出“香港流行歌星”郵品系列中,梅艷芳與陳百強、張國榮、羅文、黃家駒成為獲致敬推出郵票的歌手。2009年經“世界紀錄協會”評定,梅艷芳以全球個人演唱會總計292場當選“全球華人個人演唱會最多女歌手”。
港劇時代
1984年主演了電視劇《香江花月夜》,這也是梅艷芳唯一的電視連續劇。劇中飾演一名遭遇曲折的歌女,角色可謂度身訂造。她的歌女造型別具風韻,更帶點滄桑,加上其精湛的演技令人刮目相看。正因為劇集是講述歌女的生涯,因此出現大量的歌曲,這也是這部電視劇的另一特色。
電影時代
1984年的一部《緣分》即讓她獲得金像獎的最佳女配角。1987年-1988年《胭脂扣》上映,片中一段凄美的東方人鬼情未了令梅艷芳成為“四料影后”,角色“如花”也成為留名影史的經典人物。1990年電影《川島芳子》公映,川島芳子是近代中國充滿爭議的傳奇人物,梅艷芳的表演神形俱備,恰當地詮釋了角色。1991年憑借戰爭文藝片《何日君再來》提名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1992年《審死官》是梅艷芳的喜劇代表作,她與“無厘頭”搞笑之王周星馳搭戲,表演絲毫不顯遜色,其中經典對白和拿捏得當的動作神情更成為電影亮點。1993年《東方三俠》搖身一變成為行俠仗義的女飛俠。在片中不僅造型多變,流暢的打戲也是本片的一大看點。1997年電影《半生緣》,梅艷芳在片中飾演的顧曼璐,為了養家放棄戀人當上舞女,錯失情緣。她將愛恨交織的情緒演繹得絲絲入扣,憑借本片榮獲了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及第3屆金紫荊獎最佳女配角獎。2001年電影《鐘無艷》她在片中破天荒反串男角,將昏庸好色的齊宣王演得活靈活現,并憑此片獲得《明報周刊》演藝動力大獎的最突出女演員獎。2002年影片《男人四十》是梅艷芳人生的最后一部戲,她主演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婦,刻畫了主角平淡而又細膩的內心,一舉摘得中國長春電影節的影后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