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斯忠(1921年—1996年),男,豫劇凈角。 ,生于寧陵縣柳河村。豫劇演員,豫劇第一黑頭,豫劇凈行第一代表人物,豫劇李派宗師。曾用名銀忠,字海清,藝名暑龍、藝名八里嗡。中國劇協會員,河南文聯副主席,河南劇協理事 。
他的作品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1921年5月生于寧陵縣柳河村。家里很窮,從小就沒有了父親,因生活窘迫,在八歲那年就給地主牧羊。雖然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但對戲劇非常喜愛,白天牧了一天羊,到夜晚還要跑到附近村子里去看戲。因為那時年齡小個子低,在臺下看不見聽不清,常爬到馬腳上(即高臺兩旁)聚精會神地去看人家演唱。如果唱的詞句稍有不清,他心中就很煩,因為他想學幾句,到牧羊時好唱著玩。這個時期,他經常在牧場上亂唱一氣“獨臺戲”。鄰居常說“這孩子的腔真好,要是學戲,將來也能唱份好戲”。這些說法給他很大鼓舞,更堅定了他學戲的信心和決心。
1933年在民權縣李莊寨拜王家玉為師專攻“黑頭”學戲,那時他剛滿12歲,他專攻凈行,在科班中,他共學了12出戲,其中擔任主角上演的就有11出,如《秦香蓮》《鍘趙王》中的包公,《白玉杯》中的嚴嵩,《陳平打朝》中的陳平等角色。因他天資聰穎,又勤奮好學,入科班72天即登臺演出,在商丘快樂戲院登臺上演,經常演出于商丘、睢縣、寧陵、柘城等地。
1950年,他從柘城縣大平調劇團轉入寧陵縣豫劇團。
1953年,他任寧陵縣豫劇團團長。同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制了他主演的《秦香蓮》全劇。同年,上演《司馬貌》。
1954年,他被評為“河南省先進文藝工作者”。
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6年李斯忠參加河南省戲曲觀摩演出,他扮演《司馬茅告狀》中的司馬茅,獲河南戲曲觀摩演出演員一等獎。田漢看后稱贊“這是一個大悲劇”。該唱腔被灌制成唱片,北京寶文堂出版了劇本。這個戲的唱詞有310句,其中司馬茅就唱了210句,約占全劇的三分之二,而且唱段多是“緊二八”、“快流水”板,節奏緊,速度快,感情激憤。若沒有洪亮的嗓音和演唱技巧,是很難演好這個角色的。司馬茅形象塑造的成功,充分顯示了李斯忠的演唱水平。
1958年李斯忠與崔蘭田合作,為周總理演出《見皇姑》一折,受到周總理的稱贊。先后演出數十個劇目,演出的《唐知縣審誥命》獲建國30周年獻禮一等獎。
1960年調河南豫劇院二團。參加了現代戲《傳家寶》的排演,用黑頭行當塑造了一個老民兵英雄的形象,藝術上達到了新的境界。在一次由李先念同志陪同為越南政府胡志明主席的招待演出結束后獻花時,胡主席曾幽默的說:“這一朵鮮花應獻給誰況獻給包公吧,因為他最正直”。李斯忠的親傳弟子有郭建民,王清海、蘭力、李娜(女)等,再傳弟子有李根旺、李根栓、楊艷玲、邢愛玲等。曾任河南省文聯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南分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96年病逝于鄭州。1960年他調入河南豫劇二團,
1980年,他參加了河南省流派演出,演出了《下陳州》,受到了同行和專家的好評;而后演出的《唐知縣審誥命》獲建國30周年獻禮一等獎。
1996年10月16日他病逝于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