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山 劉春山](/d/file/renwu/5nhrieu4tbs.png)
劉春山,是人們公認的“滑稽戲”鼻祖。與王無能、江笑笑三人,是早期“滑稽戲”最為著名的演員。他是上海寶山縣人,曾專業演唱俗稱“上海說唱”的“鈸子書”。后來,以善于演唱各種滑稽小調著名,如《一百零八將》、《看影戲》等,風趣幽默,令人捧腹。所演曲目,還有很多都是根據當時報紙的時事新聞,迅速編成。緊隨潮流,及時反映,故而人稱“潮流滑稽”。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劉春山(1902-1942年),獨腳戲、滑稽戲演員。上海寶山人。幼年時,曾在上海南市區永生堂梨膏糖店學生意,還在老城隍廟桂花廳前賣過餛飩;后加入潤余社,唱過浦東說書;一度與程笑亭結伴“玩票”,唱京戲和獨腳戲。民國17年(1928)正式下海,與盛呆呆搭檔,在永安公司天韻樓登臺。標新立異,以“搭棚戲”為號召。其表演以快口著稱,妙語如珠.神完氣足,即興表演尤佳,經常把當天報載新聞編成段子演唱,觀眾冠以“潮流滑稽”稱號。和江笑笑、王無能一起被譽為“滑稽三大家”之一。其代表作有《游碼頭》、《熱水袋》、《汪家大出喪》、《一百單八將》、《搓麻將》等。20世紀30年代末,開始注重滑稽戲,參與過《一碗飯》的演出,并曾創辦“快樂影片公司”自籌資金拍攝滑稽電影《雞鴨夫妻》和宣傳抗戰的滑稽短片《拼命》。曾任滑稽公會會長。
劉春山多才多藝,勇于探索,對于“滑稽戲”的發展與繁榮,作出很大的貢獻。他幼年貧困,從小在熱鬧的上海通俗的娛樂場所──城隍廟生長長大。做過小生意,賣過梨膏糖。接觸曲藝藝人,愛聽露天說書。成年后,曾拜說書藝人郭少梅為師,常到浦東的小茶館說書。他平時愛好說說唱唱,交往的曲藝界朋友很多,自己能唱各種段子。有時,有人就請他到“堂會”演出,慢慢地開始有了些名聲。在一九二八年,他就和盛呆呆合作,正式在上海永安公司的“天韻樓”,登臺演出各種“滑稽”節目。那時候,上海的京戲比較普及。劉春山就從京戲中汲取題材,加以渲染夸張,盡量搞笑。如《滑稽三本鐵公雞》,用掃帚和雞毛撣子作刀槍,赤膊上陣,滑稽開打?!痘炫⒒ā?,則拿鉛桶當花籃,拖把作花鋤。散花時,桶里倒出一串串紙做的小烏龜,逗人發笑。另外,他還學會“打蓮湘”,邊打邊演,現編現唱。用寧波話唱《滑稽白牡丹》,模仿“本灘”唱《滑稽游碼頭》。尤其值得稱道的是,當日軍侵略我國,發生“一.二八”、“八.一三”事變時,蔣介石下令不抵抗,東北三省失陷,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全國人民義憤填膺。劉春山當即以“唱新聞”的形式,迅速地在舞臺上現編唱詞,歌頌馬占山、宋哲元、傅作義等人的抗日行動,歌頌抗日義勇軍的英雄事跡。還有《哭東北》、《哭難民》等唱段,揭露日軍的侵略暴行,同情東北人民的悲慘遭遇。這些演唱,都在當時起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笑嘻嘻,是劉春山的得意門生。從小追隨左右,學得很多精彩的滑稽唱段與傳統的滑稽表演,能說能唱,功底深厚。他以演出《釘巴》(乞丐硬性討錢)一出,奠定了自己在滑稽界的地位與聲譽。建國前后,他先后與杰出的滑稽演員姚慕雙、周柏春和楊華生、張樵儂長期搭檔合作,極盡紅花綠葉之妙,一直為廣大愛好滑稽藝術的觀眾所熟悉與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