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飛力 孔飛力](/d/file/renwu/bsrg01jkdjh.jpg)
孔飛力(Philip Alden Kuhn,1933年9月9日~2016年2月11日),出生于英國倫敦。博士畢業于哈佛大學,師從師從費正清、史華慈教授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1933年9月9日,生于英國倫敦。
1950年,畢業于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威爾遜(WoodrawWilson)高級中學,同年考入哈佛大學。
1954年,從哈佛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
1954-1955年,在英國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學院學習日語與日本歷史。
1955年夏一1958年夏,在美國本土服役。先是在加利福尼亞州蒙特利(Montery)的軍隊語言學校,開始學習中國語言文字。
1957年春,轉移到美國東部繼續服役18個月。
1958-1959年,在喬治城大學攻讀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1958-1962年,擔任福特基金外國研究員。
1959-1964年,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費正清、史華慈教授學習中國近代史。
1962年,與SallyCheng結婚,1963年兒子Anthony出生。
1963年,開始任芝加哥大學歷史系講師。
1964年,獲哈佛大學歷史與遠東語言博士學位。
1965-1966年,作為富布萊特(Fulbright)研究員前往日本京都大學從事研究。
1970-1971年,擔任ACSL中國文明研究員。
1971-1974年,擔任了芝加哥大學遠東研究中心主任。
1971-1976年,擔任當代中國聯合會委員會委員。
1974年,升任芝加哥大學正教授。
1975-1978年,擔任美國歷史評論編輯委員會委員。
1975-1977年,擔任芝加哥大學遠東語言文明系主任。
1977年,擔任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研究員。
1978年秋,回到哈佛大學,接替費正清擔任希根森(FrancisLeeHigginson)歷史講座教授。
1979年6月一7月,隨美國明清史專家代表團訪華,參觀了中國六所著名大學的歷史系、圖書館,以及中國第一、第二歷史檔案館。
1980-1986年,擔任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1984年,擔任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研究員。
1984年,受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的資助,到北京的第一歷史檔案館從事研究工作,接觸到1768年乾隆年間發生的“叫魂”案清宮檔案。
1984年8月13日一1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韋慶遠教授和遼寧省檔案局領導陪同,參觀撫順市檔案館業務建設。孔飛力教授回國后,于9月14日致函市檔案館表示滿意和感謝。
1990年8月31日至9月3日,孔飛力在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舉辦的“近代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會議上,作題為《西方對近代中國政治參與及政治體制的影響》的學術演講。
1994年1月,在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講學。
1994年6月28日,在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慶祝建所四十周年及紀念創所人郭廷以院士舉辦的“紀念郭廷以先生史學講座”上發表“魏源(17941857)政治思想中的參與與權威”演講。
1995年,參加在美國華盛頓特區召開的亞洲研究協會的年會,擔任“中國和中亞”分會第84討論小組“HumorinRepublicanChina"的主席。
1996年3月1日,在美國康乃爾大學為學生做了題為“為什么中國學家應當研究海外中國”(WhyShouldSinologistsStudyOverseasChina?)的演講。
1999年3月11-14日,參加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的亞洲研究協會的年會,擔任“中國和中亞”分會第142小組“海外華人和身份與文化在中國南方的變化,1900-1949"("ChineseOverseasandTransformationsofIdentityandCultureinSouthernChina,1900-1949")的討論。
1999年11月2日,在美國“國際移民大學委員會”高級系列學術講座上做,“當代中國移民”(ContemporaryChineseEmigration)演講。
2002年10月3日,孔飛力在LakeForestCollege的東亞研究講座上做了題為“AStatelessExpansion:FiveCenturiesofChineseEmigration.”的演講。
2003年4月10日,孔飛力在美國SwarthmoreCollege的吉納維芙·李青雯(譯音)亞裔美國人問題96紀念系列講座(TheGenevieveChing-wenLee’96MemorialLecturesonAsian-AmericanIssues)上發表了“中國家庭怎樣創造歷史:四個世紀的移民”的演講(HowChineseFamilyMadeHistory:FourCenturiesofEmigration)。
2003年11月3日,在香港中文大學做題為ChineseEmigration:ThemesforaGlobalHistory的演講。
2003年7月24日,在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做題為“農村社會與海外移民”的講演。
2003年7月25日,在臺灣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做題為“華人的社會經驗中一些適應于移民活動的特點”的演講。
2003年11月7日,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作“中國移民:一部世界史的諸多方面”(ChineseEmigration:AspectsofaWorldHistory)的主題發言。
2016年2月15日傍晚,漢學家魏希德(HildeDeWeerdt)發布信息稱,著名漢學家孔飛力(PhilipKuhn)于北京時間2016年2月11日逝世,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