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灘生態旅游區位于懷仁縣城西20公里處。旅游區主要涵蓋金沙灘鎮、何家堡鄉,包括金沙灘林區和洪濤山林區。區內百里蒼翠,萬頃碧波,清流似帶,鳥語花香。以宋遼交戰和崇國寺佛教文化為主題的園林建筑群,掩映于莽莽林海之中,氣勢恢宏,覆壓2000余畝...
亦稱唐代鐵牛,位于永濟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黃河古道兩岸,各四尊。鑄于唐開元十二年(724),為穩固蒲津浮橋,維系秦晉交通而鑄。元末橋毀,久置不用,故習稱“鎮河鐵牛”。因黃河變遷,逐漸為泥沙埋沒。1989年8月在蒲津渡遺址上經勘查發掘,...
山西省藥林寺森林公園位于平定縣城南20公里處東臨陽涉縣和207國道,北靠石太鐵路和太舊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公園面積4000余畝,是平定縣境內一片林相整齊的針、闊葉混交林,主要樹種是油松和櫟樹,灌木有黃櫨、刺梅等,園內有數十種飛禽走獸,是一個...
佛子山俗稱佛山。在山西陵川縣六泉村。周圍山嶺崢嶸突兀,峰巒連綿不絕,山花灌木遍野叢生。主峰海拔1884米,有古佛寺,佛為“天中天”,雄踞太行絕頂,登峰遠眺,黃水東流,云海翻騰,太行風光盡收眼底。今寺宇已毀,基址尚存。
佛子山,又名竟陵天門山...
1956年在整修云岡第20窟(曇曜五窟之一)時,在窟前的積土中發現的。可見,它原來是嵌在該窟前室壁上,前室坍塌時被埋入土石中的。這塊造像記石質為較細的砂質巖,略呈方形,高0.3米,寬0.28米,楷書十行,每行十二字,共110字。石上文字除首...
紅巖嶺,傳為王莽追劉秀之嶺,又稱紅巖寺梁,俗稱瓜蔓梁,是秋林山脈的主要山脈,西南--東北走向,海拔1200多米。起于秋林村南掌梁上的頭鳳要咀,向東北過三縣垴后延伸入河北省井陘縣境內,綿延四十余里,沿途層巒峰聚,望去呈紅色,經久的傳說便是“紅...
姑射山位于臨汾市堯都區金殿鎮姑射村,距臨汾城西35千米,方圓40平方千米。姑射山,屬于呂梁山脈,這里山勢險峻,危崖高聳,洞穴密布,蒼松翠柏圍裹,林木蔥郁。尤以溝壑縱橫,地貌奇待;堪稱晉西南較大峽谷。在幽雅的環境中,南北兩處仙洞相呼應,兩洞中...
舜帝山,也稱舜帝源,位于舜帝故里---山西運城永濟市城區主街舜都大道南端,屬中條山南段歷山山系之一脈,因相傳此山曾是舜帝剛走出家門,為民引此山泉水源解困,并制服山中虎王除害安良后,開始“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走向帝王生涯的起點,是舜帝經常...
皇城相府是康熙朝經筵講官、文淵閣大學士、歷任吏、戶、刑、工四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大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總閱官,清代名相陳廷敬的府邸。由內城、外城兩部分組成。皇城相府景區游覽面積十萬多平方米。其建筑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
內...
位于臺懷鎮以南三公里的棲賢谷口巖畔,原建有棲賢寺。觀音洞傳說是觀音菩薩顯圣之處,故依洞建寺。這里山峰陡峭,寺院建在斧削般的懸崖上,鑿石為階梯通道。現存殿宇兩處:一處是香積佛殿,據說六世達賴喇嘛避難時曾在此誦經;另一處為觀音殿。...
王家屏墓(第二批省保)時代:明代地址:山陰縣泥河鄉河陽堡村南大約1公里處王家屏(1535--1603年),山陰縣北周莊人,明隆慶二年(1568年)初選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編修,官至吏部左仕郎,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明萬歷十二年(1584年)至...
桃林溝滑雪場坐落于陽泉小康村桃林溝大型游樂園區,三面環山,景色秀美,距離主城區5公里,行程便捷。中、初級雪道2條,專業滑雪教練9名。奧地利高科技造雪機3臺、德國雪道平整車一臺,采用國內領先的雪地輸送游客設備“魔毯”,更先進,更安全,更便捷。...
虎風口位于山西大同風景名勝虎風口是恒山十八景之一。位于恒山大字灣上方,路旁巖石上刻有“虎風口”三字。原有木牌坊一座,旁立“介石”碑,現已不存。《恒山志》載:“風從東南來,以口為納,風生西北,以口為出。其勢折逆,其鳴咆哮。”這里是一個峰回路轉...
仙人秀石位于山西省陽泉市,在七機巖右側有形似人,高8米的石柱,名曰:"仙人石"。傳說程嬰殺身取義后,他在冥游中又毅然返回藏山,化作一尊巨石,保護著有恩于他的仇猶老百姓。...
應縣木塔,全名為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縣城內西北角的佛宮寺院內,是佛宮寺的主體建筑。建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它是我國現存較古老較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筑,是我國古建筑中的瑰寶,世界...
山西大汖溫泉度假景區由山西圣天越集團投資建設,項目規劃占地面積1000余畝,是按照國家4A級旅游景區標準精心打造的,集溫泉沐浴、休閑養生、水上樂園、生態旅游于一體,住宿、餐飲、娛樂、購物、會務、拓展等配套完整,綜合服務設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
晉綏革命紀念館位于興縣城西17華里的蔡家崖村,北依元寶山,南臨蔚汾河, 依山傍水,風景宜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省、地、縣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防教育基地,是山西省"十佳文明景區"之一。蔡家崖,一塊神奇的熱土地,一個古老...
汾河源頭,古籍記載不絕,成書于先秦時期的《山海經》就記載說,管涔之山,汾水出焉門漢代史學家班固在他的《漢書·地理志》里也記載說,汾陽北山,汾水所出。著名的地理學家,北魏酈道元在他的《水經注》里,對汾河源頭更有詳細的描述,說管涔山重埠修巖,泉...
在晉城市東南17公里寺南莊北側硤石山腰。上距青蓮寺里許,原與青蓮寺合為一寺,宋代分作兩寺,此寺時代較古,故名。北齊天保年間(550一559)高僧慧遠在此創立道場,唐代重修。寺前有藏式佛塔一座,高約25米,明代所筑。寺內南殿和正殿兩座,均經后...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屹立于太原大地上千余年的古城晉陽,毀之于宋伐北漢的兵燹。越三年,宋將潘美在晉陽故城之北35里的三交城唐明鎮,別建新城,史稱太原新城或宋太原城。今橋頭街中段與海子邊交匯的地段,即宋太原城“朝曦門”外護城河橋的故址。...
司徒小鎮,地處山西省晉城市城區北石店鎮,占地千余畝。傳承山西文化,是集特色餐飲、休閑娛樂、農耕體驗、旅游購物、文化演藝等為一體的“老山西民俗印象基地”。司徒小鎮,聳立于巍峨八百里太行之側,晉文化較盛處的晉城中心腹地,園區挪太行之秀、借三晉之...
稱西大橋。我國著名古橋之一。橫跨于晉城西門外的沁水河上,連貫兩岸公路;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清乾隆四十八年改今名。建筑牢固,洪水暴發,漫溢橋面,依然屹立如故。橋用25道立券石并排砌成,橋面長30米, 券高3.7米,跨度16米,券寬6米,兩端各...
坐落在臨汾市區中心,大約始建于北宋年間,金、元、明、清皆重修過,但樓體仍保持原建筑特點。樓的平面呈正方形,四邊各40米,面積1600平方米,通高40.5米。四面沒回廊。基座全用青磚砌筑,座高八米,南北東西有高寬各五米的券門。
四個券門橫額分...
在芮城縣西北隅中條山之陽的西侯度村背后,西去合河遺址三公里。石器、動物化石,以及燒骨和帶有切痕的鹿角等,發現自厚約50米的紅色土之下的砂礫石層中。石器有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狀器等類型。石器主要屬石片文化傳統。原料多為石英巖。動物化石有二...
上世紀七十年代,神頭*發電廠在神頭泉群南岸建設。進入九十年代,神頭泉群的污染日趨嚴重,特別令人發指的是現任司馬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劉大春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至2002年6月30人止,以其打手胡林、李建富的名義與神頭一電廠簽訂了承包垃圾傾倒...
雪花山坐落在山西省永濟市東南,主峰海拔1994米,屬中條山國家森林公園、楊振邦抗日根據地。海拔相對高差約1300米,前段山勢陡立,猶如華山之險;中段山勢較緩,保留有原始森林面貌,不毗于峨眉之秀。整個山勢呈臺階狀,在這里即可領略到它峰巒石秀,...
雁門關距代州城38公里,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關隘之一。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后經歷代不斷修葺,始成現在的規模。關城周長1公里,墻高7米,由三座石門沿給成,分別為東門、西門、小北門。在小北門的門額上該有“雁門關”三個大字,左右各有一幅對聯,上書“三關...
嶷神嶺在屯留縣城南,嶺高l02l米,無險峻高峰但山勢婉蜒盤曲,尤如一條臥龍,云騰霧罩,忽隱忽現奇幻美麗。嶷神嶺西有風凰山,山上有座王伯當廟,王伯當是隋末農民起義軍瓦崗軍的將領,榮陽浚儀人,曾被李密封為瑯琊公,大業十四年,李密被王世充打敗 他...
歷山位于沁水縣城西南部56公里處,是沁水縣、垣曲縣、翼城縣、陽城縣等縣的交界處。歷山奇妙獨特,景色迷人,有很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山下仰望,奇峰峭壁,挺拔俊秀,林木參天,高聳入云。山上觀望,平坦遼闊,山花爛漫,芳草遍野,奇花異草,爭相吐...
翠楓山自然風景區是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和國家水利風景區。翠楓山自然風景區地處陽泉郊區、平定、壽陽交界處,由平坦鎮前莊村和后峪村共同開發,是集旅游、休閑、度假、避暑為一體的多功能風景區。景區內山險石怪,溝深峰奇,泉水清純,溪流潺潺,有大面積的...
二磧古稱大同磧,為天下黃河第二磧,僅次于壺口瀑布。磧在漢語詞典里解釋為砂石積成的淺灘,二磧便是由于湫水河的沖積,河床上積滿了砂石而成。二磧上巨石嶙峋,驚濤駭浪,落差高,水流急,從前是不可行船的。因此,從上游來的貨船一到磧口,也就到了盡頭,這...
位于渾源縣城45公里處的湯頭村附近,居恒山南麓。水量充沛,四季不斷,溫度恒定在63゜C左右。據專家勘測化驗,溫泉地下有死火山地熱,泉水內含有鐳、氡等多種放射性原素和鉀、鈉、鈣、鎂、硫化氫等多種礦物質,對于皮膚病、糖尿病、關節炎、風濕病、神經...
真武廟(亦即玄武廟),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城區三里許的西北隅紫金山麓的九峰之中,其狀如龍,故俗稱九龍廟、九龍頭。真武廟居勢高峻,三面臨空,形狀似島。又因崗頭遍嶺是青松翠柏,紫的清幽,故遠在清乾隆以前就有“臥麟崗”之稱。清咸豐十一年,崇文社王照離...
位于清徐縣城北2公里的清泉湖畔,中隱山麓腳下,距太原市區35公里。 三國演義城是一處大型歷史文化旅游景點。它建于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的故里。三國演義城占地200多畝,總建筑面積22962.72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關圣殿、戲臺、獻殿、游樂展官...
霍山又名霍太山、太岳山,位于中國山西省霍州市境內,并綿延洪洞、古縣、沁源、靈石等縣,是中國五大鎮山之中鎮。高峰五龍壑海拔2540.3米,超過2000米的山峰還有老爺頂、蓮花山、摩天嶺等。南北走向約200公里。霍山森林公園1992年被林業部批...
拴驢泉位于晉城市南30公里處的栓驢泉水電站區域內。這里有山有水,景色如畫,森林覆蓋率較高,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較好。景區內,水上風光旖旎,堪與“三峽”、“漓江”媲美,鯉魚山更是在全省都很獨特。...
提起中國佛教凈土宗的名剎,應首推位于山西交城縣西北十公里處深山中的玄中寺,因為它是凈土宗的發祥地。據記載,北魏孝莊帝永安年間,高僧曇鸞在玄中寺創立了佛教凈土宗派,并著有《往生論注》等書。唐代時,日本高僧圓仁來中國學習佛教的天臺宗和密宗教義,...
在山西襄汾縣境內,原分布在善惠寺等五座寺廟中。 寺宇早毀,尚存造像石刻二十二通,形象秀美,刻工洗煉。造鑿于 魏、北齊、隋、唐四代, 有年號者分別為北魏正光二年(公元521年)、四年,北齊天保七年(556年),隋開皇七年(587 年),大業六...
又名萬壽宮。在山西高平縣城西北20公里上董峰村。據《澤州府志》載,“元時馬仙姑蛻此,今有石槨”,故名。廟內石碑二十余通,記事頗詳。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明、清重修。現存牌樓、三教殿、玉宇(樂樓)、圣姑殿、東西配殿等。其中三教殿...
晉東南地區的道教供奉的是商湯帝。湯帝廟于元至正年間(1341--1368)創修,明正德年間(1506--1522)擴建,嘉靖年間曾毀于火災,修復于萬歷年間,清順治九年(1652)又拆舊整修。大廟正殿及戲臺的斗拱都保存完好,上尚存依稀彩繪,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