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厚的成語
有關厚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厚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得天獨厚 | 天:天生;自然的;獨:獨特;厚:優厚。得到天然的特別優厚的待遇。形容所處的自然環境或具備的客觀條件特別好。也指人的際遇、天賦非常好。 | 明 張居正《答宗伯董潯陽》:“精神步履新銳少年弗逮也,何得天之厚如是哉!” |
無可厚非 | 厚:重;非:否定。沒有什么可過分指責或批評的;指事情有一定的道理或原因。 | 《漢書 王莽傳中》:“莽怒,免英官。后頗覺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
不知天高地厚 | 不了解事物的復雜性,形容狂妄無知。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4回:“如今年過知非,想起幼年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話來,真覺愧悔。” |
天高地厚 | 原形容天地的廣大,后形容恩德極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艱巨、嚴重,關系的重大。 | 《詩經 小雅 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脊。” |
德厚流光 |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響;光:通“廣”。指道德高,影響便深遠。 | 《穀梁傳 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
薄養厚葬 | 指子女在父母生前不盡心供養,父母死后卻大辦喪事,借以炫耀自己的經濟實力與孝心。 | |
厚顏無恥 | 顏:臉面;臉皮。臉皮厚;不知羞恥。 | 《詩經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南朝 齊 孔稚珪《北山移文》:“豈可使芳杜厚顏,薛荔蒙恥。” |
厚德載物 | 舊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擔重大任務。 | 《周易 坤》:“《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
多藏厚亡 | 厚:大;亡:損失。指積聚很多財物而不能周濟別人,引起眾人的怨恨,最后會損失更大。 | 先秦 李耳《老子》:“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
厚德載福 | 《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國語·晉語六》:“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德而服者眾,必自傷也。”后謂有德者能多受福為“厚德載福”。 | 《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國語·晉語六》:“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德而服者眾,必自傷也。” |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 非:不是;寒:冷。冰凍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種情況的形成,是經過長時間醞釀、積累的結果。 | 東漢·王充《論衡·壯留》:“故夫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 |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 躬:自身;責:責備,責問。多嚴于律己,少苛求別人。 | 春秋·魯·孔丘《論語·衛靈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
積厚成器 | 指根基深厚,養成才干。 | 《舊唐書 韓弘傳》:“降神挺材,積厚成器,中蘊深閎之量,外標嚴重之姿。” |
厚今薄古 | 厚:推崇,重視;薄:輕視,怠慢。重視現代的,輕視古代的。多用于學術研究方面。 | 吳晗《燈下集·厚今薄古和古為今用》:“厚今薄古和古為今用是一句話、一件事情的兩面。” |
民淳俗厚 | 民風質樸敦厚。 | 明·宋濂《敦睦堂記》:“海東之邑,聞有民淳俗厚如鄒、魯,必張氏之化也歟!” |
高情厚意 | 指深厚的情誼。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2回:“既承員外高情厚意,待老漢去叫小女出來拜見。” |
局高天,蹐厚地 | 局:彎曲;蹐:小步走。蜷曲不敢伸展。形容小心謹慎,惶恐不安。 | 《詩經·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 |
高官厚祿 | 官職高;俸祿厚。現指地位高、待遇好。祿:俸祿;舊指官吏的薪金。 | 《孔叢子 公儀》:“今徒以高官厚祿鉤餌君子,無信用之意。” |
高臺厚榭 | 榭:建筑在高臺上的房屋。指園林中休息和觀覽四周的高大建筑物。 | 戰國·宋·墨翟《墨子·非樂上》:“非以高臺厚榭邃野之居以為不安也。” |
高天厚地 | ①比喻長久。②比喻深重。 | 明·吳承恩《賀金恥齊翁媼齊壽障詞》引:“高天厚地,共啟長年。” |
厚古薄今 | 在學術上重視、推崇古代的;輕視、鄙薄現代的。多用于學術研究方面。 | 宋 米芾《寶晉英光集 蠶賦》:“由斯而言,則予之功,非欲厚古而薄今,時之異也。” |
厚貌深情 | 外貌厚道,內心不可捉摸。 | 莊周《莊子 列御寇》:“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長若不肖。” |
厚此薄彼 | 厚:優待;重視;薄:怠慢;輕視。重視或優待這一方;輕視或冷淡那一方。也作“薄此厚彼”。指不平等地對待兩個方面或兩個人。 | 明 袁宏道《廣莊 養生主》:“皆吾生即皆吾養,不宜厚此薄彼。” |
席豐履厚 | 席:席子;指坐具;豐:多;履:鞋子,指踩在腳下的東西;厚:豐厚。比喻祖上遺產豐富。也形容生活優裕。 | 清 張英《聰訓齋語》:“王謝子弟,席豐履厚,田廬仆役,無一不具。” |
高位厚祿 | 位:官職,官位;祿:俸祿。官職高貴,俸祿豐厚。 | 《漢書·董仲舒傳》:“身寵而載高位,家溫而食厚祿。” |
恩高義厚 | 恩德情義極為深重。 | 徽劇《贈劍》:“蒙公主不棄臣陋,恩高義厚。” |
節用厚生 | 節:節制,減省;厚:寬厚。節約用度,充裕人民生活。 | 唐·楊炯《梓州官僚贊·參軍中山張曼伯贊》:“謙謙曼伯,不逾規矩,節用厚生,保家之主。” |
質直渾厚 | 質樸厚重。形容詩文書畫的筆力、風格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韓吏部下》:“語多質直渾厚,計應似其為人。” |
宅心仁厚 | 指人忠心而厚道。 | |
天資雄厚 | 具有想象或發明的天生的能力。 | |
重厚寡言 | 持重敦厚,不愛多說話。 | 《金史 襄傳》:“襄重厚寡言,務以鎮靜守法。” |
厚皮老臉 | 指人臉皮厚,不知羞恥。 | 錢鐘書《圍城》:“想不到外國去了一趟,學得這樣厚皮老臉,也許混在鮑小姐那一類女朋友里訓練出來的。” |
才高行厚 | 厚:不可輕薄,端謹。指才能高,品德端謹。 | 漢 王充《論衡 命祿》:“或時才高行厚,命惡,廢而不進;知寡德薄,命善,興而超邁。” |
卑禮厚幣 | 卑禮:謙恭的禮節;厚幣:厚重的幣帛。比喻聘請人員的鄭重殷切。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世家》:“惠王數敗于軍旅,卑禮厚幣,以招賢者。” |
未可厚非 | 不可過分指責。指雖有缺點但仍可原諒。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中》:“莽怒,免英官。后頗覺悟,曰:‘英亦未可厚非。’復以英為長沙連率。” |
忠厚長者 | 忠實厚道、年高望重的人。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七章:“當時的‘輿論’都稱贊黎是‘忠厚長者’和‘穩健派’。” |
嘴尖皮厚腹中空 | 說話尖酸刻薄,臉皮厚,腹中沒有真才實學。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有一副對子,是替這種人畫像的。那對子說: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
卑辭厚幣 | 指言辭謙恭,禮物豐厚。參見“卑辭重幣”。 | 《新唐書 李抱真傳》:“抱真喜士,聞世賢者,必欲與之游,雖小善,皆卑辭厚幣數千里邀致之。” |
跼高天,蹐厚地 | 本指蜷曲不敢伸展。后常指小心謹慎,惶懼不安。 | 語出《詩 小雅 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陸德明釋文:“局本又作跼。” |
謙恭仁厚 | 指態度謙遜恭謹,為人忠誠老實。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8回:“今日見宋江謙恭仁厚,愈加欽敬。” |
溫柔敦厚 | 原指態度溫和;樸實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溫和寬厚。溫柔:溫和柔順;敦:誠懇。 | 西漢 戴圣《禮記 經解》:“入其國,其教不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
弘毅寬厚 | 弘毅:意志堅強,志向遠大。志向遠大而待人寬大厚道。 | 《三國志·蜀志·先主(劉備)傳評》:“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疬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
重厚少文 | 持重敦厚而少于文飾。 | 《史記·高祖本紀》:“已而呂后問:‘階下百歲后,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陳平智有余,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 |
沉厚寡言 | 樸實穩重,不愛多說話。同“沉重少言”。 | 《舊五代史 梁書 末帝本紀上》:“美容儀,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
卑辭厚禮 | 卑:謙抑。指言辭謙遜,禮物豐厚。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許劭傳》:“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 |
深情厚誼 | 深厚的感情和友誼。 | 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個小島》詩:“這個島呵,為什么如此高大不凡?只因為:億萬親人的深情厚誼,在這里流連忘返。” |
厚積薄發 | 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發: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積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 | |
聞融敦厚 | 待人溫和寬厚。 | |
深中隱厚 | 內心廉正忠厚。 | 西漢·司馬遷《史記·韓長孺列傳論》:“余與壺遂定律歷,觀韓長孺之義,壺遂之深中隱厚。世之言梁多長者,不虛哉!” |
厚貌深文 | 見“厚貌深情”。 | 清·陳夢雷《絕交書》:“指天誓日,厚貌深文,足以動人。” |
利用厚生 | 利用:盡物之用;厚:富裕;生:民眾。充分發揮物的作用,使民眾富裕。 | 《尚書 大禹漠》:“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
局高蹐厚 | 見“局高天蹐厚地”。 | 晉·葛洪《抱樸子·知止》:“或倡高算而受晁錯之禍,或竭心力而遭吳起之害;故有跼高蹐厚,猶不免焉。” |
豐功厚利 | 指巨大的功利。 | 漢·班彪《王命論》:“帝王之祚,必有明圣,顯懿之德,豐功厚利積累之業。” |
隆情厚誼 | 隆:盛大;誼:交情。情誼深厚。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4回:“許多隆情厚誼,尚未少酬,至今猶自歉然。” |
厚生利用 | 謂富裕民生物盡其用。語出《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沉集傳:“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貨財之類,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饑不寒之類,所以厚民之生也。” | 語出《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沈集傳:“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貨財之類,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饑不寒之類,所以厚民之生也。” |
宅心忠厚 | 宅心:居心。忠心而純厚。亦作“宅心仁厚”。 | 宋·陸游《上趙參政啟》:“此蓄伏遇某官造德精微,宅心忠厚。” |
高情厚誼 | 深厚的情誼。亦作“高情厚愛”、“高情厚意”。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3回:“久聞潞州單二哥高情厚誼,恨不能相見,今日這樁事,卻為人謀而不忠。” |
甘言厚幣 | 甘:甜;幣:禮物,金錢。甜蜜的言辭,厚重的禮品 | 《梁書·侯景傳》:“不顧社稷之安危,惟恐私門之不植。甘言厚幣,規滅忠梗。” |
戴高履厚 | 戴:頂著;履:踩著。頭頂天腳踩地。指人活在天地之間。 | 清·姚元之《竹葉亭雜記》第六卷:“夫念臣一介庸愚,遭逢圣代,荷兩朝之恩遇,浹體淪肌;際累世之昌隆,戴高履厚。” |
薄今厚古 | 薄:輕視,鄙薄;厚:優待,重視。重視古代,輕視現代。 | 宋·楊萬里《文帝曷不用頗牧論》:“淺于知而深于思,薄今而厚古,豈特頗牧而已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