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低的成語
有關低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低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服低做小 | 形容低聲下氣,巴結奉承。 | 元·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二折:“我又索含容折節,屈脊躬身,伏低做小,跪膝在塵埃。” |
低聲下氣 | 形容說話時恭順卑微的樣子。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5回:“這里只苦了襲人,在寶玉跟前低聲下氣的伏侍勸慰。” |
伏低做小 | 形容低聲下氣,巴結奉承。 | 元 尚仲賢《三奪槊》第二折:“他立下功勞,怎肯伏低做小。” |
高不成低不就 | 高者無力得到,低者又不屑遷就。形容求職或婚姻上的兩難處境。 | 宋 陳師道《宿柴城》詩:“起倒不供聊應俗,高低莫可只隨緣。” |
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 吳楚:泛指長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遠越覺得天下垂,除見蒼天之外,空無所有。現也比喻一無所見。 | 元·薩都刺《念奴嬌·登石頭城》詞:“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
低人一等 | 比別人低一個等級。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一卷:“在這個家庭中,他從小就處于‘低人一等’的地位!” |
低頭搭腦 | 見“低頭耷腦”。 | 梁斌《紅旗譜》一:“老祥子大娘正點著燈做晚飯,看見朱老鞏走進來,低頭搭腦坐在臺階上。” |
腳高步低 | 形容步履傾斜。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三人躲在蘆葦叢中,望后面時,那火把漸近,三人心里越慌,腳高步低,在蘆葦里撞。” |
高不湊低不就 | 猶言高不成低不就。 | 《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其間也就說過幾家親事,高不湊低不就,一家也不曾成得。” |
高不成,低不就 | 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認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選擇工作或配偶)。 | 宋·陳師道《宿柴城》詩:“起倒不供聊應俗,高低莫可只隨緣。” |
低聲啞氣 | 猶言低聲下氣。 | 《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陳顏低聲啞氣答道:‘本縣知縣相公,在此拜方義士。’” |
手高手低 | 形容用手或用一般的器皿分東西,難免多少有出入。 | |
眼高手低 | 眼高:眼界高;手低:指辦事能力低。形容要求的標準高;但實際工作能力低。 | 清 陳確《與吳仲木書》:“譬操觚家一味研窮休理,不輕下筆,終是眼高手生,鮮能入彀。” |
低聲細語 | 形容小聲說話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湯阿英在枕邊低聲細語說了最近的往來,時斷時續,還是有些羞答答的,怕難為情。” |
做小服低 | 形容低聲下氣,甘居人下。 | 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一方面是芙蓉柔順,甘于做小服低。” |
低眉順眼 | 低著眉頭;眼睛里流露出順從的神情。 | 晉 王隱《晉書》:“人或說之使仕,仲御勃然作色,謂之曰:‘我安然隨俗低眉下意乎?’” |
手高眼低 | 指做事的能力強而辨識能力低。也指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很低,比喻貪得而不識貨。 | 清 況周頤《蕙風詞話》第一卷:“余嘗謂北宋人手高眼低。” |
低眉垂眼 | 低著頭,垂著眼。形容害羞的樣子。 | 清·陶貞懷《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床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 |
低低切切 | 形容聲音低微細小。 | 清·林覺民《與妻書》:“吾與(汝)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 |
低頭耷腦 | 形容惶恐或無精打采的樣子。 | 袁靜《伏虎記》第七回:“他的辦公室也變得冷下來了,誰進來干什么,都低頭耷腦,躡手躡腳。” |
脅肩低首 | 見“脅肩低眉”。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景帝前三年》:“功義如此,尚見疑于上,脅肩低首,累足撫衿。” |
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頭 | 既:已經,已然;檐:屋檐。比喻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不得不向對方屈服。指依附或有求于人,只得委曲求全。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8回:“‘這是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頭。’三藏只得雙手合著與他見個禮。” |
低眉倒運 | 倒霉,失意。 | 草明《婚事》:“你記住吧!人總有個低眉倒運的時候。” |
高低不就 | 就:成。高者無力得到,低者又不屑遷就。形容求職或婚姻上的兩難處境。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7卷:“因此高低不就,把女兒直挨到一十八歲,尚未許人。” |
低吟淺唱 | 低吟:低聲吟詠。淺唱小聲唱歌。形容小聲哼著抒情歌曲。也形容小蟲在夜里鳴唱。 | |
淺斟低謳 | 斟:篩酒;謳:歌唱。斟著茶酒,低聲歌唱。形容悠然自得、遣興消閑的樣子。 | 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一折:“我則待休休游游,他道是御酒金甌,淺斟低謳,錦袋吳鉤,拜相封侯。” |
低回不已 | 低回:徘徊留戀;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戀忘返。形容傷感難忘的心情。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低回陰山翔以紆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順從。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只是小心便是。” |
高不湊,低不就 | 就:成。高者無力得到,低者又不屑遷就。形容求職或婚姻上的兩難處境。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高不湊,低不就,打從幫閑的,處館的兩項人見了他,也就做鬼臉,把‘倒運’兩字笑他,不在話下。” |
人面逐高低,世情著冷暖 | 指世風日下,對人的態度隨地位和權勢的高低有所不同。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40回:“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著冷暖。’馮主事雖然欠下老爺銀兩,見老爺死了,你又在難中,誰肯唾手交還?” |
不知高低 | 指說話或做事不知深淺輕重。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呂洞賓飛劍斬黃龍》:“洞賓見了,叫聲好,不知高低。” |
菩薩低眉 | 象菩薩那樣低眉看人。形容人的面貌慈祥善良。 | 宋 龐元英《談藪》:“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
低頭喪氣 | 失意頹喪貌。 | 《三國演義》第四三回:“嚴畯低頭喪氣而不能對。” |
眉高眼低 | 臉上的表情。泛指為人處世的道理或辨貌觀色的本領。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9回:“在趙琮夫妻兩個,不要說看了別人許多眉高眼低,只是父母身邊,也受多少兩般三樣的怠慢。” |
七高八低 | 形容道路不平坦。 |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三回:“獨自一個,在這七高八低的小路上,一腳絆一腳的望前走去。” |
脅肩低眉 | 縮著肩膀,低著眉頭。形容在人面前卑下的神情。 | 晉 葛洪《抱樸子 逸民》:“雖器不益于旦夕之用,才不周于立朝之俊,不亦愈于脅肩低眉,諂媚權右。” |
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頭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順從。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9回:“‘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頭!’大帥連這句俗語還不知道嗎。” |
在他檐下過,不敢不低頭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順從。 | 清·張南莊《何典》第二回:“老話頭:不怕官,只怕管。在他檐下過,不敢不低頭。只得要將銅錢銀子出去打點。” |
低心下意 | 謂小心謹慎、專注不移。 | 《朱子語類》卷四四:“下學是低心下意做,到那做得超越,便是上達。” |
做小伏低 | 形容低聲下氣,巴結奉承。 | 元 白樸《墻頭馬上》第四折:“他那里做小伏低勸芳醑,將一杯滿飲醉模糊。” |
低眉下首 | 低:低下;下:低;首:頭。低著眉垂下頭。形容順良,順從。 | 柔石《為奴隸的母親》:“叫我物色相當的女人;年紀約三十歲左右,養過兩三個兒子,人要沉默老實,又肯做事,還要對他底大妻肯低眉下首。” |
低情曲意 | 謂對不住,不得已。 |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今日魯肅低情曲意,暫取荊州,以為救民之急;待倉廩豐盈,然后再獻與將軍掌領。” |
低眉折腰 | 形容在人面前顯出卑躬屈膝的樣子。 | 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
低三下四 | 指地位、工作等很卑下;低人一等。也指神態恭順卑屈。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聽稗》:“你嫌這里亂鬼當家別處尋主,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還干舊營生。” |
山高水低 | 比喻意外發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回:“若是留提轄在此,誠恐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轄怨悵;若不留提轄來,許多面皮都不好看。” |
喃喃低語 | 輕到幾乎聽不見的說話聲。 | 鄧普《軍隊的女兒》:“偶然聽見她獨個兒喃喃低語,好像是囈語。” |
低首下氣 | 形容有所畏懼而不得不屈服。 | |
低首下心 | 首:頭;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順從。 | 唐 韓愈《祭鱷魚文》:“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 |
知高識低 | 知道高低大小。指懂道理,識大體,說話、做事有分寸。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六卷:“金生是個聰明的人,在他門下,知高識低,溫和待人。” |
抬頭不見低頭見 | 比喻經常見面。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咱們一個屯子的人,抬頭不見低頭見,平日都是你兄我弟的。” |
頭高頭低 | 形容用秤稱東西時,秤桿的一端高一點或低一點,難免稍有出入。 |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既不像低級說客那樣赤裸裸地進行交易,更不像小商販那樣為頭高頭低去煞費苦心地撥弄秤砣。” |
高不輳低不就 | 猶言高不成低不就。 |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所以高不輳低不就,那些做工媒的見這兩個老人家難理會,也有好些不耐火煩,所以親事越遲了。” |
低頭哈腰 | 指謙卑恭順的樣子。 | 陸文夫《榮譽》:“‘請說吧,請說吧。’檢驗員低頭哈腰的,‘別說一件,就是十件我也不推辭。’” |
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順從。 | 《上饒集中營·煉獄雜記》:“他勸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
低頭認罪 | 低下頭承認自己的罪行。 | 鄧小平《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才使得大量的反革命分子沒有藏身之所,而不得不低頭認罪、接受改造和重新做人嗎?” |
一高二低 | ①高低強弱或勝負輸贏。②謂意外的變故。 | 路遙《人生》上篇第二章:“他決心要在精神上,要在社會的面前,和高明樓他們比個一高二低!” |
附耳低言 | 附:貼近。貼近別人的耳朵低聲說話。形容和對方密談要事。 |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遂附耳低言道:‘這樁事,除非先如此如此,種下根基,等待他落入我套中,再與你商量后事。’” |
高不輳,低不就 | 就:成。高者無力得到,低者又不屑遷就。形容求職或婚姻上的兩難處境。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4卷:“所以高不輳,低不就,那些做媒的,見這兩個老人家難理會,也有好些不耐煩,所以親事越遲了。” |
作小服低 | 指與人作妾或順從比己低下者。形容謙退溫順。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寶玉又是天生成慣能作小服低,賠身下氣,情性體貼,話語綿纏。” |
運蹇時低 | 同“運蹇時乖”。 | 明·謝讜《四喜記·翠閣耽思》:“相拋萬里,想合受凄涼,是我運蹇時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