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陽的成語
有關陽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陽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陽春白雪 | 陽春;白雪: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藝術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后來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 戰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 |
陰陽怪氣 | 形容態度怪癖,冷言冷語,不可捉摸。 |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他們哪一個是想順我的心?哪一個不是陰陽怪氣?” |
三陽開泰 | 《周易》稱爻連的為陽卦,斷的為陰爻,正月為泰卦,三陽生于下;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 | 《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宋史·樂志》:“三陽交泰,日新惟良。” |
夕陽西下 | 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遲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 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顛倒陰陽 | 猶言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回:“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豈肯顛倒陰陽,強人所難?” |
龍陽泣魚 | 后以之為失寵之典。 |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馀魚而涕下。……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 |
買田陽羨 | 指辭官歸隱。 | 宋 蘇軾《菩薩蠻》詞:“買田陽羨吾將老,從來只為溪山好。” |
葵藿傾陽 | 葵:葵花。藿:豆類植物的葉子。葵花和豆類植物的葉子傾向太陽。比喻一心向往所仰慕的人或下級對上級的忠心。 |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 |
陽春有腳 | 用以稱譽賢明的官員。 | 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有腳陽春》:“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咸謂璟為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 |
不陰不陽 | 比喻態度不明朗,模棱兩可。 | 京劇《沙家浜》第四場:“他神情不陰又不陽。” |
三陽交泰 | 見“三陽開泰”。 | 《宋史·樂志》:“三陽交泰,日新惟良。” |
調理陰陽 | 猶言調和陰陽。 | 漢·荀悅《漢紀·文帝紀一》:“宰相在上佐天子調理陰陽,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內親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得其職。” |
白雪陽春 | 指戰國時代楚國的兩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詩歌和其他的文學藝術。 | 宋 王禹偁《為宰相謝賜御制歌詩表》:“《白雪》《陽春》之句,空炫清新。” |
洛陽才子 | 本指西漢賈誼。泛指有文學才華的人。 | 晉 潘岳《西征賦》:“終童山東之英妙,賈生洛陽之才子。” |
百六陽九 | 百六:古代認為4617歲為1元,初入元106歲;陽九:106歲中有災歲9。指災難年份或厄運。 | 東漢·班固《漢書·律歷志上》:“《易》九厄曰:初入元,百六陽九。” |
揮日陽戈 | 猶言揮戈反日。 | 明·張景《飛丸記·盟尋泉石》:“總然借揮日陽戈,難挽西飛箭。” |
陽關大道 | 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省敦煌市南。原指經過陽關通往西域的官道。后泛指通過便利交通大道和光明的道路。也比喻好的出路、辦法。 | 唐 王維《送劉司直赴安西》詩:“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塞塵。” |
高陽公子 | 高陽:地名,在今河南杞縣。用以指嗜酒而放蕩不羈的人。 |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高陽公子休閑過,不比尋常賣酒家。” |
魯陽麾戈 | 同“魯陽揮戈”。 | 唐·楊炯《渾天賦》:“魯陽麾戈兮轉于西日,陶侃折翼兮登于上玄。” |
漁陽鼙鼓 | 漁陽:地名,現河北省薊縣,唐時安祿山駐軍在此;鼙鼓:古代軍中用的小鼓。漁陽郡響起了戰鼓。指有戰事發生。 | 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
三疊陽關 | 即《陽關三疊》。琴曲。琴譜以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主要歌詞,并引申詩意,增添詞句,抒寫離別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詩反復三次,故稱“三疊”。后泛指送別的曲調。 | 宋 周邦彥《蘇幕遮》詞:“《三疊陽關》聲漸杳。斷雨殘云,只怕巫山曉。” |
調和陰陽 | 謂使陰陽有序,風調雨順。舊多指宰相處理政務。 | 《漢書·貢禹傳》:“調和陰陽,陶治萬物,化正天下,易于決流抑隊。” |
陽奉陰違 | 陽:表面;奉:奉行;遵守;陰:背后;暗里;違:違背。表面上遵從;暗地里違背。 | 明 范景文《革大戶行召募疏》:“如有日與胥徒比,而陽奉陰違,名去實存者,斷以白簡隨其后。” |
高陽酒徒 | 高陽:古鄉名,在今河南杞縣西南。秦末酈其食即此鄉人,對劉邦自稱“高陽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蕩不羈的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 |
虎落平陽 | 老虎離開深山;落在平地里。比喻有權有勢者或有實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權勢或優勢。平陽:地勢平坦、明亮的地方。 | 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
陰錯陽差 | 原為陰陽家術語;指把陰和陽搞錯了。現比喻各種偶然的因素湊在一起而造成差錯。 | 明 阮大鋮《燕子箋 轟報》:“攤開紙條,把解狀元怎陰錯陽差報。” |
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 | 指單一方面的因素或條件是不能生長出新事物的。 | 清·程允開《幼學故事瓊林·夫婦》:“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故天地配以陰陽。” |
六陽會首 | 中醫術語,六陽脈集中在頭部。指頭。 | 元·高文秀《澠池會》第二折:“對著眾官人在此,我這一去,若有些兒差失呵,我輸我這六陽會首。” |
陽儒陰釋 | 儒:儒家;釋:佛家。表面是儒家,骨子里是佛家。 | 清·皮錫瑞《經學歷史·經學復盛時代》:“祗及黃震與顧炎武,名為揚宋抑漢,實則歸心禪學,與其所著《書林揚觶》,皆陽儒陰釋,不可為訓。” |
魯陽回日 | 見“魯陽揮戈”。 | 晉·左思《吳都賦》:“魯陽揮戈而高麾。”劉逵注:“故追述魯陽回日之意,而將轉西日于中盛之時,以適己之盛觀也。” |
陰陽交錯 | 指把陰和陽搞差了。后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錯。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五回:“聞太師這一回陰陽交錯,一時失計。” |
渭陽之情 | 渭陽:渭水的北邊。傳說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晉,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間的情誼。 | 《詩經 秦風 渭陽》:“我送舅氏,曰至渭陽。”《后漢書 馬援傳》:“其令許侯思愆田廬,有司勿復請,以慰朕渭陽之情。” |
咸陽一炬 | 咸陽:秦朝的都城;炬:火把,引申為火焚。咸陽的一把大火。指項羽率軍到咸陽后將秦宮全部燒毀。泛指一把火燒光。 | 《史記 項羽本紀》:“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
有腳陽春 | 承春:指春天。舊時稱贊好官的話。 | 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有腳陽春》:“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咸謂璟為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 |
燮理陰陽 | 燮:調和;理:治理。指大臣輔佐天子治理國事。 | 《尚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 |
丹鳳朝陽 | 比喻賢才逢明時。 | 《詩經 大雅 卷阿》:“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
空花陽焰 | ||
陰陽易位 | 陰和陽交換位置。比喻君弱臣強,君為臣所制。 | 戰國·楚·屈原《楚辭·九章·涉江》:“陰陽易位,時不當兮。” |
洛陽紙貴 | 因為搶著抄寫左思的《三都賦》;以致洛陽的紙價高起來了。形容寫文章、著作廣泛流傳;風行一時。 | 《晉書 左思傳》:“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
陰差陽錯 | 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錯。 | 清 曾樸《孽海花》第34回:“真是談督的官運亨通,陰差陽錯里倒被他糊里糊涂的撲滅了。” |
陽關三迭 | 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三迭:反復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別的曲調。后也比喻離別。 | 唐 王維《渭城曲》詩:“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夕陽古道 | 夕陽:傍晚的太陽。傍晚的太陽,古老的道路。比喻凄涼愁苦的景象。 | 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汶陽田反 | 比喻失而復返。 | 清·袁枚《隨園詩話》第三卷:“先失楚弓,旋歸趙璧。汶陽田反,合浦珠還。” |
朝陽丹鳳 | 比喻賢才逢明時。 | 《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
魯陽揮戈 | 《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之,日為之反三舍。”后以“魯陽揮戈”、“魯陽回日”謂力挽危局。 | 《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之,日為之反三舍。” |
魯陽指日 | 同“魯陽揮戈”。 | |
鳳鳴朝陽 | 朝陽:早晨的太陽。鳳凰在早晨的陽光中鳴叫。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發揮的機會。 | 《詩經 大雅 卷阿》:“鳳皇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
皮里陽秋 | 皮里:內在;陽秋:即春秋;因晉簡文帝之母名阿春;晉人避諱;改“春秋”為“陽秋”;春秋:即春秋筆法。對人物、事件的褒貶不在表面而在內里。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褚季野皮里陽秋,謂其裁中也。” |
陽臺云雨 | 陽臺:神話中的臺名。指男女合歡。 |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
衡陽雁斷 | 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傳雁來去以此為界。比喻音信不通。 | 明 高明《琵琶記 官邸憂思》:“湘浦魚沉,衡陽雁斷,音書要寄無方便。” |
一曲陽關 | 陽關:古曲調名,古人在送別時唱。比喻別離。 | 宋·蘇軾《漁家傲·送張元唐省親秦州》詞:“一曲陽關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宋·柳永《少年游》詞:“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
陽解陰毒 | 謂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 | 明·李贄《答來書》:“蓋彼皆君子路上人,決無有匿怨友人,陽解陰毒之事。” |
陽煦山立 | 象太陽那樣暖和,象山岳那樣屹立。比喻人性格溫和,品行端正。 |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顏貌類》:“王君陽煦山立,宗廟器也。” |
被發陽狂 | 被發:披散頭發。披散頭發,裝作瘋狂 | 《隋書·楊伯丑傳》:“于是被發陽狂,游行市里,形體垢穢,未嘗櫛沐。” |
陰疑陽戰 | 比喻侵略者氣焰囂張,逼使被侵略者奮起自衛。 | 《周易 坤》:“陰疑于陽必戰。” |
三迭陽關 | 三迭:反復歌唱某一句;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原指古代送別的曲調。后也比喻離別。 | 唐·王維《渭城曲》詩:“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晝陰夜陽 | 依我國古代陰陽之說,晝屬陽,夜屬陰。“晝陰夜陽”表示天道反常,將有災異。 | 《后漢書·王允傳》:“月犯執法,彗孛仍見,晝陰夜陽,霧氣交侵。” |
陽九百六 | 陽九:古代以4617年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個災難。道家以3300年為小百六。陽九有天災,百六有地災。指災厄之年。 | 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予遭陽九之厄,百六之會,枯旱霜蝗,饑饉薦臻。” |
陽九之會 | 陽九:古代以4617年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個災難。道家以3300年為小百六。陽九有天災,百六有地災。指災厄之年。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司馬朗傳》:“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陽九之會,清除群穢,廣舉賢士,此誠虛心垂慮,將興至治也。” |
鳴鳳朝陽 | 《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鄭玄箋:“鳳皇鳴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視下,觀可集止,喻賢者待禮乃行,翔而后集。梧桐者,猶明君出也。生于朝陽者,被溫仁之氣,亦君德也。”后因以“鳴鳳朝陽”比喻賢臣遇明君。 | 《詩經·大雅·卷阿》:“鳳皇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幼學瓊林·卷一·文臣類》:“李善感直言不諱,競稱鳴鳳朝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