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舊的成語
有關舊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舊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因循守舊 | 因循:沿襲;照老一套不改變;守舊:死守舊的一套;因襲死守著舊的一套。指思想保守;不解放;缺乏創新精神。 | 東漢 班固《漢書 循吏傳序》:“光因循守職,無所改作。” |
新仇舊恨 | 新仇加舊恨。形容仇恨深。 | 唐 韓偓《三月》:“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
舊地重游 | 重新來到曾經居住或游覽過的地方。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廣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過三個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舊地重游了。” |
喜新厭舊 | 厭:厭惡。喜歡新的;厭棄舊的。多指用情不專一。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不怕你有喜新厭舊的心腸,我自有移星換斗的手段。” |
半新不舊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舊。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回:“只見一個七八十歲的白須老兒,戴一頂牙色絨巾,穿一件半新不舊的褐子道袍。” |
舊愛宿恩 | 舊:已往;宿:通“夙”,平常。以往的眷愛和恩情。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皓傳》:“休以舊愛宿恩,任用興、布,不能拔進良才。” |
舊燕歸巢 | 從前的燕子又飛回老窩。比喻游子喜歸故里。 | 明·顧大典《青衫記·裴興歸衙》:“似舊燕歸巢,雙語檐前。” |
愛賢念舊 | 念:思念。愛慕賢者,懷念故舊。 | 宋 陳亮《與韓子師侍郎》:“侍郎于此講之熟矣。愛賢念舊之心,不自知其為譖也。” |
舊雨今雨 | 原意是,舊時,每逢下雨賓客也來,而現在一遇雨就不來了。后以“舊雨新雨”代指老友新交。 | 唐·杜甫《秋述》:“秋,杜子臥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 |
除舊布新 | 布:安排;展開。廢除舊的;建立新的。也作“除舊更新”。 |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漢。申須曰:‘彗,所以除舊布新也。’” |
重溫舊夢 | 重:再一次;溫:復習。重新經歷舊日的夢境。比喻再次經歷或回憶以前美好的事情或情境。也作“舊夢重溫”。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尋夢》:“天呵,昨日所夢,池亭儼然,只圖舊夢重來,其奈新愁一段。” |
泥古守舊 | 泥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規或說話。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說法,不知變通。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27章:“我們要寫許多通俗的書,說明古不如今,舊不如新的道理,以破除社會上一般泥古守舊的思想。” |
破舊立新 | 破除舊的,建立新的。 | 余秋雨《關于嫉妒》:“那也是一個破舊立新兩未靠岸的奇異時期,什么怪事都會發生。” |
新愁舊恨 | 謂對現狀和往事都感到煩惱和怨恨。極言愁恨之深。 | 唐·韓偓《三月》詩:“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
革舊從新 | 同“革故鼎新”。 | 《魏書·食貨志》:“今革舊從新,為里黨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煩即簡之要。” |
憐新厭舊 | 見“憐新棄舊”。 | 明·高啟《新弦曲》:“憐新厭舊妾恨深,為君試奏《白頭吟》。” |
戀新忘舊 | 戀慕新的,忘卻舊的;對愛情不專一。 | 《群音類選·八聲甘州·閨情》:“從他別后,杳無半紙音書,多應他戀新往舊,撇得我一日三餐如醉癡。” |
舊瓶裝新酒 | 比喻用舊的形式來表現新的內容。 | 老舍《我怎樣寫通俗文藝》:“這八篇東西,都是用舊瓶裝新酒辦法寫成的。” |
舊態復萌 | 舊態:老脾氣,老樣子;復:又;萌:發生。指舊的習氣或毛病等又出現了。 | 明 梅鼎祚《玉合記 嗣音》:“不欺師父,韓郎遣信到此,不覺故態復萌,情緣難斷。” |
舊雨重逢 | 老朋友又相遇了。 | 清 尹會一《與王罕皆太史》:“比想舊雨重逢,促膝談心,亦大兄閑居之一快也。” |
革舊維新 | 革:廢除;維新:反對舊的,提倡新的。專指政治上的改良。改變舊的,提倡新的。 | 元·宮大用《范張雞黍》:“文武氏革舊維新,周公禮百王兼備。” |
迎新棄舊 | 謂離開舊夫,再嫁新君。 | |
修舊利廢 | 把破舊的修補好,把廢物利用起來。指厲行節約。 |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幽厲之后,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廢《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 |
遺風舊俗 |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俗習慣。 | 元·揭傒斯《彭州學記》:“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為賓主,治者狃聞習見,以遺風舊俗為可鄙,前言往行為可鄙。” |
不忘故舊 | 故舊:舊交、舊友。不忘記老朋友。 | 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四折:“多謝大王不忘故舊。” |
無舊無新 | 不分是舊交還是新交。 | 《尚書大傳》第二卷上:“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毋故毋新。” |
一仍舊貫 | 一:都,全;仍:因襲,依照;貫:習慣的辦法。執照老規矩辦事,沒有絲毫改變。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 |
舊話重提 | 過去說過的;現在又提起了。 | 柯巖《尋找回來的世界》:“遲威他們不再決定調吳家駒時就拋這個材料,現在都舊話重提,原因何在呢?” |
舊恨新愁 | 新的愁苦和以前未排解的苦悶。 | 宋 向滈《如夢令 道人書郡樓》詞:“舊恨新愁無際,近水遠山都是,西北有高樓,正好行藏獨倚。” |
復舊如初 | 復:恢復;如:像,好像。恢復舊的,就像當初一樣。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巴的到祖貫鄉閭,我只道認著了伯娘伯父,便歡然復舊如初。” |
刬舊謀新 | 猶除舊圖新。 | 宋 田況《儒林公議》卷上:“范仲淹入參宰政,富弼繼秉樞軸。二人以天下之務為己任,謂朝政因循日久,庶事隳敝,志欲刬舊謀新,振興時治,其氣銳不可折。” |
物歸舊主 | 主:主人。物品歸于原來擁有它的主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他不生兒女,就過繼著你家兒子,承領了這家私,物歸舊主豈非天意?” |
安土重舊 | 指留戀故土,不輕易改變舊俗。 | 《后漢書 南蠻傳》:“[蠻夷]外癡內黠,安土重舊。” |
半面之舊 | 半面:見過面;舊:原先,引申為舊友。指只見過一面的舊交。 | 唐 白居易《與元九書》:“初應進士時,中朝無緦麻之親,達官無半面之舊。” |
迎新送舊 | ①謂迎來新的,送走舊的。②特指妓女生涯。 | 《漢書·王嘉傳》:“吏或居官數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錯道路。” |
舊瓶新酒 | 比喻舊形式,新內容的意思 | 茅盾《桂枝香·為商務印書館八十周年紀念作》:“工商改造,舊瓶新酒,愿長芳冽。” |
一面如舊 | 初次見面就象老朋友一樣。 | 《晉書 張華傳》:“初入洛,不推中國人士,見華一面如舊,欽華德范,如師資之禮焉。” |
棄舊圖新 | 圖:圖謀、追求。拋棄舊的、不好的東西;追求新的、正確的東西。 | 唐 韓愈《昌黎集 上宰相書》第16卷:“忽將棄其舊而新是圖,求老農老圃而為師。” |
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條件,其他問題就可得到解決。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語說的:‘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革新變舊 | 謂更造新的,改易舊的。 | 《南齊書·文學傳·祖沖之》:“今臣所立,易以取信。但蹤核始終,大存緩密,革新變舊,有約有繁。” |
不念舊惡 | 念:記住;舊:過去的;惡:惡劣的行為;指怨恨;仇怨。不記住或不計較過去和別人的仇恨。 | 春秋 孔子《論語 公冶長》:“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
率由舊則 | 率:遵循;舊則:老法規。完全依循舊規辦事。同“率由舊章”。 | 《三國志 魏書 任城陳蕭王傳》:“萬邦既化,率由舊則。” |
半新半舊 | 指不新不舊。 | 《紅樓夢》第一一九回:“次日,寶玉賈蘭換了半新半舊的衣服,欣然過來見了王夫人。” |
舊仇宿怨 | 結了很久的怨仇。 | |
光復舊物 | 光復:恢復;舊物:舊有的東西。指收復曾被敵人侵占的祖國山河。 | 宋 辛棄疾《美芹十論 自治》:“故臣愿陛下姑以光復舊物而自期,不以六朝之勢而自卑。” |
舊念復萌 | 萌:開始,發生。舊時的念頭或想法又重新發生。多指重犯舊時的缺點或錯誤。 | 明·汪廷訥《獅吼記·攝對》:“此婦今雖放回,恐其舊念復萌,為害不小。” |
舍舊謀新 | 指棄舊求新。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 |
宿學舊儒 | 指老成博學的讀書人。 | 宋 胡仔《苕溪隱叢話前集 西昆體》:“老杜詩既為世所重,宿學舊儒猶不肯深與之。” |
革舊圖新 | 拋棄舊的事物,謀求新的途徑。 | 宋·劉克莊《寶學顏尚書神道碑》:“國勢岌岌如此,乞下哀痛之詔,風厲有位,革舊圖新,以回天意。” |
革舊鼎新 | 同“革故鼎新”。 | 明·李贄《代深有告文》之二:“切以誦經者,所以明心見性,禮懺者,所以革舊鼎新。” |
感舊之哀 | 感念舊人舊事的哀嘆。表示懷舊。 | 《后漢書·荀彧傳》:“今鑾駕旋軫,東京榛蕪,義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懷感舊之哀。” |
舊恨新仇 | 新仇加舊恨。形容仇恨深。 | 南唐·馮延巳《采桑子·二》詞:“舊愁新恨知多少,目斷遙天。” |
憐新棄舊 | 憐:愛憐;棄:舍,拋。愛憐新的,拋掉舊的。多指喜愛新歡,冷落舊寵。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回:“婦人道:‘你還哄我?你若不是憐新棄舊,再不外邊另有別人。” |
琵琶舊語 | 《宋書·樂志一》:“傅玄《琵琶賦》曰:‘漢遣烏孫公主嫁昆彌,念其行路思慕,故使工人裁箏、筑,為馬上之樂。欲從方俗語,故名曰琵琶。’”后以“琵琶胡語”、“琵琶舊語”,表示對外屈辱求和之意。 | 《宋書·樂志一》:“傅玄《琵琶賦》曰:‘漢遣烏孫公主嫁昆彌,念其行路思慕,故使工人裁箏、筑,為馬上之樂。欲從方俗語,故名曰琵琶。’” |
棄舊憐新 | 憐:愛。多指男子拋棄舊寵,愛上新歡。 | 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二折:“他心兒里悔,悔。你做的個棄舊憐新,他則是見咱有意,使這般巧謀奸計。” |
舊事重提 | 把已經擱置的事情重新提出。 | 沈從文《虎雛再遇記》:“舊事重提,顯然在他這種人并不甚么習慣,因此不多久,他就把話改到目前一切來了。” |
故舊不棄 | 故舊:舊交,舊部下;棄:拋棄。不輕易拋棄老朋友、老部下。 | 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 |
染舊作新 | 謂改頭換面,以舊充新。 | 宋·李斠《答黃著作書》:“今之學者……但誦得古文十數篇,拆南補北,染舊作新,盡為名士矣,何工拙之辨哉?” |
蹈人舊轍 | 轍:車跡,指道路。走別人走過的路。指因循舊說,無主見地人云亦云。 | 宋·朱弁《曲洧舊聞》第七卷:“秉筆之士所用故實,有淹貫所不究者,有蹈前人舊轍而不討論所以來者,譬侏儒觀戲,人笑亦笑。” |
班荊道舊 | 指朋友相遇于途,鋪荊坐地,共敘情懷。后泛指朋友相遇,共敘離情。亦作“班荊道故”。 | 典出《左傳 襄公二十六年》:“楚伍參與蔡太師子朝友,其子伍舉與聲子相善……伍舉奔鄭,將遂奔晉。聲子將如晉,遇之于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復故。”杜預注:“班,布也。布荊坐地,共議歸楚,事朋友世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