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深的成語
有關深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深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交淺言深 | 跟交情淺的人談心里話。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稱師,是庸說也;交淺而言深,是忠也。” |
語重情深 | 猶言語重心長。 | 嚴復《以〈漁洋精華錄〉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詩見述率賦奉答》:“忽蒙佳什譽過庭,語重情深誰敢荷?” |
夜深人靜 | 深夜沒有人聲;非常寂靜。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深夜人靜,為何叩門?”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 宋 祝穆《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
發人深思 | 深:無限,沒有窮盡。啟發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 | 京夫《手杖》:“雖平平淡淡,卻頗發人深思,讓人牽腸動情。” |
步步深入 | 一步一步地進入事物的內部。 | |
春深似海 | 春天美麗的景色像大海一樣深廣。形容到處充滿了明媚的春光。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0回:“這屋里那塊‘四樂堂’的匾,可算掛定了!不然,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難免‘愁深似海’。” |
由淺入深 | 從淺到深。 | 清 無名氏《杜詩言志》卷四:“夫詩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題,且由綱及目,由淺入深。” |
深入人心 | 深深地進入人們的心里。指思想、理論、措施等深為人們理解和接受。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20回:“且君新得諸侯,非有存亡興滅之德,深入人心,恐諸侯之兵,不為我用!” |
根深蒂結 | 猶根深蒂固。指根基深厚牢固。 | 宋 周煇《清波雜志》卷八:“某流落江湖二十年,兄弟異立,未能成家,重以場屋蹉跌,遂失身于介館馬慧,歲月滋久,根深蒂結,生育男女,于義有不可負者。” |
老謀深算 | 老:老練;謀:計謀;深:很;算:打算。指周密地籌劃;深遠地打算。形容人老練精細;很有謀略。 | 清 曾樸《孽海花》第29回:“沉毅哉!老謀深算,革命軍之革命家。” |
根深固本 | 固:堅守。指根莖深厚牢固。 | 《晉書·伏滔傳》:“所以杜其萌際,重其名器,根深固本,傳之百世。” |
深知灼見 | 灼:明亮。深邃的知識,透徹的見解。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5回:“幼聞義方,長讀經傳,崇正辟邪之志,愈堅愈定,時以滅除老佛為念,深知灼見,確然無疑。” |
拼得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 鐵杵:鐵棒槌。只要肯花大功夫,即使鐵棒槌也能磨成繡花針。比喻只要肯花力氣,事情一定能成功 | 元·虞韶《日記故事》:“道逢一老嫗,磨鐵杵。白問:‘將欲何用?’曰:‘欲作針。’白感其言,遂還卒業。” |
發人深省 | 發:啟發;省:醒悟。啟發人們深思而有所醒悟。 | 唐 杜甫《游龍門奉先寺》詩:“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
城府深沉 | 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深遠用心。形容待人處事的心機深沉,使人難以揣測。 | 《晉書·愍帝紀論》:“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寬綽以容納。” |
深明大義 | 謂識大體,顧大局。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只是要娶到家來作個媳婦,世上這般雙瞳如豆、一葉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幾個深明大義的呢!” |
火熱水深 | ①猶水深火熱。比喻十分困苦的處境。②形容嚴酷;厲害。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回:“我算什么,明相國不動聲色,卻出斯民于火熱水深,措天下于泰山磐石。” |
深情底理 | 事情的內里真情與根由。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內中深情底理,奴才不知道,不敢妄回。” |
深溝高壘 | 深的戰壕和高的營壘。指堅固的防御工事。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下》:“將軍怒,將深溝高壘;將軍不怒,將懈怠。” |
短綆汲深 | 綆:汲水用的繩子;汲:從井里打水。吊桶的繩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難以擔任艱巨的任務。 | 《莊子·至樂》:“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
意味深長 | 含意深刻;耐人尋味。 | 宋 程顥、程頤《河南程氏遺書》:“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
根深蒂固 | 蒂:瓜、果和莖、枝相連的部分;固:牢固。比喻基礎牢固;不易動搖。 | 先秦 李耳《老子》:“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
莫測高深 | 莫:不能。無法測量出多高多深。形容人或事難以揣測其高深奧妙。也可以諷刺故弄玄虛以迷惑別人者。 | 東漢 班固《漢書 嚴延年傳》:“吏民莫能測其意深淺。” |
深入淺出 | 指講話或文章的內容深刻;語言文字卻淺顯易懂。 | 明 朱之喻《朱舜水集》:“鴻論深入顯出,切中事機,據理辯駁,雖有利口,無所復置其喙。” |
遠慮深計 | 深遠的思慮。 | 《晉書·文六王傳》:“宜遠慮深計,不可專守一志。” |
罪孽深重 | 孽:惡事;罪過。罪惡極重。也作“罪惡深重”。 | 明 朱國禎《涌幢小品 流賊》:“上以其罪惡深重,非他盜比,磔于西市。” |
深謀遠慮 | 深:深入;周詳;謀:謀劃;計劃;遠:長遠;慮:考慮;打算。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 | 漢 賈誼《過秦論》:“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 |
深不可測 | ①深得無法測量。形容很深。②比喻道理、含義異常深奧。③比喻人心機極深;難以猜測。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主術訓》:“天道玄默,無容無則,大不可極,深不可測。” |
深思熟慮 | 熟:細致。反復細致地思索考慮。 | 《魏書 程駿傳》:“且攻難守易,則力懸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慮。” |
外寬內深 | 謂外貌寬厚而實則城府很深。 |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弘為人意忌,外寬內深。諸嘗與弘有卻者,雖詳與善,陰報其禍。” |
深切著白 | 見“深切著明”。 | |
思深憂遠 | 思慮得深,為久遠的事操心。形容考慮周到。 | 《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憂之遠也。” |
博大精深 | 博:廣博;精深:又專又深。形容思想和學識廣博而高深。 | 明 姜世昌《逸周書》:“迄今讀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載,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學者所及。” |
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 比喻持之以恒,終必有成。功,亦作“工”。同“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程樹榛《大學時代》第二十五章:“‘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你是個能下功夫的人,有肯動腦筋,自然都能干出個眉目來。” |
深思遠慮 | 謀劃周密,老虎長遠。指計劃周到,具有遠見。 | 《后漢書·孝和孝殤帝紀》:“先帝即位,務休力役,然猶深思遠慮,安不忘危,探觀舊典,復收鹽鐵,欲以防備不虞,寧安邊境。” |
創巨痛深 | 創:創傷。傷口大;痛苦深。比喻遭受重大的、令人極其沉痛的損失。 | 南北 朝 劉義慶《世說新語》:“臣父遭遇無道,創巨痛深,無以仰答明詔。” |
深文周納 | 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條文;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把不根據事實而牽強附會給人硬加罪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與趙禹共定諸律令,務在深文。” |
遠慮深思 | 深遠的思慮。 | 漢·崔寔《政論》:“昔圣王遠慮深思,患民情之難防,憂奢淫之害政。” |
好學深思,心知其意 | 深:深入。愛好學習并能深入思考,心里就懂得了其中的意義。 | 西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
日久歲深 | 歲:年;深:長久。指時間長久。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云門文偃禪師》:“總是汝把取翻覆思量,看日久歲深自然有個入路。” |
年深歲久 | 時間久遠地過去。 | 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我老娘收生,一日至少也收七八個,這等年深歲久的事,那時記得。” |
計深慮遠 | 計:計謀。慮:考慮。計謀想得很深遠。 | 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計深慮遠,急國家之難,而樂盡人臣之首也。” |
深銘肺腑 | 深深銘記于心。 | |
遠慮深謀 | 同“遠謀深算”。 | 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此兩人者,本無遠慮深謀,意在邀功求賞。” |
深文周內 | 歪曲或苛刻地援引法律條文,陷人以罪。 | 清·錢謙益《兵部尚書李公神道碑》:“小大之獄,必以情本倫常依法比,不為深文周內。” |
面壁功深 | 面壁:佛家語,指面對墻壁默坐靜修。和尚面壁靜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詣很深。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 |
德深望重 | 德:品德;深:高;望:聲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稱頌年長與名位高的人。 | 南朝·宋·宋明帝《下廬江王瑋詔》:“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統;朕初平暴亂,豈敢當壁!” |
鉤深索隱 | 鉤:鉤取;索:探索。色取深處的,探索隱秘的。指鉆研深奧的學問,探索隱秘的事情。 | 《周易·系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 |
日久月深 | 深:長久。指時間長久。 | 《魏書 蕭寶夤傳》:“又在京之官,積年一考……雖當時文簿,記其殿最,日久月深,駁落都盡,人有去留,誰復掌其勤墮?” |
長驅深入 | 猶言長驅直入。 | 《隋書 楊諒傳》:“王所部將吏家屬,盡在關西,若用此等,即宜長驅深入,直擄京都,所謂疾雷不及掩耳。” |
綆短汲深 | 綆:汲水用的繩子;汲:從井里打水。吊桶的繩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難以擔任艱巨的任務。 | 先秦 莊周《莊子 至樂》:“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
深更半夜 | 深夜。 | 元 李蔚《燕青博魚》第三折:“兄弟,深更半夜,你喚我做什么?” |
深孚眾望 | 孚:為人所信服。在群眾中很有威望。 | 清·劉坤一《提臣應行陛見暫請展緩折》:“該提督老于戎事,忠愛性成……深孚眾望,其樸城忠厚,早在圣明洞鑒之中。” |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 谷:兩山間的凹處;陵:大山。高岸變成山谷,深谷變為高山。比喻世事變遷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轉化。 | 《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
情深似海 | 形容情愛像海一樣深厚。亦作“情深如海”。 | 明·崔時佩《西廂記》:“春悶好難捱,畢竟情深似海。” |
如臨深淵 | 臨:靠近;淵:深水坑。如同處于深淵邊緣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極為謹慎。 |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深根蟠結 | 猶盤根錯節。比喻惡勢力根基深厚,勾結緊密。 | 清·夏燮《中西紀事·管蠡一得》:“若其著名之窗口,則地方官之門印胥吏,無非其深根蟠結之黨羽。” |
樹大根深 | 比喻勢力強大,根基牢固。 | 京劇《沙家浜》第四場:“參謀長樹大根深,往后還求您多照應。” |
深宅大院 | 房屋多廁而有圍墻的院子。舊時多指富貴人家。 | 元 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他每待強巴劫深宅大院,便待折摧了舞榭歌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