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貌的成語
有關貌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貌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笑貌聲音 | 笑貌:表情;聲音:談吐。指人的言談、態度等。 |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下卷:“女輾轉床席,絕而復蘇者數次,迨至轉危為安,笑貌聲音,不殊常度,而言動舉止,如出兩人。” |
貌合神離 | 貌:外表;神:內心。指外表上一致;內心里不一樣。形容表面上關系很融洽;而實際上各懷心思。 | 清 宣鼎《夜雨秋燈錄 得新忘舊》:“自有此寵復,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對,亦只貌合神離耳。” |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相:估量,評價。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來量一樣。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別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貌合心離 | 表面上關系很密切,實際上是兩條心。 | 漢 黃石公《素書 遵義》:“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忠者亡?!?/td> |
人不可貌相 | 不能只根據相貌、外表判斷一個人。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二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愛豐姿者,如何捉得妖賊也?” |
其貌不揚 | 其:他的;不揚:不出眾。指人的外貌不漂亮。也形容器物不美觀。 | 唐 裴度《自題寫真贊》:“爾才不長,爾貌不揚,胡為將,胡為相?” |
貌是情非 | 表面做的與心里想的完全兩樣。比喻表里不一。 | 《與僧正教》:“信可謂心與事背,貌是情非。” |
相貌堂堂 | 形容人的儀表端正魁梧。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四回:“御弟相貌堂堂,豐姿英俊,誠是天朝上國之男兒,南贍中華之人物。” |
貌合情離 | 指兩個人表面合得來,實際上感情不合。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5回:“雖克竭敬愛,而貌合情離,與從夫之義悖矣?!?/td> |
男才女貌 | 男人有才能,女人相貌美,是理想的一對。 | 清·許奉恩《里乘》第四卷:“嘗見世有男才女貌,往往限于門第而不能如愿者,處此境地,尤要確有把持?!?/td> |
一貌堂堂 | 堂堂:莊重大方。一副莊重大方的相貌。 | 明·無名氏《鳴鳳記·陸姑救易》:“我見他一貌堂堂,必然高貴?!?/td> |
鑒貌辨色 | 觀察和辨識人的容顏神色,指善于觀察別人臉色,以求取悅于人。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守清禪師》:“僧曰:‘爭知某甲不肯?’師曰:‘鑒貌辨色?!?/td> |
觀貌察色 | 觀察臉色以揣測對方的心意。 | 《韓非子 八奸》:“優笑侏儒,左右近習,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td> |
灰容土貌 | 形容面容齷齪丑陋。 | 元·鐘嗣成《一枝花·自序丑齋》:“空自胸藏錦繡,口唾珠璣,爭奈灰容土貌,缺齒重頦?!?/td> |
聲音笑貌 | 指人的言談、表情等。 | 《孟子·離婁上》:“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td> |
貌合行離 | 見“貌合神離”。 | 晉·葛洪《抱樸子·勤求》:“口親心疏,貌合行離?!?/td> |
雪膚花貌 | 皮膚潔白如雪,容貌美艷如花。形容女子的美麗。 | 唐·白居易《長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td> |
花容月貌 | 如花嫵媚的容顏;像圓月般的豐潤的面貌。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62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
貌不驚人 | 指相貌平常,沒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11回:“看你這般人不出眾,貌不驚人,有何本事,要想做狀元么?” |
厚貌深情 | 外貌厚道,內心不可捉摸。 | 莊周《莊子 列御寇》:“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長若不肖?!?/td> |
郎才女貌 | 郎:男子;貌:容貌。舊時形容男女青年才貌相配。 | 元 喬夢符《揚州夢》:“這一雙郎才女貌天生下,筍余兒游治子花朵兒俊嬌娃,堪寫入風流仕女丹青畫。” |
一貌傾城 | 顧:回看。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顧盼之間,全城人都為之傾倒。 | 明·鄭若庸《玉玦記·祝壽》:“張郎不成,李郎不應,十人見我九人憎,羞殺我一貌傾城?!?/td> |
月貌花容 | 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 明 胡文煥《群音類選 清腔類 李子花》:“可惜了月貌花容,顛倒做敗柳殘花?!?/td> |
貌是心非 | 見“貌是情非”。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汝近乃作負心事,知從前規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復畏汝矣。” |
矯情飾貌 | 矯情:掩飾實情。掩飾實情,故作姿態。亦作“矯情飾行”。 | 《魏書·恩涬傳序》:“夫令色巧言,矯情飾貌,邀眄睞之利,射咳唾之私,此蓋茍進之常也?!?/td> |
遺形去貌 | 謂舍棄一切外在形式。 | 明·袁宏道《與陶孝若書》:“然一相識,而遂遺形去貌,又非淺淺者可同年輪也?!?/td> |
不可名貌 | 名:說出。沒法用言辭來形容。 | 宋·周密《武林舊事》第五卷:“穿幽透深,不可名貌。” |
花顏月貌 | 形容女子的美麗。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8回:“試想林黛玉的花顏月貌,將來亦到無可尋覓之時,寧不心碎腸斷。” |
才貌雙絕 | 才學相貌都好。同“才貌雙全”。 | 明 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三十五回:“久聞足下大名,果然才貌雙絕?!?/td> |
人無貌相,水無斗量 | 相:估量,評價。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來量一樣。 | 《慈禧太后演義》第三回:“人無貌相,水無斗量,西子向業浣紗,飛燕曾充婢役,我雖一貧家女,將來或得幸遇,也未可知?!?/td> |
品貌非凡 | 品貌:人品和容貌;非凡:不同尋常。品行相貌都超出一般。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四回:“世兄品貌非凡,將來是要一定發達的?!?/td> |
才貌雙全 | 形容人的才學高;容貌姣美。 | 明 洪楩《清平山堂話本 風月瑞仙亭》:“孩兒見他文章絕代,才貌雙全,必有榮華之日,因此上嫁了他?!?/td> |
月貌花龐 | 龐:臉龐。容顏像明月、鮮花一樣美麗。 |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四折:“對月貌花龐,飲玉液瓊漿?!?/td> |
面貌一新 | 樣子完全改變,出現了嶄新的面貌。 | 鄧小平《政治上發展民主,經濟上實行改革》:“現在農村面貌一新,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改善了?!?/td> |
千形一貌,百喙一聲 | 喙:鳥嘴。形容眾口一辭或文章模式劃一 | 黃人《<清文匯>序》:“引繩墨,立橅型,如村塾之訓蒙,如瑣院之課士,俾千形一貌,百喙一聲?!?/td> |
貌離神合 | 謂表面上不同而實質上一致。 | 清·包世臣《再與楊季子書》:“縱送激射,同符《史》、《漢》,貌離神合,精彩奪人?!?/td> |
女貌郎才 | 女子美麗,男子有才華。比喻姻緣十分美滿。 | 元·楊暹《西游記》第三本第九出:“俺什么女貌郎才廝撞著,將父母遠鄉相拋,雁杳魚沉沒下落。”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十一回:“卻說李衙內和玉樓,兩個女貌郎才,如魚似水?!?/td> |
古貌古心 | 形容外表和內心具有古人的風度。 | 唐·韓愈《孟生》詩:“孟生江海上,古貌又古心?!?/td> |
花貌蓬心 | 蓬心:蓬草的心狹窄而彎曲,比喻見識淺薄。指虛有其表。 | 康有為《大同書》戊部第一章:“而叩其女學,則花貌蓬心,瞢無所識。” |
道貌岸然 | 道貌:正經;嚴肅的外貌;岸然:高傲;嚴肅的樣子。形容神態莊重;外貌嚴肅正經?,F多用于諷刺故作正經表里不一的偽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成仙》:“道貌岸然?!?/td> |
改容易貌 | 改、易:改變;容、貌:神色、相貌。變了神色或模樣。 | 《莊子·德充符》:“‘吾與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嘗知吾兀者也。今子與我游于形骸之內,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過乎?’子產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 |
岸然道貌 | 指嚴肅的神態。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黃巾氅服,岸然道貌?!?/td> |
見貌辨色 | 根據對方的臉色、表情行事。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那鴇兒是老積年,見貌辨色,見秦重恁般裝束。” |
狀貌不及中人 | 壯貌:容貌;中人:一般人。容貌不如普通人。 | 西漢·司馬遷《史記·游俠列傳》:“吾視郭解狀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采者。” |
德言工貌 | 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封建禮教要求婦女具備的四種德。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非是咱自夸獎:他有德言工貌,小生有恭儉溫良?!?/td> |
貌似強大 | 表面好象強大,實際卻很虛弱。 | 羅廣斌《紅巖》第27章:“我相信,幾天之內,這個貌似強大的敵人必然要土崩瓦解,你說我們該不該這樣來估計形勢?” |
貌合形離 | 貌:表面上。表面上很合得來,而行動上卻又差異很大。 | 晉 葛洪《抱樸子 勤求》:“口親心離,貌合形離?!?/td> |
以貌取人 | 以:根據;憑據;貌:外貌;?。汉饬?、判斷。根據人的外貌衣著來判斷、衡量其品質能力的高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td> |
厚貌深文 | 見“厚貌深情”。 | 清·陳夢雷《絕交書》:“指天誓日,厚貌深文,足以動人?!?/td> |
猙獰面貌 | 猙獰:樣子兇惡。形容面貌兇惡可怕。 | 鄧小平《敵占區的組織工作與政策運用》:“我們一方面要領導群眾爭取斗爭的勝利,一方面必須充分暴露敵人的猙獰面貌。” |
監貌辨色 | 監:通“鑒”,照,察;貌:容色,外表;辨:辨別,明察;色:臉色。通過觀察臉色來辨別對方的心思。形容為人機靈。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3回:“那知烏龜鴇子,是世上第一等精明不過的東西,監貌辨色,早已猜透了九分?!?/td> |
仙姿玉貌 | 形容女子姿態容貌都美。 | 唐·鄭《津陽門》詩:“鳴鞭后騎何躞蹀,宮妝禁袖皆仙姿?!薄稑犯娂m怨》:“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釵獨相問?!?/td> |
謹毛失貌 | 原指繪畫時小心地畫出了細微而無關緊要之處,卻忽略了整體面貌。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處而忽略了大處。 | 《淮南子·說林訓》:“畫者謹毛而失貌?!?/td> |
玉貌花容 | 形容長得漂亮,如花似玉。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聞得哭聲,上前看時,雖然蓬頭垢面,那玉貌花容,從來無兩,如何不認得!” |
才貌超群 | 貌:容貌。才能和容貌都超出尋常人。 | |
古心古貌 | 貌:容貌。形容外表和內心具有古人的風范。 | 宋·陳亮《謝陳同知啟》:“古心古貌,讀前輩未見之書?!?/td> |
才貌兼全 | 既有才學,容貌又美。同“才貌雙全”。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七卷:“高贊見女兒人物整齊,且又聰明,不肯將他配個平等之,定要揀個讀書君子、才貌兼全的配他,聘禮厚薄到也不論?!?/td> |
云容月貌 | 比喻淡雅、飄逸的容貌。 | 明·梁辰魚《香遍滿·寄王桂父》套曲:“云容月貌,尋常淡妝難畫描。出落風神年尚小,一團都是俏?!?/td> |
音容笑貌 | 音:說話的聲音;容:容貌;笑起來的樣子;指神態。指人的容貌和笑聲。常用作懷念之詞。 | 魯迅《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的音容笑貌,還在目前,而所講的《說文解字》卻一句也不記得了?!?/td> |
改容更貌 | 改:改換;容:神色;更:更改;貌:相貌。指變了神色或模樣。 | 戰國·宋·莊周《莊子·德充符》:“‘吾與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嘗知吾兀者也。今子與我游于形骸之內,而子學我于形骸之外,不亦過乎?’子產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