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弄的成語
有關弄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弄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顧影弄姿 | 顧影:看著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種姿態。對著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種姿態。形容賣弄身形,自我欣賞。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江城》:“二姊葛氏,為人狡黠善辨,顧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與埒。姊妹相逢無他語,惟各以閫威自鳴得意。” |
搬弄是非 | 搬弄:挑撥;是非:指口舌紛爭。把別人的話搬來弄去;有意從中挑撥是非出來。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回:“惱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調三窩四。” |
弄瓦之喜 | 弄瓦:古人把瓦給女孩玩,希望她將來能勝任女工。舊時常用以祝賀人家生女孩。 | 《詩·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
弄璋之喜 | 弄璋:古人把璋給男孩玩,希望他將來有玉一樣的品德。舊時常用以祝賀人家生男孩。 | 《詩·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
班門弄斧 | 班:魯班;即公輸子;春秋時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木匠;在魯班門前舞弄斧頭。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 宋 歐陽修《與梅圣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
裝神弄鬼 | 比喻玩弄手段蒙騙人。 | 宋 無名氏《錯立身》戲文第12出:“我舞得,彈得,唱得。折莫大擂鼓吹笛,折莫大裝神弄鬼。” |
弄虛作假 | 虛假;不實;制造假的現象以欺騙別人。 | 廖魯言《一九五九年農業戰線的任務》:“在執行生產計劃的全部過程中,也應該實事求是,力戒浮夸和弄虛作假。” |
弄巧成拙 | 弄:賣弄;耍弄;巧:靈巧;拙:愚笨。本想賣弄聰明;做得好些;結果卻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 | 宋 黃庭堅《拙軒頌》:“弄巧成拙,為蛇畫足。” |
舞筆弄文 | 猶舞文弄墨。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若不達政體,而舞筆弄文,支離構辭,穿鑿會巧。” |
瞞神弄鬼 | 欺騙擺弄別人,背著人在暗中搗鬼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0回:“你又護著他了!你們瞞神弄鬼的,打是我不知道呢!” |
火上弄雪 | 比喻易于敗亡,事情很容易辦到。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4回:“誰知錢不由正經路來的,火上弄雪;不由正經路去的,石沉大海,日減月削,漸漸損之又損,而至于無。” |
弄鬼掉猴 | 比喻調皮搗蛋。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6回:“心里再要買一個,又怕那牙子家出來的,不干不凈,也不知道毛病兒,買了來三日兩日,又弄鬼掉猴的。” |
搔首弄姿 | 搔:用手指梳;弄:賣弄。原指修飾儀容。后形容裝腔作勢賣弄風情。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李固傳》:“大行在殯,路人掩涕。固獨胡粉飾貌,搔頭弄姿,盤旋偃仰,從容冶步,曾無慘怛之心。” |
舞文弄墨 | 舞:弄;墨:文筆。形容玩弄文字技巧。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豈亦效書生,區區于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乎?” |
播弄是非 | 挑撥是非。是非:糾紛,口舌。 | 《兩晉演義》八回:“疑她播弄是非,所以處心積慮,徐圖報復。” |
故弄玄虛 | 故意耍花招;欺騙人。玄虛:用來掩蓋真相;迷惑別人的欺騙手段。 | 韓非《韓非子 解老》:“圣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 |
拿刀弄杖 | 揮舞刀槍棍棒。泛指動武。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五回:“寶玉一發拿刀弄杖、尋死覓活的,鬧的天翻地覆。” |
說是弄非 | 見“說是談非”。 | 《解放日報》1943.1.23:“從‘老好人’薛××的眼里,以為大家又在說是弄非了。” |
弄法舞文 | 弄、舞:耍弄,玩弄;法:法律;文:法令條文。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條文,以達到徇私舞弊的目的。 | 《史記 貨殖列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不避刀鋸之誅者,沒于賂遺也。” |
調嘴弄舌 | 調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說人閑話,搬弄是非。 |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這早晚,東方將亮了,還不梳妝完,尚兀子調嘴弄舌!” |
賣弄學問 | 指故意顯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 |
摶香弄粉 | 謂與女人廝混。 | 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你待要摶香弄粉,妝孤學俊,便準備著那一年春盡一年春。” |
拈毫弄管 | 拿筆。借指寫作或繪畫。 | 明·徐渭《女狀元》第一折:“且喜這所在,澗谷幽深,林巒雅秀,森列于明窗凈幾之外,默助我拈毫弄管之神。” |
弄璋之慶 | 弄璋:古人把璋給男孩玩,希望將來有玉一樣的品德。祝賀人家生男孩。 | 明·趙弼《木綿庵記》:“喜公有弄璋之慶,萬事足矣。” |
傳杯弄盞 | 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回:“兩傍列坐,傳杯弄盞,花簇錦攢。” |
鼓唇弄舌 | 鼓:撥動,振動。振動嘴唇,撥弄舌頭。形容憑口舌挑撥、煽動或進行游說。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4回:“今已陷之于喪亡,尚不自恥,猶敢鼓唇弄舌于眾諸侯之前耶?” |
弄嘴弄舌 | 弄:玩弄,賣弄。猶言耍嘴皮子。形容賣弄口舌或搬弄是非。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四回:“這個弼馬瘟著然會弄嘴弄舌。” |
弄鬼弄神 | 假裝鬼神蒙騙或恐嚇他人。也比喻暗中搗鬼作弊,玩弄花招。亦作“弄神弄鬼”。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33回:“他每日弄鬼弄神露出馬腳趕出來。你怎么稱起大哥來?” |
弄玉偷香 | 偷香:指晉代賈充的女兒偷竊西域奇香贈給韓壽。比喻男女私通。 | 元·楊景賢《西游記》第五本第17折:“香馥郁銷金帳,光燦爛白象床,俺兩個破題兒待弄玉偷香。” |
舞棍弄棒 | 揮舞著棍棒,高壓統治。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6章:“人民都成了反革命,而真正的反革命都戴著馬克思主義的面具,在人民頭上舞棍弄棒……” |
弄月嘲風 | 弄:玩賞;嘲:嘲笑;風、月:泛指各種自然景物。指描寫風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 | 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先寄舍弟》詩:“詠月嘲風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 |
咂嘴弄唇 | 見“咂嘴弄舌”。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王舉人]眼看見那小學生的仿紙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覺就吃了一驚;一會兒咂嘴弄唇的,臉上做出許多怪物像。” |
搬口弄舌 | 挑撥是非。同“搬唇遞舌”。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四回:“必然嫂嫂見我做了這些衣裳,一定背后有說話;又見我兩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買賣。” |
弄口鳴舌 | 弄口:逞巧辯,搬弄是非;鳴:發聲。掉弄口舌。指巧言辯飾或挑拔是非。 | 南朝梁·任昉《奏彈范縝》:“弄口鳴舌,只足飾非。” |
吟風弄月 | 吟:吟詠;指作詩;弄:玩弄;玩賞;泛指自然景物。吟詠、玩賞風花雪月。原指以風花雪月為題材而寫作;現多指空虛無聊;沒有真情實感;缺乏實際內容的詩人。 | 唐 范傳正《李翰林白墓志銘》:“吟風詠月,席地幕天。” |
舞詞弄札 | 猶言舞文弄墨。 | 唐·劉知畿《史通·曲筆》:“其有舞詞弄札,飾非文過,若王隱,虞預毀辱相凌,子野、休文釋紛相謝。” |
弄斤操斧 | 拿斧頭砍東西。引申指對作品的雕琢。 | 宋·張來臣《珊瑚鉤詩話》第一卷:“如楊大年西昆體非不佳也,而弄斤操斧太甚,所謂七日而混沌死也。” |
弄神弄鬼 | 搗鬼,耍花樣。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如今樂了十年,不知怎么弄神弄鬼,求了主子,又選出來了。” |
舞槍弄棒 | 指使弄刀槍棍棒等兵器,借指習武。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2回:“試看全伙里舞槍弄棒的書生,猶勝滿朝中欺君害民的官吏。” |
搔頭弄姿 | 原指梳妝打扮。后形容女子賣弄姿色(含貶義)。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李固傳》:“大行在殯,路人掩涕。固獨胡粉飾貌,搔頭弄姿,槃旋偃仰,從容冶步,曾無慘怛之心。” |
弄喧搗鬼 | 弄喧:耍弄玄虛。形容故弄玄虛,暗施詭計。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6卷:“世人但說盜賊,便十分防備他,不知那拐子便與他同行同止,也講不出弄喧搗鬼,沒形沒影的。” |
調風弄月 | 調弄風月。喻男女間的談情說愛。 | 元·查德卿《醉太平·春情》曲:“春風管弦,夜月秋千,調風弄月醉花前。” |
弄玉吹簫 | 弄玉:秦穆公之女。比喻男歡女悅,結成愛侶,共享幸福。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47回:“蕭史教弄玉吹簫,為《來鳳》之曲。” |
火上弄冰凌 | 冰凌見火即融。比喻事情很容易辦到。 | 元·無名氏《氣英布》:“則教你,楚江山,覷不得火上弄冰凌,漢乾坤也做不得碗內拿蒸餅。” |
丟下耙兒弄掃帚 | 放下這樣,又做那樣。比喻事情總做不完。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7回:“上上下下,那不是他操心?你一個媳婦,雖然幫著,也是天天‘丟下耙兒弄掃帚’。” |
火上弄冰 | 比喻一下子消失凈盡。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35回:“潑魔苦苦用心拿我,誠所謂水中撈月;老孫若要擒你,就好似火上弄冰。” |
弄假成真 | 弄:耍弄。本來是假意做作;結果竟成了真的。 | 宋 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輸勤。” |
踢天弄井 | 能上天,能入地。比喻本領極大。也形容頑皮到極點。 | 元 秦簡夫《東堂老》第二折:“你道有左慈術踢天弄井,項羽力拔山也那舉鼎。” |
潢池盜弄 | 見“潢池弄兵”。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猥鋒嫞斧,潢池盜弄何為哉!” |
調舌弄唇 | 猶言調唇弄舌。 | 明·徐元《八義記·孤兒出宮》:“須不會調舌弄唇。對天修合方真藥圣,揭榜入宮庭。” |
調朱弄粉 | 調弄脂粉,打扮妝飾。 | 宋·朱淑真《恨別》詩:“調朱弄粉總無心,瘦覺寬馀纏臂金。” |
舞文弄法 |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條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條文,舞弊徇私。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貨殖列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不避刀鋸之誅者。” |
弄粉調朱 | ①謂以脂粉飾容。②喻雕琢辭藻。 | 宋·周邦彥《丹鳳吟》詞:“弄粉調朱柔素手,問何時重握。” |
調脂弄粉 | ①指婦女涂抹脂粉,整容打扮。②喻指詩文的富麗香艷。 | 宋·李頎《古今詩話》:“徐仲雅李九皋俱善詩。徐詩富艷,李多用事。李謂徐曰:‘公詩如美女善調脂弄粉。’徐曰:‘公詩乃鬻冥器者,乃垛疊死人耳。’” |
含飴弄孫 | 飴:飴糖;即麥芽糖。指含著飴糖;逗弄孫兒。形容老年人晚年生活悠閑;充滿家庭樂趣。 | 《東觀漢記 明德馬皇后紀》:“吾但當含飴弄孫,不能復知政事。” |
故弄虛玄 | 猶故弄玄虛。 | 沙汀《困獸記》十一:“他既不滿意呂康的故弄虛玄,對于吳楣也有一點討厭,覺得他太張巴,太繁瑣。” |
弄巧反拙 | 見“弄巧成拙”。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西子捧心,愈見增妍;丑婦效顰,弄巧反拙。” |
搬唇弄舌 | ①挑撥是非。②賣弄口才。 | ①明 徐某《殺狗記 看書苦諫》:“搬唇弄舌,口是心非,到底有失,不可輕信。”②許地山《海角底孤星》:“你們念書人底能干只會在女人面前搬唇弄舌罷。” |
拈花弄月 | 玩賞花月。 | 明·周履靖《錦箋記·游杭》:“拈花弄月須乘少,問水尋山莫待遲。” |
弄影團風 | 形容心魂不定。 | 明·湯顯祖《牡丹亭·診崇》:“須不是依花附木廉纖鬼,咱做的弄影團風抹媚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