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銷的成語
有關(guān)銷的成語
有關(guān)銷的成語共收錄46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香銷玉沉 | 香、玉:美女;銷:通“消”,消失。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玉盆記》:“他怨悠悠香銷玉沉,亂紛紛碎滴珠囊逬,我難主憑蕭蕭兩鬢星?!?/td> |
銷聲匿跡 | 不出聲;不露面。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露面。銷:消失。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td>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鑠金:熔化金屬;積毀:積累的毀謗;銷骨:熔化骨頭。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 |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儀列傳》:“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td> |
喪膽銷魂 | 喪、銷:失去。形容驚恐到極點。 | 元·無名氏《馮玉蘭》第四折:“暗自凝睛,不由我不喪膽銷魂忽地驚。” |
黯然銷魂 | 黯然:心神沮喪、面色難看的樣子;銷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靈魂離開了肉體。心情沮喪;面色陰沉;好像失掉了靈魂;形容極度悲愁。 | 南朝 梁 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將敗之貌?!?/td> |
薄利多銷 | 單個產(chǎn)品或商品贏利少,靠售出數(shù)量很大賺錢。 | 毛澤東《論十大關(guān)系》:“采取薄利多銷、穩(wěn)定物價或適當(dāng)降價的政策,在向缺糧區(qū)農(nóng)民供應(yīng)糧食方面,一般略有補貼。” |
綠慘紅銷 | 指婦女的種種愁恨。同“綠慘紅愁”。 | 明 湯顯祖《紫釵記 醉俠閑評》:“心憔,難聽他綠慘紅銷?!?/td> |
實報實銷 | 支出多少報銷多少。 | 司馬文森《風(fēng)雨桐江》第13章:“將來花多花少,實報實銷,我也不多要你一個?!?/td> |
統(tǒng)購統(tǒng)銷 | 國家對某些有關(guān)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實行有計劃的統(tǒng)一收購和銷售。 | 毛澤東《<中國農(nóng)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按語》:“因為黨的糧食統(tǒng)購統(tǒng)銷政策和合作化政策,使得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積極性降低了?!?/td> |
日銷月鑠 | 一天天一月月地銷熔、減損。 | 唐·韓愈《石鼓歌》:“日銷月鑠就埋沒,六年西顧空吟哦。” |
聲銷跡滅 | 銷:通“消”,消失。不公開露面與說話。指隱藏形跡。 | 《北齊書·魏收傳》:“其舒也濟(jì)世成務(wù),其卷也聲銷跡滅?!?/td> |
銷魂奪魄 | 神魂顛倒,失去常態(tài)。形容因羨慕或愛好某種事物而著迷。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鹽商富貴奢華,多少士大夫見了就銷魂奪魄?!?/td> |
自產(chǎn)自銷 | 自己生產(chǎn)自己銷售。 | 霍達(dá)《穆斯林的葬禮》第九章:“創(chuàng)店之初,他仍然自己琢玉,自產(chǎn)自銷?!?/td> |
銷聲避影 | 猶言銷聲匿跡。 | 唐·孫揆《令應(yīng)傳》:“妾又以夫族得罪于天,未蒙上帝昭雪,所以銷聲避影,而自困如是?!?/td> |
冰銷葉散 |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 《隋書 越王侗傳》:“若王師一臨,舊章暫睹,自應(yīng)解甲倒戈,冰銷葉散。” |
銷魂蕩魄 | 見“銷魂奪魄”。 | 清·彭養(yǎng)鷗《黑籍冤魂》第15回:“這都是風(fēng)俗奢靡,處處使人銷魂蕩魄。” |
骨化形銷 | 謂死亡。 | 唐·元稹《鶯鶯傳》:“則當(dāng)骨化形銷,丹誠不泯,因風(fēng)委露,猶托清塵。” |
銷聲匿影 | 見“銷聲避影”。 | 清·陳其元《庸閑齋筆記·南匯李高士》:“又不見遺民尚有葉與熊,棄家削發(fā)空王宮,銷聲匿影將毋同?!?/td> |
冰銷霧散 |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 唐 康駢《劇談錄 郭鄩見窮鬼》:“鄩復(fù)問云:‘彼之聚斂豐盈,何以遽令散去?’云:‘先得計于安品子,其余冰銷霧散。’” |
銷神流志 | 消耗精神,喪失意志。 | 明·楊慎《冶容誨淫》:“女之艷媚,亦令人銷神流志。” |
一筆勾銷 | 勾銷:取消;抹掉。用筆在書面材料上勾畫一下;表示事情已經(jīng)了結(jié)或取消。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一概不計較。 | 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第七卷:“公取班簿,視不才監(jiān)司,每見一人姓名,一筆勾之。” |
煙銷灰滅 | 喻事物消失,不見蹤跡。 | 元·劉祁《〈歸潛志〉序》:“向日二十余年間所見富貴權(quán)勢之人,一時煊赫如火烈烈者,迨遭喪亂,皆煙銷灰滅無余?!?/td> |
寒心銷志 | 亦作“寒心消志”。形容擔(dān)心憂慮。 | 漢·鄒陽《上書吳王》:“始孝文皇帝據(jù)關(guān)入立,寒心銷志,不明求衣?!?/td> |
形銷骨立 | 身體消瘦;骨架凸現(xiàn)。形容身體極為消瘦。形:身形;形體;銷:消瘦;枯槁;骨:骨架;立:樹立;凸現(xiàn)。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葉生》:“生嗒喪而歸,愧負(fù)知己,形銷骨立,癡若木偶?!?/td> |
鏟跡銷聲 | 指隱藏起來,不公開露面。 | 《晉書·儒林傳論》:“若仲寧之清貞守道,抗志柴門;行齊之居室屢空,棲心陋巷;文博之漱流枕石,鏟跡銷聲;宣子之樂道安貧,弘風(fēng)闡教;斯并通儒之高尚者也。” |
黯然魂銷 | 黯然:心神沮喪的樣子;魂銷:靈魂離開了軀殼。形容心情極其沮喪、哀痛,以致心神無主的樣子。 | 清 李漁《閑情偶寄 授曲第三》:“悲者黯然魂銷而不致反有喜色,歡者怡然自得而不見稍有瘁容?!?/td> |
匿跡銷聲 | 指隱藏進(jìn)來或不公開露面。 |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錦江,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匿跡,惟恐人知。” |
銷聲斂跡 | 猶言銷聲匿跡。 |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td> |
積毀銷骨 | 積毀:不止一次的毀謗;銷:熔化。一次又一次的毀謗;積累下來足以致人于毀滅之地。比喻毀謗中傷的可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儀列傳》:“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td> |
骨瘦形銷 | 形容瘦削到極點。 | 清·沈復(fù)《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而蕓終以受愚為恨,血疾大發(fā),床席支離,刀圭無效,時發(fā)時止,骨瘦形銷?!?/td> |
眾口銷鑠 | 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謠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 |
鑄甲銷戈 | 銷熔鐵甲兵器。借指結(jié)束戰(zhàn)爭,實現(xiàn)和平。 | 明·劉基《丙申歲十月還鄉(xiāng)作》詩之七:“修文偃武君王意,鑄甲銷戈會有期。” |
瓦解冰銷 | 見“瓦解冰泮”。 | 唐·劉商《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詩:“瓦解冰銷真可恥,凝艷妖芳安是恃?!?/td> |
眾口銷金 | 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比喻輿論影響的強大。亦喻眾口同聲可混淆視聽。見“眾口鑠金”。 | 漢 焦贛《易林 萃之巽》:“眾口銷金,愆言不驗。” |
魂銷目斷 | 謂情思凄苦。 | 唐·嚴(yán)休復(fù)《唐昌觀玉蕊花折有心人游悵然成二絕》詩:“終日齋心禱玉宸,魂銷目斷未逢真。” |
積毀銷金 | 指不斷的毀謗能使人毀滅。同“積毀銷骨”。 | 《文選 江淹〈詣建平王上書〉》:“下官聞積毀銷金,積讒磨骨,遠(yuǎn)則直生取疑于盜金,近則伯魚被名于不義。”呂向注:“言毀讒之深,能銷磨金石之堅。” |
遁跡銷聲 | 謂隱居不出。 | 《舊唐書·韋嗣立傳》:“若任用無才,則有才之路塞,賢人君子所以遁跡銷聲,常懷嘆恨者也。” |
眾毀銷骨 | 指眾多的毀謗,可以銷熔人的骨骼。比喻讒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 宋 李綱《宮詞謝表》:“眾毀銷骨,雖貽投抒之嗟;太陽中天,必冀容光之照?!?/td> |
銷毀骨立 | 銷:久病枯瘦。形容身體枯瘦如柴。 | 《梁書·武帝紀(jì)》:“高祖形容本壯,及還京都,銷毀骨立?!?/td> |
魂銷腸斷 | 見“魂銷目斷”。 | 宋·劉過《賀新郎》詞:“衣袂京塵曾染處,空有香紅尚軟。料彼此,魂銷腸斷?!?/td> |
玉碎香銷 | 喻女子的死。 | 清·湘靈子《軒亭冤》第七出:“喜今朝玉碎香銷,魂游天國路迢迢,此去何須悲悼?!?/td> |
玉減香銷 | 喻美人的消瘦、萎靡。 | 宋·張先《漢宮春》詞:“玉減香銷,被嬋娟誤我,臨鏡裝慵。” |
虹銷雨霽 | 虹:彩虹;銷:同“消”,消失;霽:本指雨止,也引申為天氣放睛。彩虹消失,雨后天睛。 | 唐·王勃《滕王閣序》:“虹銷雨霽,彩徹云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td> |
目斷魂銷 | 目斷:竭盡目力所見。指竭盡目力也看不見,因而內(nèi)心十分悲痛。形容因離別而十分傷心。亦作“目斷魂消”。 | 唐·元稹《同州刺史謝上表》:“臣自離京國,目斷魂銷,每至五更朝謁之時,臣實制淚不得。” |
兵銷革偃 | 銷毀兵器,放下甲盾。指太平無戰(zhàn)事。 | 前蜀 杜光庭《本命醮南斗詞》:“垂回兇度厄之慈,開輟死上生之路,使一境之兵銷革偃,四時之雨順風(fēng)調(diào)?!?/td> |
雨斷云銷 | 比喻男女恩情斷絕。 | 宋·石孝友《醉落魄》詞:“歸期莫負(fù)青箋約。雨斷云銷,總是初情薄?!?/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