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貞的成語
有關貞的成語
有關貞的成語共收錄22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 | 事:侍奉,服侍。忠義之臣,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貞節的婦女,不再嫁第二個丈夫。指忠誠不二。 | 西漢·司馬遷《史記·田單列傳》:“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齊王不聽吾諫,故退而耕子野。” |
玉潔松貞 | 象玉一樣潔凈,如松一般堅貞。形容品德高尚。 | 唐·皇甫枚《飛煙傳》:“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緣耳。勿謂妾無玉潔松貞之志,放蕩如斯。” |
七貞九烈 | 舊時形容婦女無比貞節剛烈,寧死不失身。 | 元·李行道《灰闌記》:“拼守著七貞九烈,怕甚么六問三推,一任他萬打千敲。” |
三貞五烈 | 見“三貞九烈”。 | 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你要他三貞五烈,這不是太……” |
貞風亮節 | 猶言高風亮節。 | 南朝宋傅亮《故安成太守傅府君銘》:“高明遠德,系軌于時;貞風亮節,流聲累葉。” |
三貞九烈 | 貞:貞操;烈:節烈。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他元來是九烈三貞賢達婦,兀的個老人家尚然道出嫁從夫。” |
忠貞不渝 | 忠誠堅定;永不改變。忠:忠誠;貞:有操守;堅定;渝:改變。 | 郭小川《團泊洼的秋天》:“戰士自有戰士的愛情;忠貞不渝,新美如畫。” |
九烈三貞 | 貞:貞操;烈:節烈。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他元來是九烈三貞賢達婦,兀的個老人家尚然道出嫁從夫。” |
淑質貞亮 | 淑:善良;貞:堅貞;亮:誠信質直。品質善良,為人誠信質直。 | 漢·孔融《薦禰衡表》:“字正平,淑質貞亮,英才卓礫。” |
貞元會合 | 指新舊更迭。 | 元鷗陽玄《魏國文正公許先生神道碑》:“論許先生之為臣,而推世祖之為君,則見我元國家之初,當貞元會合之氣運,故善言先生,必以道統為先,而后及功業。 |
貞下起元 | 用以表示天道人事的循環往復,周流不息。 | 《易 干》:“元亨利貞。”尚秉和注:“元亨利貞,即春夏秋冬,即東南西北,震元離亨兌利坎貞,往來循環,不忒不窮。” |
堅貞不屈 | 貞:節操。堅定有氣節;絕不屈服。 | 唐 韋應物《江州集 睢陽感懷》詩:“甘從鋒刃斃,莫奪堅貞志。” |
貞節牌坊 | 古時用來表彰女性從一而終的門樓。指堅貞不二的標志。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43回:“這監門口也蓋不得那貞節牌坊。” |
元亨利貞 | 《周易》乾卦卦辭。用作序數,相當于甲、乙、丙、丁 | 《周易·乾·文言》:“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合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
貞松勁柏 | 以松柏的堅貞勁直,比喻人的高尚節操。 | 金元好問《題石裕卿郎中所居四詠 雪巖》:“貞松勁柏四時春,霽月光風一色新。” |
堅貞不渝 | 堅守節操,決不改變。 | 徐遲《牡丹》:“她們不屈不撓、堅貞不渝,任何考驗不足以動搖她們。” |
貞高絕俗 | 高尚堅貞的節操超出普通人。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劉陶列傳》:“竊見故冀州刺史南陽朱穆,前烏桓校尉臣同郡李膺,皆履正清平,貞高絕俗。” |
忠貞不貳 | 忠:忠誠;貞:有操守。忠誠堅定,永不改變。 | 周恩來《為慶賀朱總司令六十大壽的祝辭》:“你為黨為人民真是忠貞不貳,你在革命過程中,經歷了艱苦曲折,千辛萬苦……” |
貞夫烈婦 | 貞:堅貞。封建社會對保持操守貞節而寧死不屈的男子和婦女的美稱。 | 《敦煌變文集·秋胡變文》:“我聞貞夫烈婦,自古至今耳聞,今日目前交見。” |
忠貞不屈 | 忠:忠誠;貞:有操守。忠誠堅定,永不改變。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附錄:“為了爭取中國人民的民族自由和社會改革,忠貞不屈,視死如歸,悲壯激昂,可歌可泣。” |
貞不絕俗 | 謂品性高潔而不與世俗隔絕。 | 《后漢書 郭太傳》:“或問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隱不違親,貞不絕俗,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
縮屋稱貞 | 縮:減縮;貞:堅定。指在婦女危難時不加侵犯。 | 《北齊書·廢帝》:“顏子縮屋稱貞,柳下嫗而不亂,未若此翁白首不娶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