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洽的成語
有關洽的成語
有關洽的成語共收錄22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重熙累洽 | 熙:光明;洽:諧和。指國家接連幾代太平安樂。 | 漢·班固《東都賦》:“至乎永平之際,重熙而累洽。”張銑注:‘熙:光明也。洽:合也;言光武既明,而明帝繼之,故曰重熙累洽。” |
博洽多聞 | 洽:廣博;聞:見聞。知識豐富,見聞廣博。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杜林傳》:“林從竦受學,博洽多聞,時稱通儒。” |
心甜意洽 | 洽:和諧。心中舒適,意愿和洽。形容心情愉悅、舒暢。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回:“寶玉正在這個心甜意洽之時,又兼姐妹們說說笑笑,哪里不肯吃?” |
學不沾洽 | 沾洽:雨水沾足,淵博。學識不夠淵博。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許慈傳》:“雖學不沾洽,然卓犖強識。” |
汗流洽背 | 同“汗流浹背”。 | 《舊唐書·昭宗紀》:“昭宗臨軒自諭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節(jié),稱兵入朝,不由奏請,意在何也?’茂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對。” |
情投意洽 | 謂雙方思想感情很融洽。 | 明·劉璋《飛花艷想》第一回:“三人談笑飲酒,正說得情投意洽,忽見抱琴進來道:‘外面劉相公來訪。’三人聽見,各不歡喜。” |
博學洽聞 | 博學:廣博。學問廣博,見識豐富。 | 《晉書 荀顗傳》:“性至孝,總角知名,博學洽聞,理思周密。” |
廣見洽聞 | 洽:廣博。看的廣,聽的多。形容見識廣博。 | 唐·楊炯《百泉縣令李楚才神道碑》:“雄才壯思,首九奏而和八音;廣見洽聞,披五年車而誦三篋。” |
殫見洽聞 | 殫:盡,完全;洽:廣博。該見的都見過了,該聽的都聽過了。形容見多識廣,知識淵博。 | 漢 班固《西都賦》:“元元本本,殫見洽聞,啟發(fā)篇章,校理秘文。” |
博物洽聞 | 廣知事物,學識豐富。 | 東漢 班固《漢書 司馬遷傳贊》:“烏呼!以遷之博物洽聞,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極刑,幽而發(fā)憤,書亦信矣。” |
重光累洽 | 同“重熙累洽”。 | 唐·崔融《嵩山啟母廟碑》:“重光累洽,下武嗣文,負扆而化,垂衣以君。” |
汗洽股栗 | 汗流浹背,兩腿顫抖。形容害怕、恐懼的樣子。 | 宋 陸游《跋韓立道所藏蘭亭序》:“雖單于不覺自失,況余子有不汗洽股栗者?” |
汗出洽背 | 同“汗流浹背”。 | 《漢書·王陵傳》:“[周勃]汗出洽背,愧不能對。” |
洽博多聞 | 指知識和見聞廣博。 | 明俞弁《逸老堂詩話》卷下:“玄敬當時最以洽博多聞稱,不知何所據而云然。” |
云行雨洽 | 比喻廣施恩澤。 | 《樂府詩集 舞曲歌辭一 北齊文武舞歌》:“云行雨洽,天臨地持。” |
畸流洽客 | 高行脫俗、廣見博聞之士。 | 明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 經籍會通四》:“又如畸流洽客,領異拔新,時出一編,人所未睹。” |
交洽無嫌 | 洽:協(xié)商;嫌:猜疑。指雙方密切協(xié)作,相互信任。 | 唐·韓愈《順宗實錄》第一卷:“于父子之間慈孝,交洽無嫌。” |
洽聞強記 | 見聞廣博,記憶力強。 | 《孔叢子 嘉言》:“[孔仲尼]躬履謙讓,洽聞強記。” |
汗流洽衣 | 汗出甚多,濕透衣服。形容極其惶恐羞愧。 | 明·張居正《答宗伯董潯陽》:“頃賢郎至,辱華翰獎借,爛然盈楮,不匡其所不及,而假其所不能。讀之使人汗流洽衣也。” |
洽聞博見 | 洽:廣博。見聞和知識非常廣博。 |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景明寺》:“子才洽聞博見,無所不通,軍國制度,罔不訪及。” |
融洽無間 | 融合而沒有隔閡抵觸。 | 瞿秋白《文藝雜著 弟弟的信》:“他的哲學的所謂‘森林哲學’,應當與自然融洽無間的。” |
博識洽聞 | 見多識廣,學識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