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寵的成語
有關(guān)寵的成語
有關(guān)寵的成語共收錄25個(gè)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嘩眾取寵 | 嘩:虛夸;寵:寵信。指用虛夸的言論行動(dòng)迎合群眾;以博得他們的好感和信任。 | 東漢 班固《漢書 藝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shí)抑揚(yáng),違離道本,茍以嘩眾取寵。” |
寵辱不驚 | 寵:寵愛;辱:羞辱。對(duì)受寵或受辱都不感到驚訝;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驚寵辱”。 | 《新唐書 盧承慶傳》:“承慶嘉之曰:‘寵辱不驚,考中上。’其能著人善類此。” |
寵辱皆忘 | 受寵或受辱都毫不計(jì)較。常指一種通達(dá)的超絕塵世的態(tài)度。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
寵柳嬌花 | 惹人寵愛的柳色、嬌艷的花枝。形容春色。 | 宋李清照《念奴嬌》詞:“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
寵辱若驚 | 無論受寵、受辱,心里都要振動(dòng)。形容人非常計(jì)較得失。 | 先秦 李耳《老子》:“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
受寵若驚 | 寵:賞識(shí)。因?yàn)榈玫綄檺刍蛸p識(shí)而又高興;又不安。 | 宋 歐陽修《辭特轉(zhuǎn)吏部侍郎表》:“受寵若驚,況被非常之命,事君無隱,敢傾至懇之誠。” |
斷袖之寵 | 斷:截?cái)啵粚櫍簩檺郏瑢櫺摇V改凶痈阃詰俚男袕剑改袑櫋?/td> | 東漢 班固《漢書 董賢傳》:“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dòng)賢,乃斷袖而起。” |
被寵若驚 | 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頓覺吃驚不安。 | 宋蘇軾《謝中書舍人啟》:“未及期年,擢置周行,遽參法從,省躬無有,被寵若驚。” |
恃強(qiáng)倚寵 | 恃:倚仗;倚:仗恃。仗恃自己的手段高強(qiáng)和受到主人的寵愛。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回:“爭奈這嫦娥恃強(qiáng)倚寵,賣弄新鮮題目。” |
柳寵花迷 | 形容媚人的春景。 | 明 張鳳翼《紅拂記 拜月同祈》:“蛾眉,鎖不住綠肥紅瘦,柳寵花迷。” |
貫魚成寵 | 貫魚:穿成一串的魚;寵:寵幸。指宮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寵愛。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一回:“一時(shí)龔、孔二貴嬪,王、李二美人,張、薛二淑媛,袁昭儀、何婕妤、江修容,并得貫魚成寵。” |
嘩世取寵 | 猶言嘩眾取寵。 | 明·歸有光《送國子助教徐先生序》:“至于久而天下靡然,習(xí)其辭而不復(fù)知其原,士以嘩世取寵,茍一時(shí)之得以自負(fù)。” |
要寵召禍 | 要:通“邀”,求取。想求取寵信,反招致禍患。 | 《明史·劉吉傳》:“幸門一開,爭言祈禱,要寵召禍,實(shí)基于此,祝文不敢奉詔。” |
侈恩席寵 | 張揚(yáng)恩遇憑恃寵幸。 | 明·張居正《答湖廣巡按朱謹(jǐn)吾辭建亭書》:“吾平生學(xué)在師心,不蘄人知,不但一時(shí)之毀譽(yù)不關(guān)于慮,即萬世之是非,亦所弗計(jì)也,況欲侈恩席寵,以夸耀流俗乎?” |
鬻寵擅權(quán) | 憑借寵幸以賣弄權(quán)勢(shì)。 | 《韓非子·三守》:“鬻寵擅權(quán),矯外以勝內(nèi),險(xiǎn)言禍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惡。” |
矜功恃寵 | 矜:自高自大。自夸功高,依仗恩寵。 | 《魏書 王衛(wèi)儀傳》:“太祖以儀器望,待之尤重,數(shù)幸其第,如家人禮。儀矜功恃寵,遂與宜都公穆崇謀為亂。” |
怙恩恃寵 | 怙:依靠。恃:憑借,依靠。憑借別人所給予的恩澤和寵幸而橫行霸道、驕橫妄為。 | 《后漢書·朱穆傳》:“兇狡無行之徙,媚以求官,恃勢(shì)怙寵之輩,漁食百姓,窮破天下。空竭小人。” |
寵辱無驚 | 寵:寵愛;辱:羞辱。受寵受辱都不感到驚訝、無動(dòng)于衷。指把個(gè)人得失置之度外。 | 明·馮夢(mèng)龍《警世通言》第一卷:“子期寵辱無驚,伯牙愈加愛重。” |
矜世取寵 | 矜:夸耀;寵:榮耀。炫耀才華,博取時(shí)譽(yù)。 | 宋·曾鞏《徐復(fù)傳贊》:“歸于退求諸己,不矜世取寵,余論次復(fù)事,頗采其意云。” |
啟寵納侮 | 謂開寵端而招致侮慢。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元年》:“啟寵納侮,其此之謂也。” |
邀功希寵 | 求取功名和寵信。 | 明·王瓊《雙溪雜記》:“茍以迎駕為名,自可邀功希寵。” |
聞寵若驚 | 猶言受寵若驚。 | 南朝·梁·殷蕓《小說》第二卷:“恐泊泥以濁白水,飄塵以亂清風(fēng),是以承命傾筐,聞寵若驚。” |
貪冒榮寵 | 貪冒:貪圖財(cái)利。貪圖榮耀和恩寵。 | 唐·陳子昂《為程處弼辭放流表》:“任經(jīng)十有三年,竟無一階升錄,臣之弩劣,于此可見,而貪冒榮寵,尚不知?dú)w。” |
貪榮冒寵 | 貪圖榮耀和恩寵。 | 宋·釋普濟(jì)《五燈會(huì)元·四祖大醫(yī)禪師旁出法嗣第一世》:“我狂欲醒,君狂正發(fā),夫嗜色淫聲,貪榮冒寵,流轉(zhuǎn)生死,何自由出!” |
持祿固寵 | 祿:薪俸;寵:寵愛。保住俸祿職位鞏固寵信。指大臣不行正道。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本朝雜記》:“世稱太學(xué)聚天下士,既知道理,又無持祿固寵之累,故其品藻人物,皆合公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