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過的成語
有關(guān)過的成語
因篇幅關(guān)系,過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改過遷善 | 改正錯誤,變成好的。指去惡就善。 | 《周易 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不過爾爾 | 爾爾:如此如此。不過如此而已。 | 清 沈復(fù)《浮生六記 浪游記快》:“其紅門局之梅花,姑姑廟之鐵樹,不過爾爾。” |
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 | 比喻機會難得,機不可失。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3回:“這是送上門的。你老人家休錯這主意,過這村,就沒這店了。” |
過五關(guān),斬六將 |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 | |
將功補過 | 將:拿;補:補償。用功勞補償過錯。 | 《晉書 王敦傳》:“當(dāng)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 |
肝膽過人 | 膽量超過一般人。比喻有勇氣,有血性。 | |
擦肩而過 | 擦:挨。挨著肩而溜走。指沒有抓住機會。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
過而能改 | 有了錯誤就能改正。 | 《左傳·宣公二年》:“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過門不入 | 經(jīng)過家門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職守,公而忘私。 |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禹稷當(dāng)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
過甚其詞 | 話說得太過分;與實際不相符。 | 茅盾《子夜》:“市面上的消息也許過甚其詞。” |
走過場 | 形容辦事只在形式上過一下,卻不實干。 | 《紅旗》1984年第7期:“把領(lǐng)導(dǎo)干部要帶頭的問題突出地加以強調(diào),對于防止對照檢查走過場,是十分必要的。” |
過五關(guān)斬六將 |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guān)羽的故事。 | 《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通俗演義》第76回:“這如今萬世之下,那一個不說道過五關(guān)斬六將、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
神經(jīng)過敏 | ①癥狀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感覺機能異常銳敏,神經(jīng)衰弱患者大都有這種癥狀。②泛指多疑,好大驚小怪。 | 魯迅《集外集·關(guān)于<關(guān)于紅笑>》:“倘僅有彼此神似之處,我以為那是因為同一厚書的譯本,并不足異的,正不必如此神經(jīng)過敏,只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 |
微故細過 | 細過:小的過失。指微小的過失和事故。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中山恭王袞傳》:“此亦大罪惡耳,其微故細過,當(dāng)掩覆之。” |
閉門思過 | 思:思索;反省;過:過失;錯誤。關(guān)起門來反省自己的過失。 | 宋 徐鉉《亞元舍人猥貽佳作因為長歌聊以為報》:“閉門思過謝來客,知恩省分寬離憂。” |
得過且過 | 得:能夠;且:姑且。只要勉強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形容胸?zé)o大志;沒有長遠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負責(zé)任。 | 元 無名氏《小孫屠》戲文第四出:“孩兒,我聽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過且過,出去做甚的?” |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請經(jīng)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 |
行不貳過 | 謂犯過的錯誤不再犯。語出《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 | 語出《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 |
有過之而無不及 | 過:超過;及:趕上。達到。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沒有趕不上的。 | 《論語·先進》:“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
面紅過耳 | 形容因激動、窘迫、發(fā)怒或羞漸而臉色漲紅的樣子。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紅過耳,眼觀鼻、鼻觀心的答應(yīng)了一聲。” |
瞞天過海 | 瞞住上天;偷渡大海。形容采取謊言和偽裝蒙蔽別人以達到目的的欺騙行為。 | 明 阮大鋮《燕子箋 購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瞞天過海無人問,今年大比期又臨。” |
過猶不及 | 事情做過了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 舊時指一般人犯錯誤是難免的。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事過境遷 | 事情已經(jīng)過去;情況也變了。境:情況;遷:變動。 | 清 頤瑣《黃繡球》:“如此歇了好幾日,黃繡球與黃通理事過境遷,已不在心上。” |
光陰虛過 | 光陰:時間;虛:空。時光白白度過。 | 宋·柳永《定風(fēng)波》:“免使少年,光陰虛過。” |
大喜過望 | 望:希望。結(jié)果超過了原來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興(過:超過;望:期望 )。 | 東漢 班固《漢書 英布傳》:“布大怒,悔來,欲自殺。出就舍,張御食飲從官如漢王居,布又大喜過望。” |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 泥塑的泥菩薩在水中會被浸壞。比喻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更顧不上幫助別人。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哥哥說:‘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送回去也好。” |
代人受過 | 受:承受,擔(dān)待;過:過失,過錯。替別人承擔(dān)過錯的責(zé)任。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史話》:“各省系軍閥懾于人民的巨大力量,都不肯代人受過,曹輥也就不敢一意孤行。” |
聲聞過情 | 名聲超過實際。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
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 八仙:傳說的仙人,即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鐵拐李、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比喻做事各有各自的辦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81回:“正是八仙過海,獨自顯神通。” |
操之過急 | 操:做;過:過分 。處理事情或解決問題過于急躁。 | 東漢 班固《漢書 五行地志中之下》:“匹馬觭輪無的反者,操之急矣。” |
過關(guān)斬將 | 比喻不斷戰(zhàn)勝對手與克服困難。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漢末三國時,關(guān)云長獨行千里,過五關(guān)斬六將,護著兩位皇嫂,直到古城與劉皇叔相會。” |
雨過天晴 | 大雨過后天轉(zhuǎn)晴了。比喻情況由壞變好或政治從黑暗到光明。 | 明 謝肇淛《文海披沙記》:“陶器,紫窯最古,世傳柴世宗時燒造,所司請其色,御批云:'雨過天晴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沉:沉沒;側(cè)畔:旁邊;帆:船。沉船旁邊有很多船過,發(fā)病的樹木旁邊有很多茂盛的樹木。比喻新生勢力銳不可當(dāng)。 |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縫席上見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郡翻似爛柯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lǐng)互相比賽。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81回:“正是八仙過海,獨自顯神通。” |
閉合思過 | 指關(guān)起門來自我反省。 | 《漢書 韓延壽傳》:“民有昆弟相與訟田自言,延壽大傷之……是日移病不聽事,因入臥傳舍,閉合思過,一縣莫知所為。” |
傳三過四 | 傳閑話,說是非。 | 石靈《捕蝗者》:“就是有那些不識好歹的人說幾句閑言雜語,你在大爹面前,也該遮蓋遮蓋,怎么傳三過四,又惹他老人家生氣!” |
微過細故 | 微小的過失和事故。 | 《三國志·魏書·中山恭王傳》:“其微過細故,當(dāng)掩覆之。” |
供過于求 | 供給的數(shù)量比需要的多。 | 梁啟超《生計學(xué)學(xué)說沿革小史》:“凡物之所在市也,供過于求,則價格下落。” |
過街老鼠 | 比喻人人痛恨的壞人。 | 清 翟灝《通俗編 獸畜》:“《慎子》:‘一兔過街,百人逐之。’按,流俗有過街老鼠語,似承此而訛。” |
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 指躲避一時,但終究不能根本逃避。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51回:“以后找機會再抓吧!躲過初一,也躲不過十五,將來總有抓住他的機會哩!” |
過路財神 | 比喻暫時經(jīng)手大量錢財?shù)娜恕?/td> | 李英儒《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第九章:“光叫我當(dāng)過路財神,再弄鬼搗棒槌可不成。” |
過意不去 | 心里感到不安。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那婦人頓羹頓飯,歡天喜地伏侍武松,武松倒過意不去。” |
說不過去 | 不合情理,無法交代。 | |
理過其辭 | 過:超過。說理過甚而文采不足。 | 南朝·梁·鐘嶸《詩品》:“稍尚虛談,于時篇什,理過其辭,淡乎寡味。” |
逢年過節(jié) | 在新年之際或在其他節(jié)日里。 | 清·姜振名《永慶升平前傳》第40回:“逢年過節(jié),老太太時常想念,不過是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 |
當(dāng)面錯過 | 面對面地失去了機會。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回:“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識真師,當(dāng)面錯過!’”明 洪應(yīng)明《菜根譚 閑適》:“一起便覺,一覺便轉(zhuǎn),此是轉(zhuǎn)禍為福、起死回生的關(guān)頭,切莫當(dāng)面錯過。” |
過河拆橋 | 自己過了河;就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后就把借以成功的人或事物一腳踢開。 | 元 康進之《李逵負棘》:“你休得順?biāo)拼辉S我過河拆橋。” |
救過不暇 | 見“救過不贍”。 | 宋·蘇舜欽《上三司副使段公書》:“符檄督責(zé),終日憔悴,而救過不暇,惘然自疑。” |
齒過肩隨 | 謂尊禮長者。 | 《梁書·文學(xué)傳下·陸云公》:“見與齒過肩隨,禮殊拜絕,懷抱相得,忘其年義。” |
雨過天青 | 雨后轉(zhuǎn)晴。也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 | 明 謝肇淛《文海披沙記》:“陶器,紫窯最古,世傳柴世宗時燒造,所司請其色,御批云:‘雨過天晴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
改過自新 | 改正錯誤;重新做起。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孝文本紀(jì)》:“妾傷夫死者不可復(fù)生,刑者不可復(fù)屬,雖復(fù)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 |
為時過早 | 不適時,還早了點。 | 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君子之交》:“這些問題現(xiàn)在下結(jié)論,恐怕為時過早。” |
智過萬人 | 智:才智。形容才智極高。 | 西漢·劉安《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智過萬人者謂之英,千人者謂之俊,百人者為之豪,十人者謂之杰。” |
以功補過 | 用功勞來彌補過錯。 | 《云笈七簽》卷九十三:“追悔既往,洗心自新。雖失之于壯齒,冀收之于晚節(jié)。以功補過,過落而功全;以正易邪,邪忘而正在。” |
才識過人 | 才能和見識超過一般人。 | 元 馬致遠《薦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識過人。” |
改過不吝 | 吝:可惜。改正錯誤態(tài)度堅決,不猶豫。 | 《尚書·仲虺之誥》:“改過不吝。” 唐·陸贄《奉天論延訪朝臣表》:“述湯之所以王,則曰:‘用人惟己改過不吝。’言能納諫也。” |
悔過自新 | 悔:悔恨;過:過失;錯誤;自新:使自己成為新人。指改正錯誤;重新做人。 | 《新唐書 馮元常傳》:“元常喻以恩信,約悔過自新,賊相率脫甲而縛。” |
行過乎恭 | 行:所作所為;乎:相當(dāng)“于”。所作所為過于恭敬。指恭敬過度。 | 《周易·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
才氣過人 | 才氣:才能和氣質(zhì)。才華超過平常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jì)》:“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