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挈的成語
有關挈的成語
有關挈的成語共收錄2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左提右挈 | 挈:帶領。比喻共相扶持。也形容父母對子女的照顧。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耳陳余列傳》:“夫以一趙尚易燕,況以兩賢王左提右挈,而責殺王之罪。” |
掎挈伺詐 | 抓住人家過錯,等待機會來陷害。 | 《荀子·富國》:“有掎挈伺詐,權謀傾覆,以相顛倒,以靡敝之。” |
挈婦將雛 | 挈:帶領;雛:幼兒。帶著妻子兒女。 | 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
左挈右提 | 挈:提。比喻共相扶持與輔佐。 | 明·朱鼎《玉鏡臺記·石勒報敗》:“將勇兵強,華夷懾服;左挈右提,東征西伐。” |
提綱挈領 | 抓住綱繩;提起衣領。比喻抓住要領;簡明扼要。綱:魚網的總繩;挈:提起。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下》:“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后得。” |
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 挈瓶:汲水用的小瓶。僅有一點挈瓶汲水的淺薄見識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職守。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田豫傳》:“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 |
攜老挈幼 | 攜:攙扶;挈:帶領。攙著老人,領著小孩。指成群結隊而行。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59回:“但見朱仙鎮上的百姓,一路攜老挈幼,頭頂香盤,挨挨擠擠,眾口同聲攀留元帥,哭聲震地。” |
攜云挈雨 | 攜:牽引。比喻男女間的歡會。 | 元·曾瑞《青杏子·馳懷》套曲:“攜云挈雨,批風切月,到處綢繆。” |
挈瓶之智 | 挈瓶:汲水用的容量小的瓶子。比喻淺薄的知識或智謀。亦作“智類挈瓶”、“挈瓶之知”。 | |
挈榼提壺 | 挈:提;榼:酒器。拿著酒杯,提著酒壺。形容嗜好飲酒。 | 晉·劉伶《酒德頌》:“止則操卮執觚,動而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余。” |
攜男挈女 | 帶領著男兒女兒。多用于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計的艱辛。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八卷:“懷玉領兵,約行六七十里,只見道路之中,大對小對攜男挈女而來。” |
挈瓶之知 | 挈瓶:汲水用的瓶,它裝不了多少水。比喻知識淺薄,不能深明事理。 | 《左傳·昭公七年》:“雖有挈瓶之知(智),守不假器,禮也。”《戰國策·趙策一》:“人有言,挈瓶之知(智),不失守器。” |
挈瓶之智,守不假人 | 挈瓶:汲水用的小瓶。僅有一點挈瓶汲水的淺薄見識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職守。 | 明·歸有光《乞休申文》:“挈瓶之智,守不假人。” |
挈瓶小智 | 挈瓶:汲水用的瓶;智:智慧。比喻膚淺微薄的見識。 | 《南齊書·劉善明傳》:“徒以挈瓶小智,名參佐命,常恐朝露一下,深思不酬。” |
挈領提綱 | 挈衣之領,提網之綱。比喻抓住要領。 | 清·陶澍《重刻<張太岳先生全集>序》:“江陵張文忠公起而振之,挈領提綱,綜核名實,法肅于廟堂之上,而令行于萬里之外。” |
綱提領挈 | 提起網綱,挈住裘領。比喻抓住要領。 | 明 宋濂《〈杜詩舉隅〉序》:“一覽之頃,綱提領挈,不待注釋而其大旨煥然昭明矣。” |
掎挈司詐 | 掎挈:指摘;司:同“伺”,偵候;詐:欺詐。抓住人家過錯,等待機會來陷害。 | 戰國·趙·荀況《荀子·議兵》:“掎挈司詐,權謀傾覆,未免盜兵也。” |
扶老挈幼 | 扶:挽著;挈:提攜,帶領。攙著老人,領著小孩。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8回:“所過州縣,分毫不擾,鄉村百姓,扶老挈幼,燒香羅拜迎接。” |
綱挈目張 | 指撒網時,舉起網上的大繩,所有網眼都張開。比喻抓住主要環節,以帶動其余;或抓住要領,條理分明。同“綱舉目張”。 | 清 魏源《道光丙戌海運記》:“于是南北并舉,綱挈目張。” |
挈瓶之知,不失守器 | 挈瓶:汲水用的小瓶。僅有一點挈瓶汲水的淺薄見識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職守。 | 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挈瓶之知,不失守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