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矜的成語
有關矜的成語
有關矜的成語共收錄43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伐功矜能 | 伐、矜:夸耀。指吹噓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 《史記·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 |
矜名妒能 | 矜:夸耀;妒:嫉妒。夸耀自己的名聲而嫉妒賢能。 | 《后漢書 崔骃傳》:“其達者或矜名妒能,恥策非己,舞筆奮辭,以破其義。” |
矜功伐能 | 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勞和才能。 | 三國 魏 劉劭《人物志 卷下 釋陵人》:“彼小人則不然,矜功伐能,好以陵人。” |
自矜其勇 | 矜:自以為賢能。自以為勇敢過人。 | 明·周承邦《兵家要領·戒驕篇》:“驕則自高其功,自神其智,自矜其勇。” |
哀矜勿喜 | 哀矜:憐憫。指對遭受災禍的人要憐憫,不要幸災樂禍。 | 春秋 魯 孔丘《論語 子張》:“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
矜持不茍 | 矜持:保持莊嚴的態度;不茍:不草率。端莊嚴謹,毫不馬虎。 | 方志敏《清貧》:“而矜持不茍,舍己為公,卻是每個共產黨員具備的美德。” |
哀矜懲創 | 哀矜:憐憫。憐憫又懲罰。 | 宋 蘇軾《刑賞忠孝之至論》:“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 |
矜名嫉能 | 矜:夸耀;嫉:嫉妒。夸耀自己的名聲而嫉妒賢能。 | 漢 崔寔《政論》:“其達者或矜名嫉能,恥善策不從己出,則舞筆奮辭,以破其義。” |
負地矜才 | 謂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負驕矜。 | 《南史·蔡凝傳》:“他日,后主謂吏部尚書蔡徵曰:‘蔡凝負地矜才,無所用也。’” |
矜功自伐 | 以為功高而自我夸耀 | 《晉書 陸機傳》:“冏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讓,機惡之,作《豪士賦》以刺焉。” |
矜功伐善 | 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形容極不虛心。 | 《晉書 段灼傳》:“艾性剛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協同朋類,輕犯雅俗,失君子之心。” |
業業矜矜 | 小心謹慎貌。 | 《宋書·明帝紀》:“業業矜矜,若履冰谷,思與億兆,同此維新。” |
矜智負能 | 矜:夸耀。夸耀智能和才能。 | 宋 陸九淵《與包顯道書》:“此理茍明,則矜智負能之人,皆將失其窟宅。” |
矜矜業業 | 認真踏實,一絲不茍 | 晉·陳壽《三國志·高堂隆傳》:“是以古先哲王,畏上天之明命,循陰陽之逆順,矜矜業業,惟恐有違。” |
矜能負才 | 矜:自夸。自以為才華橫溢,能力超群。 | 《晉書·唐彬傳》:“鄧艾忌克詭狹,矜能負才,順從者謂為見事,直言者謂之觸迕。” |
負材矜地 | 見“負地矜才”。 | 《文選·劉孝標〈辯命論〉》作者“劉孝標”唐·李善注:“[孝標]負材矜地,自謂坐致云霄,豈圖逡巡十稔而榮慚一命。” |
不矜不伐 | 矜:自夸;自大;伐:自我夸耀。不驕傲自大;不夸耀自己。 | 《尚書 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
好自矜夸 | 矜:自以為賢能。驕傲自滿,喜歡夸耀自己。 | 《周書·宣帝紀》:“好自矜夸,飾非拒諫。” |
矜句飾字 | 矜:慎重;飾:整飾。形容寫文章時字斟句酌,十分慎重。 | 清·周亮工《書影》第六卷:“彼以句字為辭,而不知古之所謂辭命辭章者,指其首尾結撰,而通謂之辭,非如今人以矜句飾字為辭也。” |
矜糾收繚 | 形容驕傲、急躁、暴戾。 | 《荀子 議兵》:“旁辟曲私之屬為化而公,矜糾收繚之屬皆為之化而凋。” |
矜愚飾智 | 裝作有智慧,在愚人面前夸耀自己。 | 莊周《莊子 山木》:“ 飾知(智)以驚愚。” |
自矜功伐 | 指居功自傲。 | 《漢書 陳涉項籍傳贊》:“[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 |
矜功負勝 | 矜:自以為賢能;負:抑指,享有。自夸有戰功,以為可以獲取勝利。 | 《魏書·崔延伯傳》:“延伯矜功負勝,遂唱議先驅。” |
不矜細行 | 指不注重小事小節。 | 語出《書 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
孤獨矜寡 | 泛指無依無靠的人。 | |
矜貧恤獨 | 矜:憐憫;恤:周濟;獨:老年無子的人。憐憫救助貧苦和孤獨的人。 | 《魏書 高閭傳》:“甄忠明孝,矜貧恤獨,開納讜言,抑絕讒佞。” |
矜己任智 | 矜:夸耀;智:聰明。夸耀自己,顯示才智。 | 晉·陸機《丞相箴》:“矜己任智,是蔽是欺。” |
矜牙舞爪 | 矜:通“兢”,動。形容猙獰兇猛。 | 明·劉基《題群龍圖》:“峽外六龍獰以兇,矜牙舞爪趹戰攻。” |
矜己自飾 | 矜:夸耀;自飾:自己頌揚。夸耀稱贊自己。 | 《后漢書 鄭興傳》:“囂矜己自飾,常以為西伯復作,乃與諸將議自立為王。” |
飾智矜愚 | 裝作有智慧而在無知者面前夸耀。 | 先秦 莊周《莊子 山木》:“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 |
矜功不立 | 矜:自夸。自以為能立大功而大功必不成。 | 《戰國策 齊策四》:“故曰:'矜功不立,虛愿不至。'此皆幸樂其名,華而無其實德者也。” |
矜寡孤獨 | 矜:同“鰥”,老而無妻的人;寡:寡婦;孤:孤兒;獨:獨身。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獨居無靠的人。 | 西漢·戴圣《禮記·禮運》:“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
矜情作態 | 作態:故意作出一種姿態。故意做作。 | 清·袁枚《隨園詩話》第九卷:“此子矜情作態,局面太小。” |
矜平躁釋 | 指心平氣和,有涵養。 | 《負曝閑談》第十三回:“就以陳鐵血這樣的矜平躁釋,也要被他們鼓動起來,其余初出茅廬的少年子弟,是更不用說了。” |
奮矜之容 | 奮:振起,發揚;矜:自以為是;容:容貌,儀容。自以為比別人有能耐的一種驕傲表現。 | 戰國·趙·荀況《荀子·正名》:“有兼聽之明,而無奮矜之容,有兼復之厚,而無伐德之色。” |
矜功恃寵 | 矜:自高自大。自夸功高,依仗恩寵。 | 《魏書 王衛儀傳》:“太祖以儀器望,待之尤重,數幸其第,如家人禮。儀矜功恃寵,遂與宜都公穆崇謀為亂。” |
矜夸凌上 | 矜夸:夸耀自己的長處;凌:欺凌,侵犯。自尊自大,欺凌上級。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孫楚矜夸凌上,陸機犯順履險。” |
矜奇立異 | 矜:夸耀;異:不同。炫耀奇特,標榜新異 | 林紓《<慎宜軒文集>序》:“所著《慎宜軒文》若干篇,氣專而寂,澹宕而有致,不矜奇立異,而言皆衷于名理。” |
矜世取寵 | 矜:夸耀;寵:榮耀。炫耀才華,博取時譽。 | 宋·曾鞏《徐復傳贊》:“歸于退求諸己,不矜世取寵,余論次復事,頗采其意云。” |
矜才使氣 | 矜:自夸;自負;使氣:意氣用事。以才華自負;意氣用事;盛氣凌人。 | 清 昭槤《嘯亭雜錄 黃雅林》:“先生學問淵博,矜才使氣,醫卜藝術之書,無不周覽。” |
矜貧救厄 | 矜:憐憫。憐憫救濟遭受貧窮苦難的人。 |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卷四十:“與窮恤寡是一藥,矜貧救厄是一藥。” |
恃才矜己 | 恃:依靠,憑借;矜:自以為賢能。自恃才能,驕矜自負 | 《隋書·煬帝紀下》:“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內懷險躁,外掩其過。” |
矜功負氣 | 矜:自恃。自以為有功而賭氣。 | 《晉書 王渾王浚唐彬傳論》:“或矜功負氣,或恃勢驕陵,競構南箕,成茲貝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