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苞的成語
有關苞的成語
有關苞的成語共收錄11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含苞待放 | 形容花朵將要開放時的形態。也比喻將成年的少女。 | 清 李汝珍《鏡花緣》:“又命摧花使者,往來保護,以期含苞吐萼之時,加之呈妍。” |
松茂竹苞 | 比喻興盛繁榮。 | 《詩·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
盤石桑苞 | 盤石:大石;桑苞:即苞桑,根深柢固的桑樹。比喻安穩牢固。 | 《易 否》:“系于苞桑。”孔穎達疏:“苞,本也。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則牢固也……桑之為物,其根眾也,眾則牢固之義。” |
含苞欲放 | 苞:花苞;欲:將要;放:開放。花骨朵即將開放。比喻少女的青春。也作“含苞待放”。 | 清·李汝珍《鏡花緣》:“又命摧花使者;往來保護;以期含苞吐萼之時;加之呈妍。” |
苞籠萬象 | 苞:通“包”,包含;籠:收羅;象:形狀,樣子。包含容納一切。形容內容豐富,無所不包。 | 隋·劉善經《四聲論》:“夫四聲者,無響不到,不言不攝,總括三才,苞籠萬象。” |
竹苞松茂 | 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門興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 《詩經 小雅 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
苞苴竿牘 | 苞苴:蒲包,指贈送的禮物,引申為賄賂;竿牘:竹簡為書,指書信,這里特指請托信。指攜著禮物帶著書信,去探訪人。指行賄請托。 | 先秦 莊周《莊子 列御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 |
含苞未放 | 苞:花苞;放:開放。形容花朵將要開放。也比喻將成年的少女。 | 老舍《四世同堂》:“妞子還是一朵含苞未放的鮮花兒呢。” |
含苞吐萼 | 苞:花未開時包著花骨朵的葉片;萼:在花瓣下部的一圈葉狀綠色小片。形容花朵即將開放的狀態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又命摧花使者,往來保護,以期含苞吐萼之時,加式呈妍。” |
苞藏禍心 | 苞:通“包”,包藏;禍心:害人之心。心里暗藏著不可告人的壞主意。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陰懷妒害,苞藏禍心,弗可以承天命。” |
苞苴公行 | 苞苴:蒲包,指饋贈的禮物;公行:公開。公開用金錢、財物賄賂別人。 | 戰國·趙·荀況《荀子·大略》:“苞苴行與?讒夫興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