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狡的成語
有關(guān)狡的成語
有關(guān)狡的成語共收錄9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狡兔三窟 | 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別多;用來躲避災(zāi)難禍患。現(xiàn)多比喻掩蓋的方法多;隱身的計劃周密。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fù)鑿二窟。” |
矢口狡賴 | 死也不肯承認。 | |
狡兔死,良犬烹 | 比喻給統(tǒng)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同“狡兔死,良狗烹”。 | 《東周列國志》第八三回:“吾聞‘狡兔死而良犬烹’。敵國如滅,謀臣必亡。” |
狡焉思啟 | 《左傳·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啟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國蔑有?”謂懷貪詐之心圖謀侵人之國。后亦以“狡焉思肆”、“狡焉思逞”指懷貪詐之心妄圖逞其陰謀。 | 《左傳·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啟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國蔑有?” |
狡兔死,良狗烹 | 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tǒng)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 | 《韓非子 內(nèi)儲說左下》:“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狡焉思肆 | 見“狡焉思啟”。 | 晉·潘岳《關(guān)中詩》:“蠢爾戎狄,狡焉思肆。” |
狡兔三穴 | 見“狡兔三窟”。 | 《宋史·河渠志》:“乃是狡兔三穴,自為潛身之計。” |
狡焉思逞 | 見“狡焉思啟”。 | 康有為《上清帝第二書》:“諸夷以中國之易欺也,法人將問滇桂,英人將問藏粵,俄人將問新疆,德、奧、意、日、葡、荷皆狡焉思逞。” |
奸狡詭譎 | 奸:奸詐;狡:狡猾;詭譎:狡猾。指為人奸詐狡猾。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四卷:“卻說城中有一人姓張,名委,原是個宦家子弟,為人奸狡詭譎,殘忍刻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