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凡的成語
有關凡的成語
有關凡的成語共收錄53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舉例發凡 | 發凡:揭示全書的通例。指分類舉例,說明全書的體例。 | 晉 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預:預先,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自命不凡 | 自稱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 清 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婁縣沈童者,年甫冠,習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長虹之概。”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9回:“瞧我這凡夫俗子,不能交通神明,所以夢都沒有一個。” |
超凡入圣 | 凡:凡人;普通人。超越凡俗;進入圣賢境界。后來多指學術、技藝、修養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 | 宋 朱熹《朱子全書》第八卷:“就此理會得透,自可超凡入圣。” |
肉眼凡夫 | 肉眼:佛經中說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夫:指凡人。指塵世平常的人。 | 元 范子安《竹葉舟》第一折:“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 |
凡偶近器 | 謂平庸之輩;普通人才。 | 《后漢書·文苑傳下·邊讓》:“使讓生在唐虞,則元凱之次,運值仲尼,則顏冉之亞,豈徒俗之凡偶近器已者哉!” |
器宇不凡 | 器宇:指儀表,氣度。不凡:不平凡,不尋常。形容儀表、風度很不平常。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玄德視其人,松形鶴骨,器宇不凡。” |
凡桃俗李 | 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 明·王冕《題墨梅圖》:“凡桃俗李爭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豫:通“預”,事先準備。指做任何事情,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不同凡響 | 凡響:平凡的音樂;不同于平凡的音樂。原指演唱特別出色;后泛指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 | 高云覽《小城春秋》第四章:“他那雙炯炯的攝人魂魄的眼睛,聰明的人一定會看出這是個不同凡響的人物。” |
凡胎俗骨 | 凡:平庸,尋常。指人間普通平庸的人。 | 明·無名氏《蕉帕記》第三出:“向來偏覓多人,皆系凡胎俗骨,無可下手。” |
不知凡幾 | 凡:總共。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指同類的事物很多。 | 清 顧炎武《錢糧論上》:“其逃亡或自盡者,又不知凡幾也。” |
凡胎濁骨 | 指人間普通的,平庸的人。 | 元·無名氏《村樂堂》第一折:“我和這等愚眉肉眼難相瞅,凡胎濁骨難相守。” |
常鱗凡介 | 一般的魚類、貝類。比喻平凡的人。 | 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匯儔也。” |
仙凡路隔 | 上天和人世無路相通。比喻親友被隔絕,無法相會。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9回:“揉著眼睛,細想昨夜又不曾夢見,可是‘仙凡路隔’了。” |
志趣不凡 | 不凡:不尋常,不平凡。志向很不平常。形容超凡。 | 《晉書·阮修傳》:“梁國張偉,志趣不常,自隱于屠釣。” |
舉止不凡 | 舉動不平凡。形容人的行為動作非同一般,與眾不同。 | 清 壯者《掃迷帚》第五回:“昨見二君舉止不凡,詢及棧主,始知兄即吳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問此位名姓?” |
超凡出世 | 超越凡俗,離開塵世。 | 元·馬鈺《清心鏡·嘆世》“廝是非,講閑氣。豈悟修行,超凡出世。” |
磊落不凡 | 心胸坦蕩,不同凡響。 | 《太平廣記·雜錄二·王琚》:“及與語,磊落不凡,問其姓,乃王琚也。” |
凡夫肉眼 | 比喻缺乏觀察人的眼光。也比喻平凡的見識。 | 《法華經》:“凡夫淺識,深著五欲。” 唐·玄奘譯《贊彌勒四禮文》:“凡夫肉眼未曾識,為現千尺一金軀。” |
氣宇不凡 | 氣:氣質;氣宇:儀表。氣質和風度不同一般。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22回:“圣上見他有三旬以內年紀,氣宇不凡,舉止合宜。” |
肉眼凡胎 | 迷信的說法,指塵世平常的人。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63回:“寡人肉眼凡胎,只知高徒有力量,拿住妖賊便了;豈知乃騰云駕霧之上仙也。” |
品貌非凡 | 品貌:人品和容貌;非凡:不同尋常。品行相貌都超出一般。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四回:“世兄品貌非凡,將來是要一定發達的。” |
越凡遺世 | 超越凡俗,脫離世俗社會。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7卷:“每進一卮,侍女們八音齊奏,音調清和,令人有越凡遺世之想。” |
氣度不凡 | 氣:氣質。氣質和風度不同一般。 | 王朔《空中小姐》:“我那時的確也有些氣度不凡。” |
發凡舉例 | 發凡:揭示全書的通例;舉:提出。指舉例以闡明要點。說明全書通例。 | 明·焦竑《玉堂叢語·纂修》:“時編摩之士,皆山林布衣,發凡舉例,一仰于濂。” |
楚楚不凡 | 形容人才出眾,不同尋常。 | 清·袁枚《與何獻葵明府書》:“幸為小女擇得一婿,楚楚不凡,差強人意。本求西子,翻得東床,想彼蒼亦‘與這齒者去其角’之意也。” |
抱負不凡 | 抱負:遠大的志向。指有遠大的志向,不同一般。 | 宋 樓鑰《績溪縣尉樓君墓志銘》:“念吾兄抱負不凡,不見于用。” |
前目后凡 | 目:細目;凡:概略。《春秋》的一種筆法,一件事在文中重復出現,對前者詳加說明,后者概略敘述。 | 《公羊傳·僖公五年》:“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戴。諸侯何以不序?一事而再見者,前目而后凡也。” |
一表非凡 | 儀表和普通人不一樣。形容人的外表英俊;氣度不凡;氣宇軒昂。 | 明 吳承恩《西游記》:“適才有東土大唐差來拜佛取經的一個和尚,倒換關文,卻一表非凡。” |
百凡待舉 | 無數事情都等待興辦。 | 平佚《臨時政府成立記》:“而滬軍陳都督,復以民軍倡義伊始,百凡待舉,無總機關以代表全國,外人疑慮,交涉為難。” |
發凡起例 | 發凡:提示全書的通例。指說明全書要旨,擬定編寫體例。 | 晉·杜預《春秋左傳序》:“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 |
豐標不凡 | 風度儀表不同于一般。形容風度出眾。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7卷:“有個聞舍人,下在本店,豐標不凡,愿執箕帚。” |
革凡成圣 | 革除凡習,成為圣哲。 | 南朝·梁武帝《敕舍道事佛》:“老子、周公、孔子等雖是如來弟子,而為化既邪,止是世間之善,不能革凡成圣。” |
出世超凡 | 超出塵世和凡俗。舊指脫離世俗生活,上升到仙界。 | 元·馬致遠《黃梁夢》第一折:“你有那出世超凡神仙分,系一條一抹絳,帶一頂九陽巾,君敢著你做真人。” |
自負不凡 | 自恃高明,不同尋常。 | 宋 趙令畤《侯鯖錄》卷四:“曾子固曰:‘王平甫熙寧癸丑歲直宿崇文院……夢覺時禁中已鳴鐘,平甫頗自負不凡,為詩記之。’” |
凡胎肉眼 | 凡人的只能看見塵俗世界的眼睛。 | 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見國色天香?” |
卓犖不凡 | 卓犖:特出。指才德超出常人,與眾不同。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15回:“君家兄弟皆卓犖不凡,正合用著,尋人實在不難。” |
濁骨凡胎 | 凡人的重濁軀體。指塵世之人。 | 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二折:“休道是濁骨凡胎,便是釋迦佛也惱下蓮臺。” |
轉凡為圣 | 將平常人轉化為圣人。 | 宋·釋延壽《宗鏡錄》:“還丹一粒,轉鐵為金;至理一言,轉凡為圣。” |
超絕非凡 | 智力或精神道德狀況或力量超群或超過常人。 | |
凡胎濁體 | 見“凡胎濁骨”。 | 元·昊昌齡《張天師》第一折:“念小生凡胎濁體,怎敢和仙子陪奉?” |
超凡脫俗 | 超出常人,脫離凡俗。指與眾不同。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3章:“眼睛里閃爍著超凡脫俗的光芒,艱難地爬蜒著走向圣地麥加……” |
素門凡流 | 素門:寒門。指寒門之族,平凡之輩。 | 南朝·梁·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臣素門凡流,輪翮無取。” |
入圣超凡 | 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達到圣賢的境界。形容學識修養達到了高峰。 | 唐 呂巖《七言之二》:“舉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勝弗為難。” |
濁質凡姿 | 凡庸的姿質。 | 清·洪昇《長生殿·聞樂》:“想我濁質凡姿,今夕得到月府,好僥幸也。” |
出凡入勝 | 指超出了一般,進入了極高的境界。形容造詣精深,也指超脫世俗進入仙界。 | 《雍熙樂府 第三卷 端正好(我恰才出塵寰)》:“點化的長生出凡入勝,這便是俺仙家百世功能。” |
吐屬不凡 | 吐屬:談吐。形容談吐出眾,不同一般。 | 曾樸《孽海花》第三回:“開道闊達,吐屬不凡。” |
革凡登圣 | 見“革凡成圣”。 | 隋煬帝《答釋智顗遺旨書》:“世世生生,師資不闕,革凡登圣,給侍無虧。” |
凡才淺識 | 才能平庸,識見膚淺。 | 清·陳用光《上翁學士書》:“用光凡才淺識,無所比數。” |
發凡言例 | 發凡:揭示全書的通例。分類舉例以說明書的體例。 | 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 |
襲凡蹈故 | 襲:因襲;蹈:蹈襲。因襲俗套,循蹈舊軌。 | 明·方孝孺《與舒君書》:“世人或不察其立辭之說,而徒取其所謂襲凡蹈故,綴緝成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