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巖的成語
有關巖的成語
有關巖的成語共收錄18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重巖疊障 | 山峰一個連著一個,連綿不斷。 | 唐 徐光溥《題黃居寀秋山圖》:“秋來奉詔寫秋山,寫在輕綃數幅間;高低向背無遺勢,重巒疊嶂何孱顏。” |
巖穴之士 | 指隱士。古時隱士多山居,故稱。 |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其君見好巖穴之士,所傾蓋與車以見窮閭隘巷之士以十數,伉禮下布衣之士以百數矣。” |
千巖萬谷 | 形容峰巒、山谷極多。 | 宋·吳自牧《夢梁錄》:“宮有五洞交扃,九峰回挹千巖萬谷,秀聚其中。” |
巖棲穴處 | 指隱居深山洞穴之中。 | 語出《韓非子 詭使》:“而士有二心私學,巖居穴處,托伏深慮,大者非世,細者惑下。” |
巖棲谷隱 | 指隱居山谷之中。亦作“巖棲谷飲”。 | 宋葉適《總干黃公行狀》:“士不遇,巖棲谷隱,姓名淪滅,其常也。” |
巖棲谷飲 | 見“巖棲谷隱”。 | 明·張居正《得道長生頌》:“故巖棲谷飲、絕粒噏精者,守形之士也。” |
重巖迭障 | 山峰一個連著一個,連綿不斷。 | 唐 徐光溥《題黃居寀秋山圖》:“秋來奉詔寫秋山,寫在輕綃數幅間;高低向背無遺勢,重巒迭嶂何孱顏。” |
巖居穴處 | 指隱居深山洞穴之中。 | 語出《韓非子 詭使》:“而士有二心私學,巖居穴處,托伏深慮,大者非世,細者惑下。” |
千巖競秀 | 巖:山崖;競:競賽。重山疊嶺的風景好象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麗。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 |
枕巖漱流 | 同“枕石漱流”。 | 南朝·宋·謝靈運《游名山志》:“俗議多云,歡足本在華堂,枕巖漱流者乏于大志,故保其枯槁。余謂不然。” |
巖居谷飲 | 在山洞里居住,喝山谷里的水。指隱居生活。 |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單豹倍世離俗,巖居谷飲,不衣絲麻,不食五谷。” |
萬壑千巖 | 形容峰巒、山谷極多。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 |
搜巖采干 | 比喻多方搜求民間遺才。 | 《魏書 段承根傳》:“剖蚌求珠,搜巖采干。野無投綸,朝盈逸翰。” |
千巖萬壑 | 形容山巒連綿,高低重迭。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 |
巖居川觀 | 居于巖穴而觀賞川流。形容隱居生活悠閑自適,超然世外。 | 《史記 范雎蔡澤列傳》:“君何不以此時歸相印,讓賢者而授之,退而巖居川觀。” |
重巖迭嶂 | 見“重巖迭嶂”。 | |
重巖疊嶂 | 形容山嶺重重疊疊,連綿不斷。 | 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 江水二》:“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
筑巖釣渭 | 筑巖:商朝大臣傅說在傅巖從事版筑;釣渭:呂尚在渭水邊垂釣。指賢士隱居待時。 |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第18卷:“史臣至比之為筑巖釣渭,亦過矣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