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惜的成語
有關惜的成語
有關惜的成語共收錄41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惜指失掌 |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個指頭而失掉一個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 《南史 阮佃夫傳》:“佃夫拂衣出戶,曰:‘惜指失掌邪?’” |
憐香惜玉 | 憐、惜:愛護;愛憐;香、玉:比喻美女。比喻男子對美女的溫存、憐愛。 | 元 賈仲名《金安壽》:“兩下春心應自懂,憐香惜玉,顛鸞倒鳳,人在錦胡同。” |
怨離惜別 | 怨:幽怨。形容離別之際的愁緒和依依惜別的心情。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兩下里怨離惜別,分外恩情,一言難盡。” |
愛惜羽毛 | 羽毛:比喻人的聲望。比喻為珍惜自己的名聲,行事十分謹慎。 | 西漢 劉向《說苑 雜言》:“夫君子愛口,孔雀愛羽,虎豹愛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td> |
寸陰是惜 | 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也應當愛惜。表示時間極其寶貴。 | 南朝·梁·周興嗣《千文字》:“尺壁非寶,寸陰是競?!?/td> |
依依惜別 | 依依:留戀且不忍分離的樣子;惜別:舍不得分別。形容十分留戀;舍不得分開。 | 宋 陸游《舟中對月》:“百壺載酒游凌云,醉中揮袖別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別,誰似峨嵋半輪月。” |
不惜代價 | 為得到某種東西或實現某個目標而不吝惜付出錢物、精力等。 | 林斤瀾《山深海闊》:“如若過于勉強,甚至到了不惜代價的地步,我一定是勸他淡薄些?!?/td> |
惜玉憐香 | 比喻對女子體貼愛護。 | 元 張可久《普天樂 收心》曲:“關心三月春,開口千金笑,惜玉憐香何時了?!?/td> |
不惜血本 | 為了達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費的代價。 | 王朔《誰比誰傻多少》:“為了不讓顧客恐懼,我們是不惜血本?!?/td> |
惜分陰 | 陰:光陰;分陰:很短的時間。形容極其珍稀光陰。 | 《晉書·陶侃傳》:“大禹圣者,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 |
惜墨如金 | 惜:愛惜;墨:寫字用的墨。愛惜墨就像金子一樣。指不輕易動筆。 | 宋 費樞《釣磯立談》:“李營丘惜墨如金。” |
不惜一切 | 為了達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費的代價。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張彪就像撲滅荒火一樣,不惜一切地正在大搞抄家、分斗運動?!?/td> |
輕憐疼惜 | 見“輕憐重惜”。 | |
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 | 惺惺:指聰慧的人。聰明人愛惜聰明人,好漢珍惜好漢。比喻同類的人互相愛惜、同情。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古人有言:‘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量這一個潑男女,腌臜畜生,終作何用!” |
自惜羽毛 | 比喻為珍惜自己的名聲。 | |
惺惺相惜 | 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愛護、同情、支持。 | 元 王實甫《西廂記》:“他若是共小生,廝覷定,隔墻兒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td> |
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 指拋棄覺得可惜,但吃起來沒有味道。讓人陷于進退兩難中。 |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td> |
在所不惜 | 惜:吝惜。決不吝惜。 | 清 金念劬《避兵十日記》:“果能擺城固守,區區民房原在所不惜?!?/td> |
寸陰可惜 | 寸陰:指短暫的時間;惜:愛惜。一寸光陰也應當愛惜。形容時間極其寶貴。 | 清·朱彝尊《朱翁六十壽序》:“人生世上,寸陰可惜,豈可晷刻偷安耶!” |
愛日惜力 | 珍惜時間,不虛擲精力。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孫和傳》:“且志士愛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恥非其次?!?/td> |
惺惺惜惺惺 | 惺惺:指聰慧的人;惜:愛惜。比喻同類的人互相愛惜。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古人有言:‘ 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窟@一個潑男女……眾豪杰且請寬心。” |
惜客好義 | 謂好客仗義。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五回:“我只道你們弟兄心志不堅,原來真個惜客好義?!?/td> |
輕憐重惜 | 形容百般憐愛。 | |
死不足惜 | 足:值得;惜:吝惜或可惜。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沒有價值。 | 《宋史·蘇洵傳》:“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至于必敗?!?/td> |
棄之可惜 | 扔掉它未免可惜。 |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td> |
好漢惜好漢 | 惜:愛惜。指才能品行相同的人互相敬重。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2回:“我與將軍以勇力齊名,好漢惜好漢,何忍自相戕賊乎?” |
不惜本錢 | 為了達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費的代價。 | 鄧小平《關于今后進入新區的幾點意見》:“但在建立時應不惜本錢抽調干部及若干部隊以作骨干?!?/td> |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 味:滋味。吃起來沒有滋味,丟掉它又可惜。形容東西無大用處但又舍不得拋棄。 |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
輕憐痛惜 | 見“輕憐重惜”。 | |
惜孤念寡 | 惜:愛惜。愛憐孤寡。 | 元·張廷玉《看錢奴》第一折:“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我可也舍的,則是圣賢可憐見我?!?/td> |
惜老憐貧 | 惜:愛惜;憐:哀憐;同情。愛護老年人;憐憫窮苦人。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9回:“我們太太最是惜老憐貧的,比不得那個狂三詐四的那些人?!?/td> |
武人不惜死 | 惜:吝惜。指武官不怕死。 | 《宋史·岳飛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td> |
憐貧惜老 | 同情愛護貧窮的、年老的人。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2回:“難得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們,連這樣憐貧惜老照看我?!?/td> |
不惜工本 | 指舍得出本錢。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姓方的瞧著眼熱,有幾家該錢的,也就不惜工本,公開一個學堂?!?/td> |
惜墨若金 | 惜:愛惜。愛惜墨就像金子一樣。指不輕易動筆。 | 清·張岱《又枯木竹石臂閣銘》:“運筆如鐵,惜墨若金?!?/td> |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 惜:愛惜。愛惜衣服,才有衣服穿;愛惜糧食,才有糧食吃。指珍稀財物不浪費。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三卷:“怎么說福不可享盡?常言道:‘惜衣有衣,惜食有食?!?/td> |
憐孤惜寡 | 憐:哀憐,同情;惜:憐惜。憐憫同情孤苦無依的孤兒寡婦。 | 明·徐元《八義記·趙宣訓子》:“憐孤惜寡念貧窮,今日收留我運通。” |
惜字如金 | 謂極其節省文字,不多費筆墨。 |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格局》:“文章所忌者,開口罵題。便說幾句閑文,才歸正傳,亦未嘗不可,胡遽惜字如金,而作此鹵莽滅裂之狀也!” |
惜財如命 | 指把錢財看得極重,生活過分地節儉。 | |
惜香憐玉 | 惜:愛惜;憐:憐惜;香、玉:比喻美女。比喻男子對美女的溫存與憐愛。 | 元·無名氏《端正好·相憶》套曲:“惜香憐玉那情歡,端的是心無厭,錦帳內效鶼鶼?!?/td> |
禹惜寸陰 | 指禹勤于治水,愛惜光陰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