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阻的成語
有關阻的成語
有關阻的成語共收錄16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推三阻四 | 找各種借口推托、阻撓。 |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這事情應難、應難造次。” |
暢通無阻 | 暢:不停滯;暢利地。毫無阻礙地通行或通運。多指事情能順利地進行。 |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打通了安合公路,使北路的進軍暢通無阻。” |
艱難險阻 | 險阻:險惡阻塞的地方。指前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危險和阻礙。 |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 |
風雨無阻 | 不受刮風下雨的阻礙。指預先約好的事情,一定按期進行。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黃秀才徼靈玉馬墜》:“黃秀才從陸路短船,風雨無阻,所以趕著了。” |
關山阻隔 | 關隘山嶺阻擋隔絕。形容路途艱難,往來不易。 | 元 鄭德輝《 梅香》第一折:“不爭他回家去呵,路途艱難,關山陰隔,這親事幾時得就。” |
七推八阻 | 比喻有意為難。 | 明 高明《琵琶記 蔡公逼試》:“我教你赴選,也只是要改換門閭,光顯祖宗,你卻七推八阻,有這許多說話。” |
負阻不賓 | 猶言負固不服。 |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毗佐危國,負阻不賓。” |
東攔西阻 | 指極力阻攔。 | 《雪巖外傳》第十回:“眾家人聽說,忙東攔西阻的教他們止聲。” |
暢行無阻 | 毫無阻礙地通行或通過。 |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鏟除這兩方面的禍根,才能使黨在團結全黨同志和團結全國人民的偉大事業中暢行無阻。” |
阻山帶河 | 靠山環河。指形勢險要。 | 《漢書 項籍傳》:“秦民失望。于是韓生說羽曰:‘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肥饒,可都以伯。’” |
險阻艱難 | 險阻:危險和障礙。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危險和障礙。 | 《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嘗之矣。” |
通行無阻 | 阻:阻礙。順暢通行,沒有阻礙。 | 鄒韜奮《抗戰以來·審查父老對社會科學也有貢獻》:“這種新發明恐怕只能在現狀下的中國可以通行無阻。” |
千推萬阻 | 推:推拖。阻:阻攔。多次推拖阻攔。形容百般推辭、拒絕。 | 明·朱權《荊釵記》第四十六出:“鄧尚書說親,直恁千推萬阻;見王太守樂意,卻不顧五典三綱。” |
阻兵安忍 | 阻:倚仗;阻兵:仗恃手握兵權;安忍:安于做殘忍的事情。形容行兇作惡而有恃無恐。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 |
負隅依阻 | 負:依仗;隅:同“嵎”,角落或山勢彎曲險要之處。憑恃地勢的險阻,進行抵抗或固守。 | 漢·馬融《廣成頌》:“負隅依阻,莫敢嬰御。” |
東推西阻 | 推:推諉;阻:阻撓。找各種借口推托、阻撓。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五回:“都氏只是揀精剔肥,東推西阻,媒婆說得丑些,又落得好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