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覽的成語
有關(guān)覽的成語
有關(guān)覽的成語共收錄14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一覽無余 | 覽: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紆余委曲,若不可測。” |
博覽群書 | 覽:觀看;閱讀。廣泛閱讀各種書籍。形容學(xué)識淵博。也作“博覽群籍”。 | 《周書 庾信傳》:“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也。……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
一覽無遺 | 覽:看。遺:遺漏。一眼望去,一切事情都看到了,無一遺漏。亦作“一覽無余”。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紆余委曲,若不可測。” |
博覽五車 | 博:廣博;五車:五車書。廣泛閱讀很多書籍。形容學(xué)識淵博。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卷:“才過子建,貌賽潘安。胸中博覽五車,腹內(nèi)廣羅千古。” |
覽聞辯見 | 指見識多,能說會道。 | 漢 袁康《越絕書 外傳紀(jì)策考》:“為人覽聞辯見,目達(dá)耳通,諸事無所不知。” |
巴三覽四 | 比喻說話拉扯,沒有中心。 | 元 蕭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我說的丁一確二,你說的巴三覽四。” |
耳聞目覽 | 親自聽見和親眼看見的。 | 唐 孫揆《靈應(yīng)傳》:“寶及晡方寤,耳聞目覽,恍然如在。” |
攀今覽古 | 談今說古。談話的內(nèi)容兼及古今。 | 元·周文質(zhì)《斗鵪鶉·詠小卿》套曲:“釋卷挑燈,攀今覽古。” |
博覽古今 | 博:廣博。廣泛閱讀古今書籍。形容學(xué)問淵博。 | 東漢 班固《漢書 成帝紀(jì)贊》:“博覽古今,容受直辭。” |
一覽而盡 | 一看就全都看到了。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紆余委曲,若不可測。” |
朝觀夕覽 | 朝:早晨。早晨看晚上也看。形容對寶貴的東西愛不釋手。 | 唐·張彥遠(yuǎn)《名畫記》:“高平公進(jìn)書畫表曰:‘前代帝王多求遺逸,朝觀夕覽,收鑒于斯。” |
觀山覽水 | 觀:游覽;山、水:指風(fēng)景。游覽、玩賞山水景物。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14回:“我今主意,只教大官人多懷寶鈔,遠(yuǎn)離家門,正好問柳尋花,又好觀山覽水。” |
一覽無馀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申昜,則一覽而盡,故紆馀委曲,若不可測。”后以“一覽無馀”謂一眼即可全見。 | |
兼覽博照 | 猶言明察四方。 | 《后漢書·胡廣傳》:“君以兼覽博照為德,臣以獻(xiàn)可替否為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