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徑的成語
有關(guān)徑的成語
有關(guān)徑的成語共收錄22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徑情直遂 | 徑情:任意、隨心;遂:成功地滿足心愿。隨著自己的意愿;順利地達到目的;獲得成功。 | 《歇冠子 著希》:“夫義,節(jié)欲而治,禮,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徑情而行也。” |
羊腸小徑 | 像羊腸子那樣窄小曲折的小路。形容曲折崎嶇的山路。 | 巴金《家》:“進了這門,他們即發(fā)現(xiàn)一條羊腸小徑躺在竹林中間。” |
徑情直行 | 隨著意愿,順利地得到成功。 | 《歇冠子 著希》:“夫義,節(jié)欲而治,禮,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徑情而行也。” |
徑一周三 | 徑:圓的半徑;周:圓的周長。即圓的半徑與圓的周長比為1:3,比喻兩者相差很遠。 | 《周髀算經(jīng)》上卷:“勾股圓方圖。”漢 趙爽注:“圓徑一而周三。” |
曲徑通幽 | 彎曲的小路通到隱蔽幽深的地方。形容園林曲折幽深。 | 唐 常建《破峙禪院》:“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
直情徑行 | 徑:直;行:從事。憑著自己的意思徑直地去做。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有直情而徑行者,戎狄之道也。” |
大相徑庭 | 徑:門外的路;庭:門院里的地;徑庭:喻相差還很遠。兩者大不相同;相差很遠甚至完全相反。 | 莊周《莊子 逍遙游》:“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
道而不徑 | 道:走路。徑: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險。 | 《呂氏春秋·孝行覽》:“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徑,能全支體以守宗廟,可謂孝矣。” |
別開蹊徑 | 另辟新路;獨創(chuàng)一格。 | 趙誠《中國古代韻書》第六章第一節(jié):“惟其如此,他才更能重視實際,不為傳統(tǒng)所因囿;同時也更富有革新精神,突破舊韻書的束縛,別開蹊徑,編制了一部有革命意義的《中原音韻》。” |
犀舟徑楫 | 犀:堅固;楫:船槳。堅固的船,堅硬的槳。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張衡傳》:“雖有犀舟徑楫,猶人涉卬否,有須是也。” |
行不從徑 | 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為學(xué)走捷徑。 | 戰(zhàn)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譬之出不由門,行不從徑也,以是求利,不亦難乎?” |
獨辟蹊徑 | 辟:開辟;蹊徑:小路。獨自開創(chuàng)一條新路。比喻獨創(chuàng)新的方法或風(fēng)格。 | 清 葉燮《原詩 外篇上》:“抹倒體裁、聲調(diào)、氣象、格力諸說,獨辟蹊徑,而栩栩然自是也。” |
行不由徑 | 徑:小路,引伸為邪路。從來不走邪路。比喻行動正大光明。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 |
另辟蹊徑 | 另外開辟一條路。比喻另創(chuàng)一種風(fēng)格或方法。 | 葉圣陶《倪煥之》:“對于這樣另辟蹊徑的教育宗旨與方法,自己確有堅強的信念。” |
終南捷徑 | 指達到目的地最便捷的途徑。終南:陜西終南山;捷徑:近路。 | 元 盧摯《蟾宮曲 咸陽懷古》:“見終南捷徑休忙,茅宇松窗。” |
徑行直遂 | 隨心愿行事而順利達到目的。語本《禮記·檀弓下》:“有直情而徑行者,戎狄之道也。” | 語出《禮記·檀弓下》:“有直情而徑行者,戎狄之道也。” |
鼪鼯之徑 | 同“鼪鼬之逕”。 | 清·張明弼《冒姬董小宛傳》:“時姬又惡囂,非受縻于炎炙,則必逃之鼪鼯之徑。” |
鼪鼬之徑 | 鼪:黃鼠狼;鼬:指黃鼬之類的動物;徑:小路。黃鼠狼等來往的小路。引申為荒涼偏僻的小道。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蛩然而喜矣。” |
大有徑庭 | 比喻相差很遠,大不相同。 | 莊周《莊子 逍遙游》:“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
統(tǒng)一口徑 | 比喻大家對待問題采取一致的態(tài)度。 | 莫應(yīng)豐《將軍吟》第41章:“聯(lián)合宣傳隊里頭有的工人和戰(zhàn)士似乎有話不敢說,都是統(tǒng)一的口徑。” |
長驅(qū)徑入 | 驅(qū):快跑;長驅(qū):策馬快跑;徑入:直入。迅速向很遠的目的地前進。形容進軍迅猛順利,所向無敵。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徐晃傳》:“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qū)徑入敵圍者。” |
舊家行徑 | 行徑:行為。比喻舊時的行為。 | 明·梅鼎祚《玉合記·逃禪》:“向雞園托跡,虎口逃生,眉愁翠斂,容羞紅潤,怕難藏舊家行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