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照的成語
有關照的成語
有關照的成語共收錄5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照單全收 | 指按照禮單的數目全部接受。 | 清·惜陰堂主人《二度梅》第六回:“俗語說得好:‘人情不在厚薄’,看老夫的情面,不要與他較量,照單全收了罷。” |
吉星高照 | 吉星:指福、祿、壽三星;古人以為吉祥之星。吉祥之星高高照臨。借指能帶來吉祥的人或事物。 | 陳殘云《熱帶驚濤錄》:“那是他在香港當學徒時刺上的,帶有‘吉星高照’之意。” |
回光反照 | 指日落時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時發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興奮。也比喻事物滅亡前夕的短暫興旺。 | 元 楊暹《劉行首》第三折:“陽臺霧鎖,楚岫云遮,棄死歸生,回光返照。” |
照葫蘆畫瓢 | 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 宋·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
囊螢照雪 | 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 《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 九州:指全中國。月亮普照全中國,而人間苦樂不同,少數人過著吃喝玩樂奢侈豪華的生活,好多人卻過著饑寒交迫的苦日子。 | 《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妻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 |
在此存照 | 照:查考,察看。寫下字據保存進來,以作憑證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2回:“執憑公文,在此存照。” |
腹心相照 | 腹心:內心;照:映照,見。以真心相見。比喻彼此很知心,達到心心相印的程度。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一:“這相知只幾樣名色: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 |
照貓畫虎 | 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11回:“這大相公聰明得很,他是照貓畫虎,一見即會套的人。” |
回光返照 | 日落時由于反射作用而發生的天空中短時間發光的現象。比喻人臨死前忽然一陣短暫的神志清醒或精神興奮。也比喻事物衰亡前出現的短暫的興旺現象。 | 元·楊景賢《劉行首》第三折:“棄死歸生,回光返照。” |
囊螢照書 | 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 《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
然糠自照 | 然:同燃,燒;糠:谷殼。燒糠照明。比喻勤奮好學。 | 《南史 顧歡傳》:“鄉中有學舍,歡貧無以受業,于舍壁后倚聽,無遺忘者。夕則然松節讀書,或然糠自照。” |
然糠照薪 | 燒糠照明。比喻勤奮學習。同“然糠自照”。 | 《太平廣記》卷一七五引《李琪》:“明年,丁母憂,因流寓青、齊間,然糠照薪,俾夜作晝,覽書數千卷。” |
照功行賞 | 按照功勞大小給予不同獎賞。 | 明 郭勛《英烈傳》第二十八回:“卿等俱宜協力同心,輔成大事,所有富貴,我當照功行賞。” |
肝膽相照 | 形容對人忠誠;用真心相待。肝膽:比喻真誠的心。 | 宋 文天祥《與陳察院文龍書》:“所恃知己肝膽相照,臨書不憚傾倒。” |
肝膽照人 | 指以赤誠之心待人。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你又怎保得住你那東人父子一定也像你這等肝膽照人,一心向熱的?” |
照本宣科 | 照:按照;本:書本;文本;宣科:原指道士誦讀經文。照著本子念條文。比喻不能隨意發揮;死板地照現成文章或書本宣讀。 | 元 關漢卿《西蜀夢》:“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丹心:赤紅的心,比喻忠心;汗青:指歷史書冊。留取這顆赤膽忠心,永遠在史冊中放光。 |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犀照牛渚 | 比喻洞察幽微。 | 《晉書·溫嶠傳》:“捍溫嶠呴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云其下多怪物,嶠遂燬犀角而照之。” |
風行電照 | 形容迅速威猛。 | 《后漢書·臧宮傳》:“將軍向者經虜城下,震揚威靈,風行電照。然窮冠難量,還營愿從它道矣。” |
山雞照影 | 山雞愛其羽毛,常照水而舞。比喻顧影自憐。 | 宋·黃庭堅《睡鴨》詩:“山雞照影空自愛,孤鸞對鏡不作雙。” |
心照情交 | 見“心照神交”。 | 南朝·梁·任昉《答陸倕感知己賦》:“心照情交,流言靡惑。” |
燭照數計 | 用燭照著,按數計算。比喻料事準確。 | 唐 韓愈《送石處士序》:“若燭照數計而龜卜也。” |
電照風行 | 如電光之照耀,如風之流動。比喻影響甚大。 | 南朝·梁·劉孝標《辯命論》:“電照風行,聲馳海外。” |
西風殘照 | 秋天的風,落日的光。比喻衰敗沒落的景象。多用來襯托國家的殘破和心境的凄涼。” | 唐·李白《憶秦娥》詞:“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
照妖鏡 | 傳說能照出妖魔鬼怪原形的寶鏡。比喻借以看穿陰謀詭計的事物。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1回:“我再出個‘照妖鏡’,打《老子》一句,如打著,還你扇子。” |
照螢映雪 | 利用螢火蟲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讀書,形容刻苦地讀書精神。 | 《晉書·車胤傳》:“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宋齊語》:“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
打個照面 | 指面對面地不期而遇。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折:“剛剛的打個照面,風魔了張解元。” |
福星高照 | 福星:吉祥的星;象征能給人帶來吉祥幸福的人或事物。形容人很幸運;有福氣。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保管你這一瞧,就抵得個福星高照。” |
囊螢照讀 | 用口袋裝螢火蟲,照著讀書。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 《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
燃糠自照 | 比喻勤奮好學。 | 《南史·顧歡傳》:“鄉中有學舍,歡貧無以受業,于舍壁后倚聽,無遺忘者。夕則燃松節讀書,或燃糠自照。” |
孤鸞照鏡 | 比喻無偶或失偶者對命運的傷悼。 | 南朝宋范泰《鸞鳥詩》序:“罽賓王結罝峻祁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能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言。鸞睹形感契,慨然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 |
心照不宣 | 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開說出來。照:明白;宣:宣揚;公開說明。 | 清 曾樸《孽海花》:“張夫人吩咐盡管照舊開輪,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
照人肝膽 | 比喻以赤誠相見。 | 姜可生《送影禪北行》詩:“照人肝膽秦時月,百戰風霜劫后旗。” |
犀燃燭照 | 猶犀照牛渚。 | 清 王韜《使才》:“使臣行轅宜設譯官數員,匯觀各處日報而擷取要略,譯以華文,寄呈總理衙門;則泰西邇日之情形,正如犀燃燭照,無所遁形。” |
照章辦事 | 按照規定辦理事情。 | 陳世旭《將軍鎮》第十章三:“那就更得讓她學會照章辦事。國有國法,院有院規,不然,還得了?” |
文星高照 | 比喻文運亨通。 | 魯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只好偷偷地翻開第一頁,看那題著‘文星高照’四個字的惡鬼一般的魁星像。” |
返視內照 | 原為佛教語。謂用佛性對照檢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 《禪真逸史》第十七回:“澹然凝神靜養一會,早聽四野雞鳴,于是垂目低眉,返視內照。” |
燈臺不自照 | 照:光線射到。比喻人難明自己的短處。 |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三折:“方信道人心未易知,燈臺不自照。” |
返觀內照 | 見“返視內照”。 | 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理十五》:“于此不得其解,而見彼之捐棄物欲,返觀內照,近于切己體察。” |
立此存照 | 立:立下;此:這個;指字據或文書;存:保存;照:察看;查考。立下字據;保存起來;作為憑證。 | 孫犁《談頭條》:“他所寫的《立此存照》等短文,刊物也真的把它們作為補白,作者編者,均不以此為忤。” |
一體知照 | 一體:一律。一律知曉。 | |
覆盆難照 | 覆盆:翻扣著盆子。翻扣著盆子,陽光照不到里面。比喻無處申訴的沉冤。亦作“覆盆之冤”。 | 晉·葛洪《抱樸子·辨問》:“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豈可以圣人所不為,便云天下無仙,是責三光不照覆盆之內也。” |
兼覽博照 | 猶言明察四方。 | 《后漢書·胡廣傳》:“君以兼覽博照為德,臣以獻可替否為忠。” |
心照神交 | 心照:心里了解;神交:忘形之交。心意投合,相知有素的友誼。 | 晉·潘岳《夏侯常侍誄》:“心照神交,惟我與子。” |
同明相照 | 謂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比喻杰出人物得賢者揄揚而聲名更顯。 | 西漢·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同明相照,同類相求。” |
臍脂自照 | 燃起肚臍的脂肪,為自己照明。比喻壞人最終沒有好下場,自作自受。 | |
返照回光 | 佛教語。謂用佛性對照檢查,自我反省。 | 元·李壽卿《度柳翠》第四折:“等柳翠來時,擊響云板,唱兩句道《雨霖鈴》:‘今宵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那其間返照回光,同登大道。” |
照天蠟燭 | 照亮天空的燭光。比喻官吏的明察 | 宋·范鎮《東齋紀事》第四卷:“田元均密諫況,寬厚明辨,其治成都最為聲。……蜀人謂之‘照天蠟燭’,又謂之‘不錯事尚書’。” |
傳神寫照 | 傳神:指優美文學藝術作品描繪的人物生動逼真;寫照:畫像。形容用圖畫或文字描寫人物,能生動逼真地描畫出來。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目精(睛)。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