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由的成語
有關由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由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 指為官聲名很壞,任憑人們笑罵,還是泰然自若當自己的官。 | 《宋史·鄧綰傳》:“笑罵從汝,好官須我為之。” |
必由之路 | 必:一定;由:經過。一定要經過的道路。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宋 朱熹注:“義者行事之宜,謂認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td> |
不由分說 | 由:讓;順 隨;分:辯別。不容許辯爭。 | 元 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折:“怎么不由分說,便將我飛拳走踢只是打?” |
由淺入深 | 從淺到深。 | 清 無名氏《杜詩言志》卷四:“夫詩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題,且由綱及目,由淺入深?!?/td> |
聽天由命 | 聽任事態自然發展變化;不作主觀努力;這是一種宿命論思想。聽:任憑;由:順隨。 | 清 無名氏《說唐》:“公主遵兄之命,在彩樓上,拋球擇婿,對天祝道:‘姻緣聽天由命。’” |
自由主義 | 主張個人自由發展、自由表現的看法或人生觀 | 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但是自由主義取消思想斗爭,主張無原則的和平,結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風發生?!?/td> |
由此及彼 | 此:這;這個;彼:那個。由這一現象聯系到那一現象。指分析事物不能孤立地看一種現象;而應把復雜事物聯系起來進行全面考察;層層深入。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6回:“遇著通曉之人,就虛心請問,由此及彼,銖積寸累,自然日有進益?!?/td> |
兵不由將 | 比喻下級不服從上級的指揮。 | 明·徐渭《續英烈傳》第22回:“燕兵知是天助,乘風大呼縱擊。南兵亂慌慌,只覺風聲皆兵,哪里還敢戀戰。遂兵不由將,將不顧兵,各各奔潰。” |
身不由己 | 受外界或內心的影響;自身的活動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 | 《宋元戲文輯佚 陳巡檢梅嶺失妻》:“瓜期信通,為著功名,奔走西東。見說出路自覺心慵,身不由己,意沖沖。” |
不由自主 | 由不得自己。指控制不住自己。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1回:“我也不很記得了。但覺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殺人才好?!?/td> |
自由自在 | 形容沒有拘束;十分安閑舒適。 | 唐 釋慧能《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頓浙品第八》:“自由自在,縱橫盡得,有何可立?” |
笑罵由人 | 任由人們去恥笑辱罵 | 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假虎威古玩流殃》:“笑罵由人,只圖一時快意?!?/td> |
心不由意 | 謂不出于本意。 | 《紅樓夢》第七二回:“那彩霞之母滿心縱不愿意,見風姐親自和他說,何等體面,便心不由意的滿口應了出去?!?/td> |
其道無由 | 見“其道亡繇”。 |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結構》:“因愚夫愚婦,識字知書者少,勸使為善,誡使勿惡,其道無由。” |
由竇尚書 | 竇:墻洞。尚書從墻洞里鉆進去。指沒有真才實學靠鉆營升官的人。 | 《宋史·許及之傳》:“居亡何,同知樞密院事。當時有由竇尚書屈膝執政之語,傳以為笑。” |
心不由主 | 為情感所激動,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 |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 張協貧女團圓》:“張協本意無心娶你,在窮途身自不由己。況天寒舉目又無親,亂與伊家相娶?!?/td> |
由小見大 | 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 | 李欣《老生常談·編村史》:“作自我教育的‘村史’,這卻是破天荒的創造。聯想所及,由小見大。” |
不因不由 | 猶言無意之中。 | 《金瓶梅詞話》第四九回:“西門慶不因不由,信步走入里面觀看?!?/td> |
自由泛濫 | 指某種錯誤的思想言行沒有約束,到處擴散。 | 鄧小平《黨的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但是如果我們不及時注意和采取堅定的措施加以制止,而任其自由泛濫,就會影響更多的人走上邪路,后果就不能非常嚴重?!?/td> |
計無由出 | 同“計無所出”。 | 《異苑》:“苻堅為慕容沖所襲,堅馳騧馬,墮而落澗,追兵幾及,計無由出?!?/td> |
伯仁由我而死 | 伯仁:晉代周颙的字。指對別人的死亡負有某種責任。 | 《晉書·周颙傳》:“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td> |
心不由己 | 不出于自己的本意。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2回:“那彩霞之母,滿心縱不愿意,見鳳姐自和她說,何等體面,便心不由己的滿口應了出去。” |
兒大不由爺 | 由:聽從,順從。兒女長大成人,由不得父母做主。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32回:“如今就是你把你大爺叫起來,兒大不由爺,他也管我不住?!?/td> |
率由舊則 | 率:遵循;舊則:老法規。完全依循舊規辦事。同“率由舊章”。 | 《三國志 魏書 任城陳蕭王傳》:“萬邦既化,率由舊則。” |
不自由,毋寧死 | 毋寧:同“無寧”,寧可,不如。如果失去自由、主權,寧可去死。 | 清 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哥哥豈不聞歐美人嘴唇皮掛著的話說道:‘不自由,毋寧死’。” |
知物由學 | 指要認識事物、獲得知識,就必須通過不斷地學習。 | 漢·王充《論衡·實知》:“知物由學,學之乃知?!?/td> |
自由放任 | 不加約束,任它自由發展。 | 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心目中沒有集體生活的原則,只有自由放任?!?/td> |
蓋不由己 | 蓋:承上文申說理由和原因;由:聽命,順從。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 元·無名氏《謝金吾》:“上命差遣,蓋不由己?!?/td> |
禍福由人 | 是禍是福均取決于人自身的所作所為。同“禍福惟人”。 | 明 王錂《春蕪記 反目》:“天網恢恢真可信,須知禍福由人。” |
起根發由 | 比喻指出事物的根源。 | |
聽命由天 | 聽:任憑;由:順隨。聽任事態自然發展變化,不做主觀努力。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4卷:“不若放寬了心度日去,聽命由天?!?/td> |
由表及里 | 表:表面;里:內里;本質。從表面現象看到本質。指分析事物時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將偵察得來的敵方情況的各種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 |
由來已久 | 發生此事,已有很久的原因。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子敬病篤,道家上章應首過,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td> |
行不由徑 | 徑:小路,引伸為邪路。從來不走邪路。比喻行動正大光明。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td> |
言不由衷 | 由:從;衷:內心。話不是從內心發出來的;即說的話不是出于真心實意;指心口不一。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三年》: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楊伯峻注:“人言為信,中同衷?!?/td> |
信馬由韁 | 騎著馬無目的地閑逛。比喻隨便走走。 | 老舍《四世同堂》:“他氣昏了頭,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馬由韁的亂碰。” |
由衷之言 | 衷:指內心;本心。出自內心的話。引申為向交談的對方真心實意地敞開心扉;以求得對方的理解、諒解或同情。 | 清·惲敬《辨微論》:“曹操之令,皆由中之言也。” |
咎由自取 | 咎:災禍;懲罰。災禍、懲罰是由自己招來的。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時有所聞,雖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談起來,總說這卜知府辦的太煞認真的?!?/td> |
兒大不由娘 | 由:聽從,順從。兒女長大成人,由不得父母做主。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9回:“別說我是他妗子,我就是他娘,他‘兒大不由娘’,我也管不的他?!?/td> |
行不由西州路 | 行:走路;西州:城名,在今南京。指懷念故人,悲悼亡友。 | 《晉書·謝安傳》:“安薨后,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td> |
由博返約 | 指做學問人廣博出發,繼而務精深,最終達到簡約。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
俯仰由人 | 集仰:低頭和抬頭,泛指一舉一動。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 金 元好問《論詩》:“縱橫自有凌云筆,俯仰隨人亦可憐?!?/td> |
言不由中 | 見“言不由衷”。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賈奉雉》:“實相告:此言不由中,轉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復憶之也。” |
小大由之 | 指用途可大可小。 | 《論語 學而》:“禮之用,和為貴。……小大由之?!?/td> |
概不由己 | 指一切不能由自己做主。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公言固是有理,獨不思君命所差,概不由己?” |
妖由人興 | 妖物因人而生。指不正常事物是由于人自己不嚴肅、不正派引起的。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四年》:“妖由人興也。人無釁焉,妖不自作?!?/td> |
始末緣由 | 始末:事情從頭到尾的經過。緣由:緣故由來。事情的經過和原因。亦作“始末原由”。 | 元 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折:“你將始末緣由,細細說來,不可欺隱。” |
請由此亡 | 請允許我從此離開您。 | |
許由洗耳 | 許由:遠古時代人名。許由洗自己的耳朵,指不想當官。 | 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穎水濱……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間,求其名譽,污吾犢口?!癄繝偕狭鞫嬛??!?/td> |
病由口入 | 見“病從口入”。 | 《云笈七簽》卷三五:“病由口入,節宣方也;生勞敗靜,養道性也?!?/td> |
自由散漫 | 不受限制和約束,不守紀律。 | 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要指出極端民主化的來源,在于小資產階級的自由散漫性?!?/td> |
福由心造 | 造:造就。指心地好,能行善,就能得到幸福。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99回:“紹聞忽然想起,此廳當日俱是猥褻之語,與今日相較,天淵相懸,云泥迥隔,可見地因人靈,福由心造。” |
信不由衷 | 信:誠實;衷:內心。誠實不是出于內心。比喻假意敷衍。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三年》:“信不由衷,質無益也?!?/td> |
威福由己 | 威福:指賞罰。任賞任罰,自己一人說了算。比喻大權在握,獨斷專行。 | 《新唐書·劉煒之傳》:“太后威福由己,而帝營救,速吾禍也。” |
始末原由 | 始末:事情從頭到尾的經過。原由:緣由;來由。事情的經過和原因。同“始末緣由”。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直到午后,史湘云才來,寶玉方放了心,見面時就把始末原由告訴他,又要與他詩看。” |
政由己出 | 政令由一己發出。指把持大權,獨斷專行。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td> |
率由舊章 | 率由:遵循;沿襲。原意是典章制度取法前代。后為泛指完全按老規矩辦事;不更新。 | 《詩經 大雅 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章?!?/td> |
身不由主 | 身體不由自己作主。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2回:“‘哎喲’了一聲,就身不由主睡下了。” |
興不由己 | 興:興致。正在興頭上難以控制。 | 康濯《春種秋收》:“她姨姨倒不是個媒婆子;不過是興不由己,有口無心地張嘴搭話?!?/td> |
居仁由義 | 內心存仁,行事循義。 | 戰國·鄒·孟軻《孟子·盡心》:“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