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瞪的成語
有關瞪的成語
有關瞪的成語共收錄24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目瞪口呆 | 瞪:睜大眼睛直視;呆:發愣。眼睛大睜;眼珠發直;張嘴說不出話來。形容因恐懼而失神發愣的樣子。 | 元 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 |
死眉瞪眼 | 形容呆滯,表情冷漠。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10回:“偏偏那日人來的多,里頭的人都死眉瞪眼的。鳳姐只得在那里照料了一會子。” |
吹胡子瞪眼 | 形容很生氣的樣子。 | 劉紹棠《漁火》第一章三:“這個挨了罵的司務長惱羞成怒,吹胡子瞪眼,在橋上張牙舞爪。” |
直眉瞪眼 | 形容發脾氣或發呆的樣子。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2回:“連司棋也都氣了個直眉瞪眼。” |
吹胡子瞪眼睛 | 形容生氣、發怒的樣子。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100回:“隨州的差役到他家催錢糧,也照著催別的百姓那么一樣,下來咧,吹胡子瞪眼睛的。” |
口呆目瞪 | 嘴說不出話,眼發直。形容很吃驚的樣子。 | 明·許仲林《封神演義》第九十七回:“那軍士見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憐惜,再加他嬌滴滴,叫了幾聲將軍長,將軍短。便把這些軍士,叫得骨軟筋酥,口呆目瞪,軟癡癡作一堆麻,酥酥成一塊,莫能動履。” |
大眼瞪小眼 | 大眼看著小眼,沒有解決的辦法。 | 浩然《艷陽天》第12章:“幾句話,把個馬連福說得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后脊梁背嗖嗖地冒涼氣。” |
瞪目結舌 | 睜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神情緊張或很吃驚。 | 清 黃軒祖《游梁瑣記 顧嘉蘅》:“群知為廣文子,異而詢之,瞪目結舌不能對。” |
目瞪神呆 | 瞪:眼睛發愣。眼睛發愣,神情呆滯。形容吃驚的樣子。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8回:“登時驚得目瞪神呆,惟恐他們盤問,就要出丑。” |
干瞪眼 | 干著急而沒有辦法。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6章:“等他們知道了,水已經到了咱們村,他們也只能干瞪眼!” |
立眉瞪眼 | 倒豎雙眉,圓瞪二目。形容暴怒的樣子。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21章:“她退了兩步,立眉瞪眼地用手槍朝哈叭狗一點:‘你別動!’” |
橫眉瞪眼 | 猶言橫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兇狠的樣子。 | 《太平天國歌謠傳說集 徐泰吉找死》:“一個太平軍沖到他身邊,他以為是他的部下,還橫眉瞪眼的叫:‘打、打、打!’” |
目瞪口哆 | 瞪:眼睛發愣;哆:張口的樣子。瞪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吃驚的樣子。 | 宋·洪邁《夷堅丁志·荊山客邸》:“翻揭席薦,無所見而出,面色如墨,目瞪口哆,不能復言。” |
橫眉瞪目 | 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兇狠的樣子。同“橫眉努目”。 | 南寧《檢驗工葉英》:“[廢品]好像是唉聲嘆氣,抱怨自己的主人,又好像是在橫眉瞪目地指責自己的主人。” |
目瞪舌彊 | 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愣的樣子。同“目瞪口呆”。 | |
目瞪口結 | 同“目瞪口呆”。 | 王以仁《流浪》:“當他們要我在那張表上填寫著我的職業和來杭的目的時,我真是目瞪口結的呆住了。” |
目瞪舌強 | 同“目瞪口呆”。 | 宋·陳亮《眾祭潘用和文》:“俄而于朋輩之中奪其一人而去,使其徒回皇四望,而目瞪舌強,不知所以為策。” |
目瞪口張 | 同“目瞪口呆”。 |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江泰登時甩開手,曾文彩目瞪口張地望著他。” |
目瞪口歪 | 形容氣極時的神情。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3回:“賈政此時氣得目瞪口歪,一面送那官員,一面回頭命寶玉:‘不許動!回頭有話問你!’” |
目瞪口僵 | 同“目瞪口呆”。 | 郁達夫《遲桂花》:“我那忠厚老實的娘……一聽了媒人的這一番說話,目瞪口僵,立刻就滾下了幾顆眼淚來。” |
目瞪舌撟 | 同“目瞪口呆”。 | 譚嗣同《思緯氤氳臺短書一報元征》:“向之主戰者,乃始目瞪舌撟,神喪膽落,不敢出一語。” |
瞪目哆口 | 睜大眼睛,張開嘴巴。形容驚呆的樣子。 | 清 無名氏《帝城花樣 春珊傳》:“諸名士且搖玉柄麈尾,擎鐵如意,瞪目哆口如木雞。” |
目瞪心駭 | 見“目眐心駭”。 | 《轟天雷》第十回:“當時土木工匠們弄得目瞪心駭,不知所為,都停著工看。” |
瞪眼咋舌 | 睜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神情緊張或很吃驚。同“瞪目結舌”。 | 康濯《臘梅花 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但她們干那新鮮事兒的氣魄很快就鎮住了大家,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