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索的成語
有關索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索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敲詐勒索 | 依仗權勢或抓住別人的把柄;采取威脅手段索取錢財。 | 曲波《林海雪原》:“專門糾察庫侖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為非作歹,敲詐勒索,無惡不作?!?/td> |
倒裳索領 | 索:搜尋、尋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 | 《鄧析子·無厚篇》:“驅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檻,斯逆理而求之,猶倒裳而索領?!?/td> |
意興索然 | 索然:全無,空盡。興致全無。形容一點興致也沒有。亦作“興致索然”。 |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興索然。左右問曰:‘將回宮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鼻?蒲松齡《聊齋志異 仙人島》:“綠云顧父曰:“圣人無字門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聞之,意興索然?!?/td> |
牝雞司晨,惟家之索 | 牝:雌性的;索:盡。母雞在清晨打鳴,這個家庭就要破敗。比喻女性掌權,顛倒陰陽,會導致家破國亡。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回:“如陛下荒淫酒色,昵比匪人,惟以婦言是用,此牝雞司晨,惟家之索?!?/td> |
不假思索 | 假:借助;依靠;不經過思考就作出反應;思索:思考探究。不用思考就作出反應。形容做事、說話敏捷、迅速。也指不認真地隨便亂說。 | 宋 黃榦《黃勉齋文籍 復黃會卿》:“戒懼謹獨,不待勉強,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間,此意便在?!?/td> |
離群索居 | 索:單獨;居:起居;生活。離開同伴而孤獨地生活。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上》:“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td> |
按圖索驥 | 按圖:按照圖形;索:尋找;驥:好馬。按照畫好的圖形去尋找好馬。①比喻按線索去尋找需要的東西。②比喻按教條辦事;不知變通。 | 東漢 班固《漢書 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td> |
鉤深索隱 | 鉤:鉤??;索:探索。色取深處的,探索隱秘的。指鉆研深奧的學問,探索隱秘的事情。 | 《周易·系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td> |
冥行盲索 | 比喻不明情況而工作。 | 漢·揚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
暗中摸索 | 摸索:探索、尋求。①本指在黑暗中尋求。②指寫作時只是憑空虛構。③比喻無人指教;完全靠自己探求門徑、鉆研事理。 | 唐 劉餗《隋唐嘉話》中卷:“許敬宗性輕傲,見人多忘之。或謂其不聰。曰:‘卿自難記,若遇何(何遜)、劉(劉孝綽)、沈(沈約)、謝(謝眺),暗中摸索著,亦可識之。’” |
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 | 一次被蛇咬了,看見井邊斷了的繩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害怕。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龍門遠禪師法嗣》:“趙州道:‘無意者如何?’師曰:‘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td> |
不加思索 | 思索:思考探求。用不著想。形容說話辦事敏捷迅速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95回:“包公將轎內隨行紙墨筆硯,叫包興遞與婦人另寫一張,只見不加思索,援筆立就,呈上?!?/td> |
大寒索裘 | 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時沒有準備,事到臨頭十分慌亂。 | 漢·揚雄《法言·寡見》:“大寒而后索認裘,不亦晚乎?” |
披裘帶索 | 形容衣著粗陋。 | 西漢·劉向《新序·雜事五》:“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帶索,往見孟嘗君,欲趨不能進。”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比喻遭過一次挫折以后就變得膽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文若虛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膽氣了。只是守了這些銀錢回去罷。’” |
利利索索 | 干脆利落。 | 蕭紅《曠野的呼喊》:“要干,拍拍屁股就去干,弄得利利索索的?!?/td> |
一索得男 | 舊時指頭胎生子。 | 《周易 說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td> |
悉索敝賦 | 悉:全部;索:盡;敝:謙辭,謂不精良。指盡全國所有的兵力。也指拿出所有的一切來供應。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八年》:“敝邑之人,不敢寧處,悉索敝賦,以討于蔡?!?/td> |
擿植索涂 | 見“擿埴索涂”。 | 唐·段成式《酉陽雜姐續集·支諾皋上》:“方之蒙袂輯履,有憤于黔婁,擿植索涂,見稱于揚子,差不同耳?!?/td> |
以索續組 | 用粗繩去連接絲帶。比喻后繼者的才學遠遜前人。 | 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上》:“賢君見抑,而賊臣是黨,求諸舊例,理獨有違。但此是絕筆獲麟之后,弟子追書其事。豈由以索續組,不類將圣之能者乎?何其乖剌之甚也!” |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 牝:雌性的;索:盡。母雞在清晨打鳴,這個家庭就要破敗。比喻女性掌權,顛倒陰陽,會導致家破國亡。 | 《尚書·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td> |
伸鉤索鐵 | 伸:伸直;索:絞合。把鉤伸直,絞鐵成索。形容力大。 |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帝桀淫虐有才,力能伸鉤索鐵,手搏熊虎?!?/td> |
索然無味 | 索然:沒有意味、沒有興趣的樣子。形容事物枯燥無味(多指文章)。 | 明 楊慎《丹鉛雜錄 論衡》:“蓋文有以含蓄不盡為工者……說盡,則索然無味。” |
八索九丘 | 古書名。 | 漢·孔安國《尚書序》:“八卦之說,謂之八索;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td> |
興味索然 | 一點興趣也沒有。索然:毫無興趣的樣子。 | 清 王韜《瀛壖雜志》:“卓午來游者,絡繹不絕。溽暑蒸郁,看花之興味索然矣。” |
騎驢索句 |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載:“唐相國鄭綮雖有詩名,本無廊廟之望……或曰:‘相國近有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蓋言平生苦心也?!焙笥脼榭嘁鞯牡涔?。 |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載:“唐相國鄭綮雖有詩名,本無廊廟之望……或曰:‘相國近有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蓋言平生苦心也。” |
冥思苦索 | 冥:深沉;苦:盡力地;用心地。冥思:深沉地考慮。深沉而費心地思索。多形容不作實地調查研究單憑主觀想象而絞盡腦汁地想象問題。 | 明 胡應麟《詩藪 外編二》:“謝靈運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td> |
枯魚銜索 | 穿在繩上的干魚。形容事物存在的日子已經不多。 |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一卷:“枯魚銜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如過隙?!?/td> |
索然寡味 | 寡:少,缺少。毫無意味或毫無興致的樣子。 | 劉師培《論近世文學之變遷》:“然以空疏者為之,則枯木朽荄,索然寡味,僅得其轉折波瀾?!?/td> |
知盡能索 | 比喻智慧能力都竭盡了。 | 《史記·貨殖列傳》:“農工商賈畜長,固求富益貨也。此有知盡能索耳,終不余力而讓財矣?!?/td> |
索盡枯腸 | 索:尋找,搜索;枯腸:枯渴的腸。比喻費盡心思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30回:“來秋的令煩得很,令人索盡枯腸?!?/td> |
按圖索駿 | 指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參 | 語出《漢書 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變已明矣?!?/td> |
作作索索 | 象聲詞。描寫老鼠活動的聲音。 |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有鼠作作索索?!?/td> |
披麻帶索 | 猶披麻帶孝。 | 元·高明《琵琶記·蔡公逼試》:“老賊!你年七八十歲,也不識做孝。披麻帶索便是孝?!?/td> |
朽索馭馬 | 用腐爛的繩索駕馭奔馳的馬。形容傾覆的危險十分嚴重。多含戒懼之意。亦作“腐索御馬。” | 《尚書·五子之歌》:“予臨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
披毛索黡 | 披:撥開;毛:毛發;索:尋找;黡:黑痣。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 晉 葛洪《抱樸子 接疏》:“成天平地,豈肯稱薪而爨,數粒乃炊,并瑕棄璧,披毛索靨哉!” |
搜索腎胃 | 形容竭力思索。指構思詩文。 | 宋·陳師道《<寇參軍集>序》:“苦心竭思,搜索腎胃,如與世士出寄作新,夸多而斗捷,以角一時之名者?!?/td> |
披毛索靨 | 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 《抱樸子·接疏》:“豈肯稱薪而爨,數粒乃炊,并瑕棄璧,披毛索靨哉?” |
探賾索隱 | 探:尋求,探測;賾:幽深玄妙;索:搜求;隱:隱秘。探究深奧的道理,搜索隱秘的事情。 | 《周易 系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td> |
腐索奔馬 | 腐:腐爛。用腐朽的繩索駕馭奔跑的烈馬。比喻形勢十分艱險危急。 | 《尚書·五子之歌》:“予臨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td> |
搜索枯腸 | 枯腸:心腸都枯干了。比喻寫作思路貧乏。形容極力冥思苦想的樣子。 | 明 邵璨《香囊記》:“老夫如今年邁,沒心緒搜索枯腸,偷今換古,就把老年登科作一首?!?/td> |
智盡能索 | 索:竭盡。智能和能力都已用盡。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貨殖列傳》:“此有知盡能索耳,終不余力而讓財矣。” |
干凈利索 | 快速徹底,不拖泥帶水。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青布棉袍子上罩一件藍布大褂,干凈利索,標致好看?!?/td> |
興致索然 | 一點兒興趣都沒有。 | 清·王韜《瀛壖雜志》:“卓午來游者,絡繹不絕。溽暑蒸郁,看花之興味索然矣。” |
敲榨勒索 | 見“敲詐勒索”。 | 陳登科《赤龍與丹鳳》第一部:“這是大明大白的敲榨勒索,逼人上吊,把窮人往死路上推。” |
擿埴索涂 | 擿埴:敲地;索:探求;涂:道路。指盲人用杖點地探求道路。比喻暗中摸索,事不易成。 | 漢·揚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td> |
探幽索隱 | 同“探賾索隱”。 | 漢·袁康《越絕書·外傳紀策考》:“夫仁者樂,知者好誠,秉禮者探幽索隱?!?/td> |
犬馬齒索 | 齒索:沒牙。狗和馬老了,牙都掉光了。謙稱自己年老體衰。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超傳》:“迫于歲暮,犬馬齒索。” |
吹毛索垢 | 同“吹毛求疵”。 | 清·顧炎武《記與孝感熊先生語》:“一入此局,即為后世之人吹毛索垢?!?/td> |
尋弊索瑕 | 猶言吹毛求疵。 | 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內閣·江陵議分祀天地》:“江陵身后,攻之者尋弊索瑕,以功為罪?!?/td> |
深思苦索 | 絞盡腦汁,苦思苦想。 | 明 胡應鱗《詩藪 外編二》:“靈運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td> |
銳挫氣索 | 謂因受挫而氣勢喪盡。 | 清·魏源《圣武記》第七卷:“任舉敗沒,銳挫氣索,晏起偷安,將士不得一見?!?/td> |
繩捆索綁 | 用繩索捆綁。 |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12章:“他們都被繩捆索綁,在村民的前面站著?!?/td> |
年迫日索 | 謂老年逼近,馀日不多。 | |
涵泳玩索 | 涵泳:深入體會。深入探索體味。 | 宋·朱熹《朱子語類·性理》:“此語或中或否,皆出臆度,要之未可遽論,且涵泳玩索,久之當自有見?!?/td> |
吹垢索瘢 | 猶言吹毛求疵。 | 清·葉適琯《吹網錄·亭林年譜有沿誤處》:“石州此譜為二百年來僅有之作,余非敢咱們垢索瘢,正以其大體既醇,更愿為去微瑕以歸粹美耳?!?/td> |
一索成男 | 見“一索得男”。 | 宋·王邁《賀陳講書謀仲諏璋慶》詩:“十為良月陽將長,一索成男喜可知?!?/td> |
洗垢索瘢 | 見“洗垢求?!?。 | 明·楊慎《升庵詩話·老子論性》:“若知其出于老氏,宋儒必洗垢索瘢,曲為譏評;但知其出于經,則護持交贊。此亦矮人之觀場也?!?/td> |
探淵索珠 | 淵:深潭。深探九重之淵,索求千金之珠。比喻反復推敲文詞,務求中肯得宜。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09卷:“恐非發石取玉,探淵索珠之謂也。” |
奔車朽索 | 朽:腐爛;索:繩子。用朽爛的繩索去套奔馳的馬車。形容事情非常危險,應十分警惕。 | 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