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拂的成語
有關拂的成語
有關拂的成語共收錄9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拂袖而去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氣。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語不合很生氣。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師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
拂袖而歸 | 拂袖:甩袖子,表示意志已決。指毫無留戀,回到家鄉歸隱。 | 元·周文質《斗鵪鶉·自悟》套曲:“您都待重裀而臥,列鼎而食,不如我拂袖而歸。” |
拂衣遠去 | 拂衣:振衣而去。振衣遠遠離去。指歸隱。 | 《新五代史·一行·鄭遨傳》:“見天下已亂,有拂衣遠去之意。” |
法家拂士 | 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輔弼之士。指忠臣賢士。 | 《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
拂衣而去 | 形容很生氣,一甩袖子就走了。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子敬瞋目曰:‘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遂拂衣而去。” |
左縈右拂 | 左收卷,右拂拭。比喻輕而易舉,或技藝精湛。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楚世家》:“若夫泗上十二諸侯,左縈而右拂之,可一旦而盡也。” |
分花拂柳 | 見“分花約柳”。 | |
盡忠拂過 | 拂:通“弼”,糾正,輔佐。竭盡忠心幫助上級改正錯誤。 |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異諱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為戮沒矣。” |
拂袖而起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氣。形容很生氣,一甩袖子就走了。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0回:“操先見張松人物猥瑣,五分不喜;又聞語言沖撞,遂拂袖而起,轉入后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