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瓦的成語
有關瓦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瓦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別人的事。 | 明·沈璟《義俠記·除兇》:“他自要去送性命,干俺甚事,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頭頂上沒有一片瓦,肢底下沒有插針的地方。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不要多管閑事。 | 魯迅《經驗》:“然而也有經過許多人經驗之后,倒給了后人壞影響的,如俗語說‘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便是其一。” |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 黃鐘被砸爛并被拋置一邊,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于高位。 |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
弄瓦之喜 | 弄瓦:古人把瓦給女孩玩,希望她將來能勝任女工。舊時常用以祝賀人家生女孩。 | 《詩·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
布被瓦器 | 布縫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檢樸。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王良傳》:“(王良)在位恭儉,妻子不入官舍,布被瓦器。” |
土雞瓦狗 | 見“土雞瓦犬”。 | 延波真《五四前后山東人民的愛國斗爭》:“兇惡軍警呆住了,一個個手足無措,像土雞瓦狗一樣蜷伏在路旁。” |
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 | 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 清·張南莊《何典》第九回:“原來劉打鬼收成結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賣來喂了指頭,弄得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只得仍縮在娘身邊。” |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別人的事。 | 《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難逢夫》:“王定拜別三官而去。正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黃鐘毀棄,瓦缶雷鳴 | 黃鐘:大鐘;瓦缶:瓦鍋。黃鐘被砸爛拋置一邊,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而無才德的人卻身居高位。 |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下卷:“鼠輩鴟張其若是哉!黃鐘毀棄,瓦缶雷鳴。蠢茲幺幺,毒害乃爾。” |
倒打一瓦 | 猶言倒打一耙。 | 老舍《駱駝祥子》七:“先生并沒說什么呀,你別先倒打一瓦!” |
蜚瓦拔木 | 形容風力迅猛。 | 宋 袁文《甕牖閑評》第三卷:“余鄉常有颶風,但初來聲勢頗惡,與三州不異,人家即曰:‘報起矣!’有頃則亦蜚瓦拔木,無所不至。” |
土崩瓦解 | 像土塊散開;瓦片破碎一樣。形容徹底崩潰;不可收拾。 | 東漢 班固《秦紀論》:“秦之積弱,天下土崩瓦解。” |
瓦罐不離井上破 | 汲水的瓦罐免不了在井口打破。比喻擔著風險干事難免會失手。 | 《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自古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中亡,只管做過沒天理的勾當,終須不是個好結果。” |
冰散瓦解 | 比喻完全消失或徹底崩潰。 | 《三國志魏志傅嘏傳》“嘏對曰”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戰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虜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
陶犬瓦雞 | 陶土做的狗,泥土塑的雞。比喻徒具形式而無實用的東西。 | 南朝 梁 蕭繹《金縷子 立言上》:“夫陶犬無守夜之警,瓦雞無司晨之益。” |
上無片瓦,下無卓錐 | 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無立足之地。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豐化和尚》:“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瓦釜雷鳴 | 高妙的樂器被廢棄了;瓦盆卻敲得雷一般響。壞人猖狂一時;好人卻默默無聞。后比喻無才的人占據高位;威風一時。釜:鍋。 |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
桑落瓦解 | 象桑葉枯落,屋瓦解體。形容事勢敗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孔融傳》:“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桑落瓦解,其勢可見。” |
片瓦不留 | 同“片瓦無存”。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那婆子被蔣家打得個片瓦不留,婆子安身不牢,也搬在隔縣去了。” |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 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寧愿為正義而死,不愿茍全性命。 | 《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
分化瓦解 | 瓦解:制瓦時先用陶土制成圓筒形;再分部為四片;即成瓦。使對方的力量分裂、離散。 | 秦牧《湘陰熱浪記》:“則以政策攻心,分化瓦解,迫使他們投降。” |
黃鐘瓦釜 | 瓦釜:泥土燒成的大鍋,用作樂器,音調最為低。比喻高雅優秀的或庸俗低劣的;賢才和庸才。 |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
泥車瓦馬 | 見“泥車瓦狗”。 | |
冰消瓦解 | 冰消:像冰一樣融化;瓦解:指事物的崩潰或分裂。像冰融化了;瓦分解一樣。比喻完全消失或徹底崩潰。 | 晉 成公綏《云賦》:“于是玄風仰散,歸云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
添磚加瓦 | 比喻做一些工作,盡一點力量。 | |
黃鍾瓦缶 | 比喻藝術性較高和較低的文藝作品。 | |
三瓦四舍 | 宋代對妓院、茶樓、酒肆及其他娛樂場所的總稱。 |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73回:“衙內你不曉得,他是清白人家女兒,那肯同那三瓦四舍的奉迎。” |
毀方瓦合 | 毀去棱角,與瓦礫相合。比喻屈己從眾,君子為道不遠離于人。后指毀棄自己的原則,迎合世俗。 | 語出《禮記·儒行》:“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鄭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與眾人小合也。” |
青堂瓦舍 | 堂:高大的屋子。青灰磚砌的堂屋,灰瓦蓋頂的住房。指大瓦房。 | 明 李開先《寶劍記》第十四出:“你在這青堂瓦舍里坐著,到也自在,你這等涎皮賴臉的,俺管監的吃風!” |
瓦合之卒 | 瓦合:碎瓦相拼合。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湊合在一起一樣的士兵。比喻沒有組織紀律的軍隊。 | 《漢書·酈食其傳》:“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 |
望風瓦解 | 剛看到敵方的影子就潰不成軍。形容軍旅不堪一擊。 | 《周書·辛昂傳》:“賊既不以為虞,謂有大軍赴救,于是望風瓦解,郡境獲寧。” |
飄瓦虛舟 | 比喻憑空加害于人而又無從追究的事物。 | 先秦 莊周《莊子 達生》:“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山木》:“方舟而濟于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 |
瓦影龜魚 | 瓦影:屋瓦的倒影。比喻挑別人的毛病。 | 唐·韓愈《新亭》詩:“湖上新亭好,公來日出初。水文浮枕覃,瓦影蔭龜魚。” |
雷鳴瓦釜 | 釜:鍋。鍋發出雷一般的響聲。比喻無德無才的人占據高位,聲勢烜赫。 | 《楚辭·卜居》:“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
瓦影之魚 | 喻求庇于人。 | |
虛舟飄瓦 | 比喻沒有實用價值的東西。 | 西漢·劉安《淮南子·詮言訓》:“方船濟乎江,有虛船從一方來,觸而覆之,雖有忮心者,必無怨色。” |
瓦解冰消 | 比喻完全消逝或徹底崩潰。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48回:“于是熱烘烘的一件大事,輕輕的被他弄得瓦解冰消。” |
瓦解土崩 | 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樣,不可收拾。比喻徹底垮臺。 | 東漢 班固《漢書 鄒陽傳》:“使吳失與而無助,跬步獨進,瓦解土崩,破敗而不救。” |
瓦器蚌盤 | 泛指粗陋的食器。形容生活儉樸。 | 《陳書·高祖記》:“以儉素自率,常膳不過數品,私饗曲宴,皆瓦器蚌盤,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 |
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 | 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弄瓦之慶 | 瓦:古代婦女紡織用的紡磚;弄瓦:古人把紡瓦給女孩玩,希望她將來能勝任女工。祝賀人家生女孩。 | 《詩經·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
瓦解星散 | 像瓦片破裂,像星星飛散。比喻家人離散,各奔東西。亦作“瓦解星飛”。 | 宋·司馬光《義勇第五札子》:“殊不知彼皆隊舞聚戲之類,若聞胡寇之來,則瓦解星散不知所之矣。” |
泥車瓦狗 | 小泥車,小瓦狗。比喻無用或無價值的物品 | 漢·王符《潛夫論》:“或作泥車瓦狗諸戲弄之具,以巧詐小兒。” |
土雞瓦犬 | 用泥捏的雞,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用的東西。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5回:“關公曰:‘以吾觀之,如土雞瓦犬耳!’” |
三瓦兩巷 | 見“三瓦兩舍”。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9回:“平昔在三瓦兩巷行走耍子,搗子都認認的。” |
上無片瓦,下無卓錐之地 | 卓:直立。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云居膺禪師法嗣》:“問:‘上無片瓦,下無卓錐時如何?’師曰:‘莫飄露么。’”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寧愿為正義事業犧牲,不愿喪失氣節,茍且偷生。 | 《北齊書 元景安傳》:“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
瓦罐不離井口破 | 汲水的瓦罐免不了在井口打破。比喻擔著風險干事難免會失手。 | 明·無名氏《村樂堂》第二折:“他是二夫人,你是伴當,你兩個有這等勾當,道不的瓦罐不離井口破。” |
寧玉碎,毋瓦全 | 寧:寧愿;毋:不要。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寧愿為正義而死,決不茍且偷生 | 郭沫若《斷斷集·不滅的光輝》:“這種精神,這死不妥協寧玉碎,毋瓦全的精神,這是永遠值得我們紀念,值得我們繼承的。” |
泥豬瓦狗 | 見“泥豬疥狗”。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見個敗類,縱然勢焰薰天,她看著也同泥豬瓦狗。” |
上無片瓦,下無立錐 | 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豐化和尚》:“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聲振屋瓦 | 聲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動了。形容呼喊的聲音很宏大猛烈。 |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秦軍軍武安西,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振。” |
朱樓碧瓦 | 指華麗的樓房。 | 宋·王安石《寄題郢州白雪樓》詩:“朱樓碧瓦何年有,榱桷連空欲驚矯。” |
瓦解冰泮 | 瓦器破碎,冰塊融解。比喻失敗、崩潰或消失。 | 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則七國之軍,瓦解冰泮。” |
黃鐘瓦缶 | 瓦缶:泥土燒成的大鍋,用作樂器,音調最低。比喻高雅優秀的或庸俗低劣的,或賢才和庸才。 | 明·謝榛《四溟詩話》第三卷:“試誦我詩一篇或一聯,以見黃鐘瓦缶,聲調同異,則工拙兩存乎心,所論公平,靡不服矣。” |
瓦解星飛 | 如瓦破碎,如星飛散。比喻人心渙散,各奔東西。 |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二折:“平地風波二千尺,一家兒瓦解星飛。” |
瓦解冰銷 | 見“瓦解冰泮”。 | 唐·劉商《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詩:“瓦解冰銷真可恥,凝艷妖芳安是恃。” |
累瓦結繩 | 比喻沒有用的言詞。 | 《莊子·駢拇》:“駢于辯者,累瓦結繩,竄句游心于堅白同異之間,而敝跬譽無用之言詞非乎?而楊墨是已。” |
瓦棺篆鼎 | 瓦棺:古代陶土葬具;篆鼎:鑄有篆文的鼎器。泛指古董文物。 | 唐·杜牧《李賀集序》:“風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