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趁的成語
有關趁的成語
有關趁的成語共收錄21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趁火打劫 | 趁:利用;乘機;劫:搶劫。趁人家失火的時候去搶人家的東西。比喻趁別人處在危難時刻從中撈一把或趁機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 清 頤瑣《黃繡球》第三回:“這一天見來的很是不少,黃通理更代為躊躇,怕的是越來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順手牽羊的事。” |
趁熱打鐵 | 趁鐵燒紅的時候錘打它;比喻不失時機抓緊去做。 | 姚雪垠《李自成》第34章:“是的,我們要趁熱打鐵,一舉攻破南陽。” |
趁心如意 | 完全合乎心意。亦作“稱心如意。”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七回:“俗語說,‘老健春寒秋后熱’,倘或老太太一時有個好歹,那時雖也完事,只怕耽誤了時光,還不得趁心如意呢。” |
忙投急趁 | 趁:趕。急急忙忙地趕路。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5回:“這兩個忙投急趁,止思量早完公事。” |
趁勢落篷 | 比喻乘機歇手。 | 曾樸《孽海花》第31回:“如今果然半途解纜,這明明是預定的布置,她也落得趁勢落篷,省了許多周折。” |
有機可趁 | 機:機會。有空子可鉆。 |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趙振<說敗>》:“外強見其有機可趁,乃庇此黨而擊彼黨……而國勢不可復振,復欲脫其庇亦不可得,而國隨之以瓜分豆剖。” |
打鐵趁熱 | 比喻做事要抓緊時機,加速進行。 | 張恨水《夜深沉》第22回:“我粗人只望說粗話,有道是打鐵趁熱。” |
趁火搶劫 | 趁著別人緊張時去撈取私利或害人。 | 郭沫若《尚儒村》:“兵隊來了,有錢的請外人的紅十字會來貼張保護的封條,沒有錢的便趁火搶劫。” |
趁水和泥 | 利用現(xiàn)成的水來攪泥。比喻乘機行事。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11章:“這母貨不早不晚,來的恰好。趁水和泥,趁熱打鐵,捎帶著把她收拾啦吧。” |
趁虛而入 | 趁力量虛弱時侵入。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0回:“如今百病趁虛而入。” |
趁風轉帆 | 趁:乘便;帆:船桅上的布篷。比喻根據情勢的變化行事。 | 柴萼《梵天廬叢錄·妙判》:“嗟爾欲上無由,亦惟有趁風轉帆,臨崖勒馬而已。” |
趁波逐浪 | 猶隨波逐流。形容奔波;顛沛。 | 元 尚仲賢《柳毅傳書》第四折:“誰想并頭蓮情斷藕絲長,搬調的俺趁波逐浪。”元 石德玉《紫云亭》第四折:“當日個為多情一曲《滿庭芳》,曾貶得蘇東坡也趁波也趁波逐浪。” |
趁勢收篷 | 篷:船帆。比喻乘機歇手,見好就收。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40回:“馬老爺見瞿太太一面已經軟了下來,不至生變,便也趁勢收篷。” |
趁風使柁 | 猶看風使舵。比喻隨機應變或迎合別人行事。 | 明 馮夢龍《萬事足 筵中治妒》:“那沒廉恥的,假哭佯啼;你呵卵脬的,不要趁風使柁。” |
趁心像意 | 猶言稱心如意。指完全合乎心意。趁:滿足,遂。趁,通“稱”。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若論起吳衙內,只算做半饑半飽,未能趁心像意。” |
趁風轉篷 | 趁:乘便;篷:船帆。比喻根據情勢的變化行事。 | 艾明之《火種》第12章:“丘德奎眼看勢頭不對,立刻趁風轉篷。” |
趁人之危 | 利用別人危險的境況圖利。 | 蔣子龍《開拓者,開拓者》十六:“金城扭頭瞪他一眼:‘去你媽的!君子不趁人之危。’” |
趁浪逐波 | 趁:追逐;逐:追逐。追逐波浪漂流。比喻沒有一定的主見,隨大流 |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四折:“不是我自間闊,趁浪逐波,落落托托。” |
趁哄打劫 | 猶言在混亂中劫掠。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六回:“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著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徑轉山洞而去。” |
朝趁暮食 | 白天掙了錢,晚上才有飯吃。形容生活十分貧困。 |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一折:“人都叫我王小二……家中窮窘,朝趁暮食。” |
趁夥打劫 | 趁火打劫。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八卷:“我曉得,都是那褚敬橋寄個甚么鳥信!是他趁夥打劫,用計拐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