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甲的成語
有關甲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甲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解甲歸田 | 解:脫下;甲:鎧甲。脫掉軍裝;回家種地。 | 漢 揚雄《解嘲》:“叔孫通起于桴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得也。” |
解甲休兵 | 見“解甲休士”。 | 北周·庾信《周柱國楚國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夷陵既燒,黔中方定,旋軍反旆,解甲休兵。” |
倒戈卸甲 | 比喻放下武器認輸。 | 《續傳燈錄》:“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為什么倒戈卸甲?” |
解兵釋甲 | 解:解除。釋:卸下。解除武裝,卸掉盔甲。比喻不再參戰。 | 明·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解兵釋甲,社稷寧謐,黎民樂業。” |
身懷六甲 | 六甲:傳說為上帝造物的日子。指婦女懷孕。 | 《隋書·經籍志三》載有《六甲貫胎書》 |
棄甲曳兵 | 棄:丟棄;甲:古時軍人穿的鐵片做成的護身衣;曳:拖著;兵:兵器。丟棄鎧甲;拖著兵器。 形容打了敗仗而狼狽逃竄。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甲乙丙丁 | 古代天干排序的前一到四位。指事物的順序或事物大概輪廓。 | 林語堂《中國文化之精神》:“事理本是連續的、整個的,一經邏輯家之分析,乃成斷片的,分甲乙丙丁等方面。” |
解衣卸甲 | 解:脫衣。卸:卸掉。脫下戰衣,卸掉灰甲。比喻不再作戰。 | 明·無名氏《杏林莊》第一折:“他若是解衣卸甲順天朝,班中封位爵。” |
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 甲:鎧甲。馬不卸鞍,人不解甲。處于高度警惕狀態 | 《敦煌變文集 卷一 漢將王陵變》:“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
甲第星羅 | 甲第:封侯者的住宅,泛指顯貴的宅第。富麗堂皇的宅院像繁星一樣密布。形容富家大院眾多。 | 宋·楊侃《皇畿賦》:“甲第星羅,比屋鱗次,坊無廣巷,市不通騎。” |
枕戈坐甲 | 以戈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備不懈,時刻準備戰斗。 | 唐·令狐德棻等《周書·文帝紀上》:“如其首鼠兩端,不時奉詔,專戮違旨,國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見。” |
胸中鱗甲 | 比喻存心險惡。 | 《三國志·蜀志·陳震傳》:“諸葛亮與長史蔣琬、侍中董允書曰:‘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 |
頂盔摜甲 | 戴上頭盔,披上戰甲。指全身武裝。 | |
張甲李乙 | 猶言張三李四。 | 漢·張奐《誡兄弟書》:“不自克責,反云張甲謗我,李乙怨我,我無是過,爾亦已矣。”三國·魏·曹操《與王修書》:“張甲李乙,尚猶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優之效也。” |
裹糧坐甲 | 攜帶干糧,披甲而坐。形容全副武裝,準備迎戰。 | 左丘明《左傳 文公十二年》:“十二月戊午,秦軍掩晉上軍。趙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糧坐甲,固敵是求。敵至不擊,將何俟焉?’” |
擐甲執兵 | 擐:穿;兵:武器。身披鎧甲,手拿武器。指準備戰斗。 | 《左傳·成公二年》:“擐甲執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
丟盔卸甲 | 形容吃了敗仗狼狽逃跑的景象。 | 元 孔學詩《東窗事犯》第一折:“唬得禁軍八百萬丟盔卸甲。” |
棄甲倒戈 | 丟棄鎧甲,放下兵器。表示戰敗。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6回:“若是這個月破不的,只可依張子布之言,棄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
韜戈卷甲 | 收藏起武器鎧甲。指息兵。 | 《舊唐書·陳少游傳》:“韜戈卷甲,佇候指揮。” |
按甲休兵 | 收拾起鎧甲武器。比喻停止軍事行動。 | 東漢 班固《漢書 韓信傳》:“當今之計,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內,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發一乘之使,奉咫尺之書以使燕,燕必不敢不聽。” |
貫甲提兵 | 貫:穿;甲:盔甲;兵:武器。身穿盔甲,手提武器。形容殺氣騰騰的樣子。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3回:“兄長既來趕席,如何又勞師動眾?不入水府,扎營在此,又貫甲提兵,何也?” |
棄甲負弩 | 丟棄鎧甲,背起弓弩。形容戰敗。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初見秦》:“乃復悉士卒以攻邯鄲,不能拔也,棄甲負弩,戰竦而卻,天下固已量秦力二矣。” |
棄甲投戈 | 謂放下武器。表示投降。 | 彭芬《署督部堂與司道紳耆致全省官紳電》:“仍先廣行諭告,使眾周知:但能棄甲投戈,決不究其既往。” |
解甲投戈 | 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戰斗。 | 漢 揚雄《解嘲》:“叔孫通起于桴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得也。” |
片鱗只甲 | 猶片鱗半爪。 | 梁啟超《飲冰室詩話》:“昔惟聞海上諸君子傳,傳誦其詩,有‘入市無屠狗,驕人讓沐猴’之句,深以片鱗只甲為憾。” |
胸中甲兵 | 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軍事才能。 | 《魏書 崔浩傳》:“汝曹視此人,尪纖懦弱,手不能彎弓持矛,其胸中所懷,乃逾于甲兵。” |
片鱗殘甲 | 見“片鱗只甲”。 | 梁啟超《新史學·中國之舊史學》:“時或借外國人之著述,窺其片鱗殘甲。” |
辛壬癸甲 | 用以指一心為公,置個人利益于不顧的精神。 | 典出《書 益稷》:“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孔傳:“[夏禹]辛日娶妻,至于甲日,復往治水,不以幺害公。” |
積甲如山 | 兵甲堆疊如山。極言其多。同“積甲山齊”。 | 清 張惠言《館試靈臺偃伯賦》:“受降則積甲如山,振旅則執同聽凱。” |
按兵束甲 | 按兵:軍隊停止行進。甲:鎧甲,泛指武器裝備。止兵不前,捆起鎧甲。 | 《赤壁之戰》:“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卷甲倍道 | 卷起鎧甲,急速前進。 | 先秦 孫武《孫子 軍事》:“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 |
積甲山齊 | 兵甲堆疊如山。極言其多。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劉盆子傳》:“樊崇乃將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傳國璽綬、更始七尺寶劍及玉璧各一,積兵甲宜陽城西,與熊耳山齊。” |
拋戈棄甲 | 丟掉武器,扔掉鎧甲。形容軍隊被打得狼狽逃竄的情形。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3回:“部下聽得,一齊拋戈棄甲跪倒。” |
卷甲韜戈 | 卷起鎧甲,收起武器。謂停止戰斗。 | 《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韜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當自退。” |
腹有鱗甲 | 鱗甲:比喻人多巧詐的心。比喻居心險惡,不可接近。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陳震傳》:“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 |
片甲不回 | 一個士兵也沒回來。形容全軍覆沒。 | 《三國志平話》中卷:“張飛笑曰:‘吾用一計,使曹公片甲不回。’” |
腹中兵甲 | 兵甲:即甲兵,穿著盔甲的士兵。腹中裝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謀略。 | 《五朝名臣言行錄·七之二參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傳》:“……,夏人聞之,相戒曰:‘無以延州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數萬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
擐甲揮戈 | 擐:穿上。甲:鎧甲。戈:武器。身穿鎧甲,手持武器。形容全副武裝,英勇頑強。亦作“擐甲操戈”、“擐甲持戈”。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二年》:“擐甲執兵,固即死也。” |
甲堅兵利 | 甲:盔甲;堅:堅固;兵:兵器;利:鋒利。堅固的盔甲,鋒利的兵器。比喻精銳部隊。 | 戰國·齊·孫臏《孫臏兵法·客主人分》:“受敵者不得相以為固,甲堅兵利不得以為強。” |
甲第連天 | 甲第:富豪顯貴的宅第。形容富豪顯貴的住宅非常之多。 | 唐 崔顥《長安道》:“長安甲第高入云,誰家居住霍將軍。” |
片甲不還 | 見“片甲不回”。 | 明·方汝浩《禪真后史》第二十七回:“咱留一支軍馬守關,以待劉總督后隊官軍,殺教他片甲不還,方稱暢快!” |
片甲不歸 | 片:單,只;甲:鎧甲。形容全軍覆沒。 | 《平鬼傳》第六回:“不如俺先殺向前去,給他一個措手不及,殺他一個片甲不歸,方知俺的厲害。” |
鞍不離馬,甲不離身 | 甲:鎧甲,古人打仗時穿的護身衣。馬不卸鞍,人不解甲。處于高度警惕狀態。 | 唐《敦煌變文集·卷一·漢將王陵變》:“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
棄甲丟盔 | 形容打了敗仗狼狽逃走的樣子。 |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解甲釋兵 | 解:解除;釋:卸下。放下武裝,卸掉盔甲。比喻不再戰斗。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7回:“慶氏有馬,驚而逸走,軍士逐而得之,乃盡縶其馬,解甲釋兵,共往觀優。” |
案兵束甲 | 案:通“按”,手撫;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放下兵器,捆束鎧甲。指停止作戰。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丹黃甲乙 | 點校書籍,評定次第。 | 清·錢謙益《葛端調編次諸家文集序》:“句讀之有析,文理之不通,而儼然丹黃甲乙,衡加于經傳,不已傎乎!” |
丟盔棄甲 | 盔:作戰時用的金屬防護帽;甲:作戰時穿的金屬防護衣。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丟掉了。形容打敗仗時逃命的狼狽情形。 |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辦公室里被各種意外情況搞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的樣子。” |
龜龍片甲 | 比喻無論巨細都搜羅進來的好東西。 | 唐·張懷瓘《書議》:“麟鳳一毛,龜龍片甲,亦無所不錄。” |
朽戈鈍甲 | 喻裝備極劣的軍隊。 | 明·張煌言《答唐枚臣書》:“朽戈鈍甲,與胡人相持者十有七年。” |
金戈鐵甲 | 同“金戈鐵馬”。 | 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三折:“他如今管領著金戈鐵甲,簇擁著鼓吹鳴笳,他雖是違條犯法,咱無甚勢劍銅鍘。” |
只鱗片甲 | 指龍在云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 魯迅《<藝術論>譯本序》:“這里的三篇信札體的論文,便是他的這類著作的只鱗片甲。” |
繕甲治兵 | 繕甲:修治鎧甲。比喻作軍事準備。亦作“繕甲厲兵”。 | 《詩經·鄭風·叔于田序》:“叔處于京,繕甲治兵,以出于田。” |
堅甲利兵 | 堅甲:堅固的鎧甲;兵:兵器。堅固的盔甲;銳利的兵器。也指裝備精良的部隊。 | 墨翟《墨子 非攻下》:“于此為堅甲利兵,以往攻伐無無罪之國。” |
束戈卷甲 | 捆起兵器甲胄。謂繳械投降。 | 《宋史·韓世忠傳》:“大軍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共功名。” |
片甲不存 | 一片鎧甲都沒保存下來。形容全軍覆沒。 | 明 梁辰魚《浣紗記 死忠》:“我夫差收楚服越……昨遣太宰先領一枝軍支,與齊戰于艾陵之上,殺得他片甲不存。” |
解甲休士 | 卸下盔甲讓士兵休息。謂不再戰斗。 | 漢·張昶《西岳華山堂闕碑銘》:“昔蕭相輔佐之功,功冠群后,弗以加之,遂解甲休士,陣而不戰。” |
年登花甲 | 花甲:用干支紀年,指六十歲。年紀已到六十歲。 | |
花甲之年 | 花甲:用天干和地支互相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也叫做一個甲子;花甲;指干支名號錯綜參差。指六十歲。 | 宋 計有功《唐詩紀事》:“對酒曰:‘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
甲第連云 | 甲第:原指封侯者的住宅,后泛指貴顯的宅第。連云:形容高聳入云。形容宅第的高大。形容富豪顯貴的住宅非常之多。 | 唐 崔顥《長安道》:“長安甲第高入云,誰家居住霍將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