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轍的成語
有關轍的成語
有關轍的成語共收錄54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轍鮒之急 | 轍鮒:陷在干涸車轍中的鯽魚。比喻因厄迫身。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外物篇》:“車轍中有鮒魚焉,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如出一轍 | 轍:車轍;車輪壓出的痕跡。象出自同一個車轍。比喻兩件事情非常相似。 | 宋 洪邁《容齋三筆 奸鬼為人禍》:“二奸鬼之害人,如出一轍。” |
易轍改弦 | 變更車道,改換琴弦。比喻改變方向、計劃、做法或態度。 | 清·王韜《〈火器略說〉后跋》:“若一旦易轍改弦,以其材力聰明置之于有用之地,安見其必遜于西人也哉?” |
重蹈覆轍 | 重:再一次;蹈:踏上;覆:翻倒;轍:車輪軋出的痕跡。再走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敗的教訓;重犯過去的錯誤。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武傳》:“今不慮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 |
怒臂當轍 | 怒臂:螳螂發怒用臂膊阻擋車輪;轍:車轍。比喻與強者為敵,不自量力。 | 宋·呂祖謙《東萊博議·隨叛楚》:“隨非惟不自憂,乃不自量其力,怒臂當轍,以蹈禍敗。” |
覆車之轍 | 覆車:翻車;轍:車轍。翻車的轍跡。比喻失敗的教訓。 | 《舊五代史·晉書·李專美傳》:“若陛下不改覆車之轍,以賞無賴之軍,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
若出一轍 | 轍:車轍。像出自同一個車轍。比喻兩種事物非常相似 | 宋·岳珂《桯史·湯岐公罷相》:“蓋其相兩朝,再罷相,乃累洪氏二兄弟,先后若出一轍,可笑如此。” |
轍亂旂靡 | 形容軍隊潰敗逃竄。同“轍亂旗靡”。 | |
改弦易轍 | 易:更換;轍;車輪壓過的痕跡。琴換了弦;車子換了路。比喻改變不適宜的或錯誤的方法或態度等。 | 宋 王楙《野客叢書 張杜皆有后》:“使其子孫改弦易轍,務從寬厚,亦足以蓋其父之愆。” |
轍亂旗靡 | 轍:車轍;靡:倒下。車轍錯亂,旗子倒下。形容軍隊潰敗逃竄。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
濡沫涸轍 | 濡:沾濕;沫:唾沫;涸:干枯。車轍里的水干了,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在困難的處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憑軾結轍 | 憑軾:靠著車前扶手;結轍:車輪的轍跡相迭,形容車馬絡繹。駕車奔走,不絕于道。 | 《子華子·晏子問黨》:“游士無所植其足,則憑軾結轍而違之。” |
循途守轍 | 見“循涂守轍”。 | 明·歸有光《與周子和大參》:“今當路一似循途守轍,殊不可解。” |
螳臂扼轍 | 螳臂:螳螂的前腿;扼:控制;轍:行車的方向。螳螂舉起臂來阻止車的前進。比喻自不量力。 |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扼轍耳。” |
涸轍之鮒 | 涸:水竭;干涸;轍:車輪的跡;鮒:鯽魚。指干涸車轍里的魚。比喻處于困境;急待救助的人。 |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 |
改途易轍 | 改變行車軌道,另走一條路。比喻改變方向、目標或做法。同“改轍易途”。 | 清 朱之瑜《端亭記》:“勉吾子改途易轍而合同乎世俗,則告朋友不信,將如何而可?” |
改轅易轍 | 轅:車轅;轍:車走過的痕跡,借指道路。改變車轅的方向,走新的路。比喻改變原來的態度和做法。 |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張秦》:“其初改轅易轍,如枯弦敝軫,雖成聲而跌宕不滿人耳;少焉遂使師曠忘味,鐘期改容也。” |
旗靡轍亂 | 謂陣腳已亂,抵擋不住。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
蹈襲覆轍 | 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訓,再走失敗的老路。 | 《宋史·米芾傳》:“芾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軋轍。” |
改轍易途 | 改變行車軌道,另走一條路。比喻改變方向、目標或做法。 | 宋 楊夔《復宮闕后上執政書》:“前車已覆,后車豈可躡而行之,固當改轍易途,以取其不傾不蹶。” |
攀轅臥轍 | 拉住車轅,躺在車道上,不讓車走。舊時用作挽留好官的諛詞。 | 宋 胡繼宗《書言故事 仕進》:“餞去任,當攀轅臥轍。” |
蹈其覆轍 | 蹈:踩;覆:顛倒;轍:車跡,指道路。重走別人翻車的路。比喻不接受教訓,重犯別人犯過的錯誤。 | 魯迅《致鄭振鐸》:“實因鑒于自己看了翻板之《芥子園》而恨及創始之王氏兄弟,不欲自蹈其覆轍也。” |
同出一轍 | 兩種言論或行為完全一樣。 | |
枯魚涸轍 | 枯魚:干魚;涸轍:干的車轍溝。比喻陷入困境。 | 《莊子 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
螳臂當轍 | 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敗。同“螳臂當車”。 | 明 蔣一葵《長安客話 斗促織》:“螳臂當轍橫,怒蛙致憑軾。” |
蟲臂拒轍 | 拒:抵抗;轍:車輪痕跡,指車。比喻以小敵大,力量懸殊。 | 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節度使制》:“蟲臂拒轍,雞肋承拳,萬萬相殊,破之必矣。” |
一改故轍 | 徹底改變走慣了的老路。指堅決走上新路。 | |
出門合轍 | 按同一規格,閉門造車子,用起來自然合轍。《景德傳燈錄·匡悟禪師》:“問:‘如何是閉門造車?’師曰:‘活計一物無。’曰:‘如何是出門合轍?’師曰:‘坐地進長安。’”明何景明《述歸賦》:“至其矩法則閉戶造車,出門合轍,不煩登途比試矣。”因以比喻才學適合社會需 | 《景德傳燈錄·匡悟禪師》:“問:‘如何是閉門造車?’師曰:‘活計一物無。’曰:‘如何是出門合轍?’師曰:‘坐地進長安。’” |
復蹈前轍 | 蹈:踏上;前轍:先前車輪輾過的痕跡。重新踏上先前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不吸取教訓,重犯錯誤。 | 《后漢書·竇武傳》:“今不想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 |
攀車臥轍 | 見“攀轅臥轍”。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侯霸傳》:“更始元年,遣使征霸,百姓老弱相攜號哭,遮使者車,或當道而臥。” |
蹈人舊轍 | 轍:車跡,指道路。走別人走過的路。指因循舊說,無主見地人云亦云。 | 宋·朱弁《曲洧舊聞》第七卷:“秉筆之士所用故實,有淹貫所不究者,有蹈前人舊轍而不討論所以來者,譬侏儒觀戲,人笑亦笑。” |
閉門合轍 | 猶言閉門造車,出門合轍。比喻互相投合。 | 宋 趙令畤《侯鯖錄》卷八:“山谷云:東坡墨戲,水活石潤,與予草書三昧,所謂閉門合轍。” |
轍環天下 | 轍:車輪碾過的痕跡。乘車環游天下。 | 唐·韓愈《進學解》:“昔者孟柯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干行。” |
循涂守轍 | 亦作“循途守轍”。遵守規矩。 | 宋·朱熹《答方賓王書》:“循涂守轍,猶言循規蹈矩云耳。” |
北轍南轅 | ①想往南卻駕車向北行駛。比喻行為和目的相反。②車子北往南來。喻人行無定跡。 | 見“北轅適楚”。 |
造車合轍 | 喻主觀同客觀相符合。 | 宋·周煇《清波雜志》第五卷:“反觀序《修水集》造車合轍之語,則知持此論舊矣。” |
熟路輕轍 | 駕輕快的車,走熟悉的路。比喻處世有經驗,辦起事來很容易。 | 宋·張榘《摸魚兒·為趙懶窩壽》詞:“君看取,世道羊腸曲折,依然熟路輕轍。” |
千古一轍 | 謂自古相同。 | 清·周亮工《書影》卷六:“后村所謂‘諂諛以求悅,揣摩以幸中’,千古一轍也。” |
復蹈其轍 | 蹈:踏上;轍: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不吸取教訓,重犯錯誤。 | 《宋史·子砥傳》:“今復蹈其轍,譬人畏虎,唁虎以肉,食盡終必食人。” |
車轍馬跡 | 指車馬行過的痕跡。 | 《左傳 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 |
出門應轍 | 猶出門合轍。 | 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中國則地大物博,交通未盛。學者每閉門造車,出門應轍,常非有所承而后起者也。故其學界為無數平行線形。” |
古今一轍 | 轍:車輪碾過的痕跡。指某事物從古到今沒有改變。 | 清·姚華《曲海一勺·述旨第一》:“立言者騖高,讀書者好奇,與其詹詹,毋寧炎炎,古今一轍,顛撲不破。” |
涸轍窮魚 | 涸:水涸,干涸;轍:車輪的痕跡。干涸的車溝里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 明·張鳳翼《紅拂記·天開良佐》:“失林飛鳥無投處,涸轍窮魚轉困苦。” |
再蹈覆轍 | 再:重復;蹈:踩、踏;轍:車跡、道路。重復走翻車的道路,指不接受教訓。 | 郭沫若《抱箭集·第二輯·曼陀羅華》:“這也是一種經驗呢,我們都是年青人,將來還有生育的機會,我們可以不再蹈覆轍了。” |
前轍可鑒 | 見“前車之鑒”。 | 宋·陳亮《與石應之書》:“惟兄勉之,無失朋友之望,前轍可鑒。” |
涸轍之魚 | 涸:水涸,干涸;轍:車輪的痕跡。干涸的車溝里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 明·無名氏《四賢記·告貸》:“驚心草木皆兵,舉目椿萱何在,累累如喪家之犬,圉圉似涸轍之魚。” |
涸轍枯魚 | 見“涸轍魚”。 | 明·張景《飛丸記·憐儒脫難》:“吹噓一點靈犀熱,涸轍枯魚沐浩波。” |
扳轅臥轍 | 扳:通“攀”;轍:車跡。拉住車轅,躺在車道上擋車。指挽留眷戀好官。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40卷:“遂解官東歸,百姓聞知,扳轅臥轍而留,泣聲震地。” |
更弦改轍 | 見“更弦易轍”。 | 明·宋濂《諭安南國詔》:“揆于大義,必討無赦。如或更弦改轍,擇日臤親賢命而立之,庶幾可贖前罪。” |
涸轍之枯 | 涸:水涸,干涸;轍:車輪的痕跡。干涸的車溝里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 《剪燈新話·三山福地志》:“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轍之枯,下壺饗而救翳桑之餓,此則故人之賜也。” |
涸轍窮鱗 | 涸:水涸,干涸;轍:車輪的痕跡;鱗:指魚。干涸的車溝里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龍泉記·姑嫂相逢>》:“遠道失夫,遐荒滯身,真如涸轍窮鱗。” |
螳螂拒轍 | 猶螳臂當車。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敗。 | 唐 劉知幾《史通 載文》:“乃其申誥誓,降移檄,便稱其智昏菽麥,識昧玄黃,列宅建都若鷦鷯之巢葦,臨戎賈勇猶螳臂之拒轍。此所謂厚顏也。” |
更弦易轍 | 比喻改變方法或態度。 | 《明史·潘塤傳》:“今春秋已盛,更弦易轍,此其時也。” |
靡旗轍亂 | 靡:倒下。指車跡錯亂,軍旗倒下。形容軍隊潰敗。 | 《宋書·沈攸之傳》:“未有憑陵我郊沂,侵軼我河縣,而不焚師殪甲,靡旗轍亂者也。” |